《普通生态学》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 基本概念
[1] 生态学(ecology
基本观点
[1] 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过程)。即公元十六世纪前为生态学萌发时期;公元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末为生态学的建立时期;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生态学的巩固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为现代生态学时期。
[2] 在生态学的巩固时期,以地区性特点为背景,分化为三个不同的学派,主要是欧洲学派、俄国学派和英美学派。
[3] “中国生态学会”的创立时间是1979年,第一届生态学会的理事长是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
[4] 公元1869年,德国学者E.Haeckel 第一个给生态学下定义,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 生态学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可划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岛屿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6] 生态学根据研究性质可划分为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两类。
[7] 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生态学研究的尺度,尺度是某一现象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所发生的频率。生态学承认的尺度有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8]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9]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野外的研究方法、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研究方法三大类。
三 思考题
[1] 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 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 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 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5] 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 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 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一 基本概念
[1] 系统(system)
[2] 生态系统(ecosystem)
[3] 食物链(food chain)
[4] 食物网(food web)
[5] 营养级(triphic level)
[6]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7] 能量流动图(energy flow diagram
[8]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9] 生态危机
[10] 反馈(feedback
基本观点
[1]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系统必须是由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2)各组分之间彼此相互联系;(3)系统以整体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结构特征、功能特征、动态特征、相互联系的特征、稳定平衡的特征、对外开放的特征六个方面。
[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的由生物落和无机环境两大部分构成。生物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原者)三大功能类。无机环境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与非生物的有机物质及其它物理条件。
[4]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可以用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学金字塔和能量流动图等多种方式。
[5] 生态学金字塔有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三种类型。食物链主要有生食食物链和腐生(碎屑)食物链两种类型
[6] 生态平衡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2)生物的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3)物种种类和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三 思考题
[1] 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2] 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
[4] 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5] 系统概念与系统的特征
[6] 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7] 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
[8]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
[9] 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
[10] 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 基本概念
[1]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2] 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
[3] 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
[4] 生物量(biomass)
基本观点
[1]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势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2] 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四个最基本的能流参数是:摄取量(I)、同化量(A)、呼吸量(R)和生产量(P)。
[3] 绿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关系是: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
[4] 初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二氧化碳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等五种测定方法。
[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研究可以在种、食物链、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
三 思考题
[1] 用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2] 简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过程能量损失的途径。
[3]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效率都不高,那么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4]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5] 概述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6] 如何测算次级生产量?简述其方法步骤。
[7] 在食物链层次上进行能流分析特点是什么?举例分析。
[8] 简述几个基本能流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第四章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环
一 基本概念
[1] 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 of bioecochemistry)
[3] 周转率(turnover rates)
[4] 生物放大作用
[5] 库(pools
基本观点
[1] 物质循环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水循环、气态循环和沉积循环。
[2] 在氮循环中,固氮作用的途径一般有三条,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和分解过程主要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3] 有毒有害物质如DDT循环的特点,主要是具有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链的富集)。
三 思考题
[1] 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
[2] 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
[3] C-循环模式图及其特点;
[4] 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
[5] 论述有毒物质的循环及生态危害;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
一 基本概念
[1] 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 substitution)
[2] 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or ecological valence)
[3] 谢尔福特耐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
[4] 贝格曼法则(Bergan’s  Law)
[5] 阿伦规律(Allen’s law)
[6] 环境(environment )
[7] 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 factors)
[8]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9]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
[10]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11] 适应(adaptation)
[12] 驯化(acclimation and accimatization)
[13] 长日照植物
[14] 短日照植物
[15] 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
[16] 生物种(species)
[17] 太阳高度角
[18] 耐荫性
[19] 物候
[20] 寒害
[21] 冻害
[22] 活动积温
[23] 有效积温
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基本观点
[1] 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生态因子一定是环境因子,但环境因子不一定都是生态因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