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化、科技等⽅⾯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这些知识进⾏分析判断的基本能⼒。为了⽅便考⽣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忧考为您精⼼整理了2020年陕西公务员⾏测考试常识速记合集,供⼤家的参考。如想获取更多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资料,请关注⽆忧考的更新。
【篇⼀】2020年陕西公务员⾏测考试常识速记合集:闲话春秋与战国
  ⼀、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统秦两汉。春秋战国是中国历的⼀段⼤分裂时期,战国后期秦⼀统天下,建⽴了⼤⼀统王朝,战国时期结束。那么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定义的?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减弱,诸侯雄纷争,齐桓公、晋⽂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东周后期⾄秦统⼀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名取⾃于西汉刘向所编订的《战国策》。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
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强国之列,⼜有⽥⽒代齐,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格局正式形成。⾃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天下,七国争雄的局⾯结束。
  ⼆、春秋战国经典战争
  (⼀)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的⼀次城池攻守作战。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次⼤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全⾯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解、各个击破的外交⽅针来分化离间东⽅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周赧王五⼗三年⾄周赧王五⼗五年),秦国名将⽩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西省晋城⾼平市西北)⼀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战元⽓⼤伤,加速了秦国统⼀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最早、规模、最彻底的围歼战。
  (三)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东鄄城西南)地区进⾏的争夺中原霸权的⾸次⼤战。晋⽂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败。
  (四)桂陵之战
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桂陵之战是历⼀次截击战,发⽣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说⼭东菏泽,⼀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段。
  (五)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场战役,发⽣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时之战后齐、鲁两国另⼀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和。当代伟⼤的军事家、战略家⽑泽东在《中国⾰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过很⾼的评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六)合纵攻秦之战
  合纵攻秦之战,是指周慎靓王三年⾄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西⼀带)的⼀次作战。⼤致有5次。秦国改⾰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军事实⼒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最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战略,对最后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可见,没有实⼒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七)赵破匈奴之战
  赵破匈奴之战,是指赵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兵团全歼骑兵⼤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2020年陕西公务员⾏测考试常识速记合集:鸟的分类
  鸟类是⾃然界分布最⼴、最富⽣机的动物类之⼀。
  如今世界鸟类中现存鸟类种类仍在不断增加,⽬前已经突破10000⼤关。⽽我国鸟类种类已经达到了1445种,其中包含26⽬109科497属2344种及亚种。
  根据鸟类的⽣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可将其⼤致分为鸣禽、攀禽、猛禽、陆禽、涉禽和游禽六⼤⽣态类。
  鸣禽类
  鸣禽⼀般是指雀形⽬所有鸟类,代表物种乌鸫、黄腰柳莺、百灵鸟、黄鹂、⼤⼭雀、喜鹊等。
  鸣禽类⼀般体形较⼩,体态轻捷,活泼灵巧,善于鸣叫和歌唱,且巧于筑巢。鸣禽类的喉部下⽅有鸣管,由鸣腔和鸣膜组成,鸣叫器官(鸣管和鸣肌)⾮常发达。
  鸣禽类是六⼤类中数量最多的⼀类,约占世界鸟类数的3/5。家⾥笼养的鹩哥、⼋哥也属于鸣禽,它们经过训练甚⾄可以模仿⼈们简单的语⾔。
  攀禽类
  攀禽⼀般包括各种啄⽊鸟(鴷形⽬)、杜鹃(鹃形⽬)、翠鸟(佛法僧⽬)、⾬燕(夜鹰⽬)、鹦鹉(鹦鹉⽬)等。代表物种⼤斑啄⽊鸟、普通翠鸟、楼燕、⼤杜鹃、鹦鹉等。
  攀禽类善于在岩壁、⽯壁、⼟壁、树上等处攀缘。攀禽类的喙、脚和尾的构造较特殊:喙尖利如凿,善于啄凿;脚强健有⼒,⾜(脚)趾发⽣多种变化,如啄⽊鸟的四个脚趾,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于攀树固定⾝体;尾⽻轴坚韧,尾⽻起⽀撑体重的作⽤。
  陆禽类
  陆禽⼀般包括各种雉类(鸡形⽬)、鸠鸽(鸽形⽬)、沙鸡(沙鸡⽬)。代表物种包括绿孔雀、珠颈斑鸠、⽑腿沙鸡、褐马鸡、环颈雉、红腹锦鸡、鹌鹑等。
  陆禽类⼤多数是在地⾯活动、觅⾷,⼀般雌雄⽻⾊有明显的差别,雄鸟⽻⾊更为华丽。它们体格结实,喙坚硬且多为⼸型,适于啄⾷;翅短圆退化,不能长距离飞⾏;后肢强⽽有⼒,适于地⾯⾏⾛和刨⼟。
  猛禽类
  猛禽⼀般包括鹰(鹰形⽬)、隼(隼形⽬),猫头鹰(鸮形⽬)所有种,代表物种⾦雕、红隼、红⾓鸮、猎隼、猫头鹰等。
  猛禽类视觉器官发达,翅膀和⾜强⽽有⼒,能够在天空翱翔或滑翔,捕⾷空中、⽔⾯或地下活动的猎物。猛禽类通常具有向下弯曲如钩的锐利的喙和⽖,有利于撕裂捕获物;⽻⾊多暗淡,以灰⾊、褐⾊、
⿊⾊和棕⾊为主,飞⾏⽆声,不易被捕⾷对象发现。
  涉禽类
  涉禽⼀般包括各种鸻鹬类(部分鸻形⽬)、鹤类(鹤形⽬)、鹭类(部分鹈形⽬)等,如夜鹭、丹顶鹤、蓑⽻鹤、东⽅⽩鹳、勺嘴鹬、⼤⽩鹭等。
  涉禽类适于涉⽔⾏进,不善于游泳,善于飞⾏,且姿态优美。涉禽类的外形具有“三长”特征,即喙(嘴)长、颈长、后肢(腿和脚)长,适于涉⽔捕⾷⽣活。因为喙、颈长且灵活,因此可将长嘴探⼊⽔下或在地⾯取⾷,⽽腿长则可以在较深⽔域中捕⾷、活动,脚的长度与能够涉⽔的深度有密切关系。
  游禽类
  游禽⼀般包括各种雁鸭类(雁形⽬)、潜鸟类(潜鸟⽬)、鸥类(鸥科)等,代表物种为绿头鸭、普通鸬鹚、红嘴鸥、⿊天鹅、鸳鸯、家鹅等。
  游禽类⼤多⽣活在⽔上,在⽔中获取⾷物,善于游泳、潜⽔,不善于在陆地上⾏⾛。
  ⼀般具有扁平宽阔或尖的嘴,适于在⽔中滤⾷或啄鱼;⽻⽑⼤多厚⽽致密,⽻绒发达,构成有效的保暖层;尾脂腺发达,能分泌⼤量油脂并⽤嘴涂抹于全⾝⽻⽑,以保护⽻⽑不被⽔浸湿;脚趾间有蹼,
游泳时双脚向后伸直,⽤⼒划⽔,犹如船桨,正如骆宾王在《咏鹅》⼀诗中“⽩⽑浮绿⽔,红掌拨清波”的形象描述。
  两种特殊的鸟类
  除了上述六⼤⽣态类的鸟类外,还有两种特殊⽣态类的鸟类,它们不存在于我国现存的⾃然分布的鸟类中。即“只会奔跑不会飞翔”的⾛禽类(如鸵鸟、鸸鹋等)和“只会游泳不会飞翔”的海洋性鸟类(如企鹅)。它们经过长期的⾃然选择和进化,在形态结构和⽣理功能⽅⾯也产⽣了诸多变化,以便于能更好地适应各⾃独特的⽣存环境。
【篇三】2020年陕西公务员⾏测考试常识速记合集:中国四⼤名桥
  中国⾃古就有“桥的国度”的美称,桥梁发展于隋,兴盛于宋,中国也是桥的故乡,中国古代的桥梁很多都是世界桥梁史的创举,曾⾛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也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不可忽视的影响。
  洛阳桥(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宋代古桥)
  洛阳桥,曾⽤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座桥梁,位于洛阳江⽔道之上,也是的跨海梁式⼤⽯桥,素有“海内第⼀桥”之誉,是古代“四⼤名桥”之⼀。洛阳桥桥全长
834⽶,宽7⽶。
  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桥;民国21年(1930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桥⾯;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维修;1963年4⽉,洛阳桥维修完成通
车;1993年,洛阳桥进⾏全⾯修建;1996年10⽉,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
  卢沟桥(中国北京市境内桥梁)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的⽯造联拱桥。南宋淳熙⼗六年(1189年)六⽉,卢沟桥始建;1961年卢沟桥被公布为第⼀批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1]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1991年卢沟桥实现封闭管理。
  卢沟桥全长266.5⽶,宽7.5⽶,桥两侧雁翅桥⾯呈喇叭⼝状。1937年7⽉7⽇⽇本在此发动全⾯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抗战的第⼀。
  ⼴济桥(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东省潮州市桥梁)
  ⼴济桥,即潮州⼴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桥,⼜称潮州湘⼦桥,位于⼴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体,为古代⼴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景之⼀,潮汕地区⽂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古桥之⼀,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赵州桥(中国河北省⽯家庄市赵县境内桥梁)
  赵州桥,⼜称安济桥,俗称⼤⽯桥,始建于隋开皇⼗五年⾄隋⼤业元年(公元595年—605年),是中国河北省⽯家庄市赵县境内⼀座跨洨河的⽯拱桥,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拱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