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 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
德国入侵苏联 | 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德战争爆发 | 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 讲述过程 问题探究 | 德、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是无止境的,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使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 |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 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美英对日制裁;日本偷袭珍珠港 |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 探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 | 问题探究 |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美国新《中立法》和《租借法》;《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 | 探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影响 | 史料研习 问题探究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搁置分歧、联合行动的结果;是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获得胜利的保证 |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难点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阶段(1941年6月~1942年6月),主要战场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本阶段,德国于1941年6月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苏、美等世界大国先后卷入战争,同英、中等国并肩作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本课教材叙述的就是战争扩大阶段的重大事件。
本课引言简单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德、日两国无休止的扩张野心。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苏德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怎样形成的?对战争有什么影响?)、需要解决的四个概念(“巴巴罗萨计划”;珍珠港事变;《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德国入侵苏联”一目主要介绍苏德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和初期战况。
一、背景。教材首先介绍了德国侵略苏联的目的和准备。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宣称,要取得新土地“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主要是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这就是说,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权宜之计。法国败亡后,希特勒认为英国不肯屈服是寄希望于苏联参战,因此必须摧毁苏联。1940年12月,他批准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苏作战计划。
此时德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1940年11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权,德、意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权。此后,德国又迫使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三国加入轴心国,成为法西斯集团的仆从。德国又进军巴尔干,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已经先后全部或部分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军事实力空前强大。
随后教材介绍了苏德战争前苏联的备战情况。战前苏联的武装力量规模庞大,也不乏先进装备,但存在种种弱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解散了大部分机械化军,把坦克分散到步兵部队。此前进行的“”使苏军大批有才华的指挥员受到株连,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东方战线”建立后,随着国境线的西移,新的国防工事未能及时构筑起来。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也估计不足,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前,不可能立即发动对苏战争,因此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德国即将发动进攻的情报置之不理。
二、过程。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三、初期战况。德国的进攻兵分三路。北方集团军从东普鲁士经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中央集团军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方向进攻。南方集团军向基辅和第聂伯河广大地区进攻。苏联红军英勇抵抗,但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1 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7 000多万居民。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目主要介绍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和过程。
一、背景。教材首先介绍了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野心。在日本军部内部,对外扩张的目标始终存在分歧。陆军以能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被称为“北进派”;海军以能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被称为“南进派”。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连续召开政府和大本营会议,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日本陆军大部分被困于中国,无法抽调兵力同苏联作战,北进便成泡影。此前,日本注意到在东南亚拥有大片殖民地的法国、荷兰等国先后在欧洲败亡,英国也坐困本土,无力顾及本国
在亚洲的势力范围。日本军方认为德国的胜利为南进提供了天赐良机,“不要误了公共汽车”。为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并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上确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具体规定了南进的方针和政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