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37卷第1期
2021年1月
Vol.37 N c 」
198. 2021
多学科联合创伤中心建设进展
张建平1,王兴盛!,李红专1,李建国1,武 将1,景少博1,高学斌1,杨 勇1,王 博1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2.甘肃省中医院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随着近年来交通意外及自然灾害频发,创伤发病率高居不下,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带来的医疗资源消耗,社会、 家庭经济负担等特点使之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我国创伤外科学发展及创伤中心建设,创伤救治能
力取得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间仍有差距。如创伤中心建设中缺乏区域性完整体系;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缺乏多学
科联合;创伤中心医师能力建设;对重度创伤及大规模创伤事件的紧急救治等。本文就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
机遇进行探讨,为推进创伤中心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创伤;创伤救治;创伤中心;多学科联合
中图分类号:R64
创伤是世界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创伤发病率高居不下,2011年全球创伤
死 死亡总人数的9%,成为44岁以下青年
人死的
国每年因创伤
成经济损失高达4060亿元叫 我国2004-2015仅高 速交通意外伤病死率高达33.87%[3],交通意外伤亡 人数持续20年为世界前两位叫创伤已成为我国死
的 之一叫创伤高 的救治为降低
死亡率的关键问。卫健委颁布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 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我国目前紧
医学救援尚不能 需,加速建设
救体系、医院创伤中心为提升创伤救治水平的重要 措施,紧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2030 年
达到79岁目标的历史 ,促进
创伤中心建设%
1创伤救治学科及我国创伤中心建设
欧美国家20世纪60-70年代已经开始创伤救 治学
建设及创伤中心建设,创伤救治效率
及成功率的到显著的增加%美国从1952年成立
“创伤外科委员会”成立,1966年创伤中心建立及3
年创伤系统形成,在创伤时救统能够将患者 进行医院系统%我国创伤2016年9月及2018 年6月先后颁布的“建设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及“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为我国创伤中心建设提了重要的指导作用㈣。2016年7月 启动的"中国创伤救治培训” (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 ,CTCT)已在22个省市广泛开展,其被誉
为中国个准化创伤救治培训课程%创伤中心值
班主任做负责制能够效缩短迁就时, 患者 死亡率问。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立足于本国国情建设
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医院创伤中心强化专科救治能 力,同时
部分医院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尚
善,12#13-。
2区域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关键
2.1区域创伤体系建设及创伤理论基础发展
我国多数地区缺乏系统性的区域创伤医疗体
系,医院急救系统代替创伤救治中心工作,缺乏创 伤病情评估分级系统、不同级别医院创伤救治分级
机制、区域间重大医疗事件统一协调机制等,导致 严重创伤救治率及救治成功率较低,重大医疗救援
出处理能力较差%随着区域创伤中心的建设、医疗 联盟体系的不断善及创伤救理论的不断善、 发展,严重创伤患者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最快的转运
方式转运至恰当的医院进行精准救治,重大医疗时
在 创伤中心及创伤联盟的统 下依据
“创伤严重程度、创伤类型等”行合理的创伤分诊及 特化专科精准医疗救治,高救治效率及救治成 功率%进一步进 创伤中心建设,打
*基金项目:甘肃省省属研院
建设专(18JR2TA016)甘肃省省级引导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创 伤,:150****1615。
第1期张建平等:多学科联合创伤中心建设进展143
伤中心间不同特救治专科,有差异的竞争发展,中心合理规划各特救治专科医疗资源配置,使区域内形成中心调配下的创伤救治“医联体”,更好的服务与严重创伤患者及更好的应对重大医疗救援$
2.2创伤外科技术发展及杂交手术室建设
创伤紧急救援随着紧急气管插管,止血、加压包 扎技术,骨盆带固定、支架外固定及限制性液体复苏等外科急救技术的提高,各种检查设备及设
的发展,有效救治的的提高,严重创伤13.9%得到院前有效的救治网。张连阳问文献指出,“严重创伤
救治绿通道”制度建立后有效治愈率高达95.56%。全国多中心研究表明,实施措施救治规范化1年救治死亡率降低13.33%$随着急救外科技术提高,术设发展$1996英国Angelini最早提出“杂交”手术㈣,2007第一个“术室”在阜外医成问, 2010第医大大医设“创伤-伤-复合伤”救治“术室”,有效的提高创伤患者救治的安全性及时效性何,够术的同检,患者检查及多次麻醉等风险,极大救时间凹,杂交手术室实行值班主任医制度㈣,建立绿通道及24h值班制度,辅助科室在严重创伤救治及重大医疗救援时启动绿通道,最大程度缩短救治时间,对救治中有重要的㈤。t
术室建设尽在少数大型医院,创伤救治及紧急医疗救援,在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完善杂交术设,为创伤救治提供更好的平台。
2.3多学科联合下创伤中心团队业务能力建设
多学科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美国推向世界的诊疗模式,临床效果,目
在肿瘤中最为完善&22($既往急诊救治受科会诊见及时及对病情判断失误等,往往出现病情延误㈣。既往急救会诊存在会诊时间长、操作不规范等㈣,MDT在创伤救治中能够打破常规单一科室%专业,不同专业间急救人员及时沟通,制定最佳方案,简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争取黄金救治1h有效救治㈤。急诊多学科团队(emer­gency multidisciplinary team,EMDT)能够有效的缩短会诊、救治时间,综和术救治,降低多次手术及、麻醉及术后并发症风险㈣。马宏飞等㈣文献指出EMD
T模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及
各种并发症$EMDT下救治人员技术为救治成功的关键及核心,预判病情走势及评估病情需团队核心人员精准预估,高素质科团队设至关重要,依托创伤救治规培训及多学科进修学习,提升EMDT团队整体能力$
3展望
相信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健全及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创伤规范化培训基础上,紧抓国家《“健康中 2030”规划纲要》的机遇,为人提高质急救及发紧急救援,通过区域急救体系完善、科作、术建设等推创伤中心设,合理区域创伤中心资源$
参考文献:
[1]Ozano R,Naghavi M,Foreman K,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235causes of death for20age groups in1990
and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 easeStudy2010[J].Lancet,2012,380(9859):2095-2128. [2]Seifert J.Incidence and economic burden of injuries in the U
nitedStates[J]JEpidemiolCommunityHealth2007,61(10):926.
⑶杨东,张岫竹,张彦琦,等.2004-2015年中国高速公路与
普通公路交通伤对比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 39(6):569-596.
[4]Zhao J,Deng W.Traffic accidents on expressways:new threat
to China[J].TrafficInj Prev,2012,13(3):230—236.
[5]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的思路[J].中创伤外科电子
,2015,1(1):2-3.
[6]Hemmila MR,Nathens AB,Shafi S,et al.The Traum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pilot study and initial demonstration of feasibility[J].J TraumaAcute Care Surg,2010,68(2):253-262.
[7]张茂,张连阳,蒋建新.推进创伤专业化救治:重视指南的
学习和落实[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487-490.
[8]Watts G.Jiang Baoguo one,two,three against trauma in China
[J].Lancet,2017,390(10104):1729.
[9]张文燕.构建创伤急救体系专访美国迈阿密大学医疗系
医外科Dr.Antonio Marttos[J].中国医院院长,2014(12):49-51.
[10]王一超,立,,等.螺旋CT(64层)在多发伤患
者中的应对[J].世医信息文摘,
2018,18(A2):250-251.
[11],张连阳.创伤登记提升创伤中心救治能力[J].创
伤外科,2019,21(04):319-321.
[12]姜保国.严重创伤救治的现状和救治规范的建立[J].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577-578.(下转第165页)
第1期吴海霞:高原藏区新生儿窒息相关妇产科因素与2016版复苏流程复苏效果分析165
息复苏准备,如开放辐射保温台,备好新生儿喉镜、吸痰管、各种型号气管插管、气囊面罩、氧气、
救品。第三,加强产科、儿科协,对所有高危孕妇娩,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做好备。
③产后:加强监护,尤其是加强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邹丹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应用的价
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2017,9(⑵:255-256.
[2]张小玲.分析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疗效[J].中西
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05-106.
[3]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2007北京修订)[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219-223.
[4]沈琳琳.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农村
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8):1082-1083.
[5]邱萍,张璐,梁喜燕.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河
北医药,2020,42(01):134-136.
[6]姜凌.高压氧慢性胎儿窘迫62例的疗效观察
[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7,24:498-500.
[7].分娩时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
2018,38(11):22-23+25.
[8]杨芸,梁慕琼,宋玉芳.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5):711-712. [9]蔡玉芹.及分析[J].吉
医,2019,40(08):1868-1869.
[10],,.高新生儿窒护理
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55-356 [11]黄文娟.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及对预后
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55-56.
[12]耿志宁,王红娟.新法复苏技术抢救新生儿窒息213例临
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1):29+31.
[13]王燕侠,,,等.甘肃甘南高新生儿窒息影
响因素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8,33(5):364.
(上接第143页)
[13]张连阳,白祥军,张茂.“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回顾与展望
[J].创伤外科杂志,2019(01):1-4.
[14]都定元,孔令文,赵兴吉,等.移动监护与急救手术前移在
严重胸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
(2):107-109.
[15]张连阳.努力提升创伤专科医院的核心竞争力[J].解放
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2):107-109.
[16]ANGELINI G D,WILDE P,SALERNO T A,et al.In-tegrated
left small thoracotomy and angiop lasty for multivessel coro 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卩].Lan-cet,1996,347:757-758.
[17]韩春雷,张旭.杂交(HYBRID)手术室建设[J].中国医疗设
备,2011,26(09):84-87.
[19]胡盛寿,张浩.微创心血管外科的一个全新概念——一
站式杂交手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975. [18],张,张阳,.杂交手术室管理在
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07):577-579.
[20]王国芳,经莹.值班主任角在启动创伤中心的多发伤
的用分析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9(28):250+252.[21]谭浩,张连阳,郭庆山,等.一站式杂交手术在创伤救治中
应用研究初探[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06):373-376. [22]文,建,全,等.科疗
式的探索[J].中国肿瘤,2017,26(9):661-664.
[23]华,建,,等.伤急救在严重伤救
治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7):30-33.
[24]Herford AS,Miller M,Lauritano F,et al.The use of virtual sur
seifertgical planning and navig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rbital trauma[J].Chin J Traumatol,2017,20(1):9-13.
[25],,文.急救护理交伤
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0): 3104-3105.
[26]管建国,吴本传,王刚,等.腹部创伤非计划性早期再手术
23[J].医,2013,17(10):1745-1746. [27]马宏飞,汪永新,提•依不拉音.急科团队
模式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8,40(08): 963-96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