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论文2100字_新媒体时代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新媒体时代论文2100字_新媒体时代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新媒体时代论文2100字(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传统文化,有必要分
析新媒体的特征,并将其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促進传统文化的传播。该文以
新媒体网络的特征为基础,分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劣,从而提出新文
化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策略,试图促进和帮助传统文化更好的得以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机遇挑战
1.引言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传统
文化,但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处在一个比较薄弱的地位,受众更倾向
于泛娱乐化、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内容里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表现
出不重视的态度,泛娱乐化的内容充斥在各个媒介中,又因算法的精准推送,受
众在其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为了提升传统文化
传播的影响力,传递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的媒
体形式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新媒体网络的特点app模板网站
开放性。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浏览全球信息,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网络平台快速完成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如今,移动短视频平台以全新的媒体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被大众所接受,特别是青年人,正因其开放性的特点,大家可以在平台任意浏览、推送并制作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说,大众兼具“传者”与“受者”双重身份。
娱乐性。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娱乐空间,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
容。特别是在流量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大量的内容呈现娱乐化的趋势,内容普遍具有无深度、浅显化的特征,甚至很多内容为了抓住用户的眼球,满足用户猎奇心理而制作大量娱乐化、同质化的内容,无形中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表现形式多样。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体的表形式兼具互动性与趣味性,以实现内容表现的丰富性,更加重视视觉化的表现,如趣味字幕、互动视频、短视频、各种特效等体现。
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利弊分析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首先,媒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新媒体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促
成一种同样深刻的文化身份转型”,新的文化传播模式的建立,导致文化传播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更加贴近大众的喜好。大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参与感日渐加强,激发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学者以及喜爱传统文化的受众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化的传播。
其次,媒介技术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促进文化内容的创新。以影像视频、动图、
动漫等形式将传统文化重新解构与创新,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制作差异化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原本缺乏感染力或者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中。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媒介技术的更迭,以操作简单、便捷和低门槛等特点研发的各类APP吸引了大量用户,原本制作复杂、成本较高的内容降低原有的圈层,人人都可以使用媒介来制作,大量原创内容走入大众视野,新媒体的开放性促使内容裂变式的扩散,人们更加热衷于消费互联网文化,各种具有煽动性、低俗、恶搞的内容出现,极大的影响了社会价值的构建,消解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当下,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制作还是在形式表现方面良莠不齐,较多传统文化的精髓、高雅的文化元素被重新解构,为了迎合受众,产生了很多非理性的表达。而各类短视频平台迎合大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制作碎片化的内容,其结果就是导致娱乐化趋势加强。
4.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策略
增强主流文化价值观引导,创新传统文化形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娱乐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应该娱乐的都娱乐了”。传统文化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与之到契合点的相结合,挖掘文化内涵并在重新建构,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艺术具象化,以可视化的形式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起到文化浸润的效果,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人们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重视内容审核机制,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人机协同的审核机制的建立,但面对庞杂的网络环境,“把关人”所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各种网络亚文化在网络中广泛传播,有些内容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弱势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导致未成年人深陷网络环境无法自拔。因此,重视内容审核,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确保更加优质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中广传播,潜移默化引导主流文化价值的建立。
新媒体时代,新的媒介以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传播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渠道,在肯定新媒介的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对文化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利用新媒介技术诠释特殊文化符号的理解,运用大众喜闻乐见又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避免文化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误解;借助新媒体渠道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同时,加大内容审核与监管,净化网络内容环境,使传统文化更好的得以传播。
新媒体时代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新媒体时代有声阅读A PP的创新模式及运营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新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化,阅读不止于传统的视觉浏览,以有声读物为代表的听觉阅读同样受到欢迎。一方面,全民阅读战略、技术革命迭代以及听觉文化的回归,为有声阅读提供了有利的外在条件;另一方面,有声阅读契合了当前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有声图书出版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引入有声阅读的概念,着重阐释有声阅读APP的具体特征及发展状况,并以“懒人听书”为例,探析新媒体时代有声阅读APP的运营策略。
关键词:数字时代有声阅读APP“懒人听书”
得益于新媒体时代的快速革新,大众阅读的载体不断拓展,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再到当下炙手可热的穿戴设备,图书阅读变得丰富多样。其中,有声阅读作为图书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便捷性、成本低、娱乐性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根据艾媒咨询《2019—2020中国有声书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 19年我国有声阅读用户达4.89亿人,并表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本质上,有声阅读就是以听觉感官为基础,通过音频技术获取图书信息的一种阅读模式。早期的有声阅读以广播磁带为主要媒介,主要用于技能学习。互联网
技术的引入,使得有声读物借助云平台储存,人们通过网站可以自由下载自己喜欢的音频作品,阅读内容也拓展至武侠、历史、都市、言情、推理等多种门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客户端的日益成熟,“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等各种类型的有声阅读APP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新媒体时代有声阅读APP的运营环境
有声阅读APP满足了新媒体时代“数字原住民”的阅读需求,把声音视为独立的文化产品,并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助推下,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1.宏观政策:全民阅读战略与文化产业扶植。倡导全民阅读是从国家层面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精神文明水平、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戰略举措之一。自200 6年首次提出以来,全民阅读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深入,人们参与阅读的方式方法更加多元,有声阅读正在成为重要一环。2020年4月20日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 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较2018年的26.0%提高了4.3个百分点,有声阅读APP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社会企业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仅2008年至2016年,国家累计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42亿
元,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多达4100多个。有声阅读APP作为文化产品的“潜力股”,为相关企业和出版机构注入了强力信心。
2.技术支撑:数字化助力有声阅读APP勃兴。早期的有声阅读借由磁带、机器存储,声音制作技术不尽完善,制约了有声阅读的全面推广。数字化手段引入后,有声阅读逐步向智能化发展:以声音为介质的阅读内容不仅实现了电子存储,从文学作品到评书相声都可以集中于同一个数据库;而且,声音作品被广泛应用于车载音频、移动客户端、便携式阅读器等不同种类的智能终端。而互联网技术的深化,促使有声阅读APP更加完善。客户端既囊括了由出版公司发行的专业有声阅读文本(PGC),同时又有普通用户自行发布的声音作品(UGC),以及与平台合作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推出的文本阅读(PUGC),大量的内容生产使
得有声阅读十分活跃。而在大数据运算的帮助下,平台又能准确抓取每一个使用者的阅读兴趣,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推送,为阅读者带来个性化服务。
3.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单位的有声拓展。数字出版是出版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诚如贾森·默克斯基所说,未来的图书将呈现沉浸式阅读、社交化阅读、动态阅读、超链接、读者参
与书写以及通过阅读的算法来量化阅读体验等特点,换言之,图书出版企业亟待探索优质出版资源的数字化。有声阅读可以将文本内容转化为音频内容,产生全新的审美体验,并且释放了空间、时间、资金等客观要求,成为当前数字出版的着力点。2016年8月,中信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企鹅兰登、果麦文化等多家出版单位在上海书展与喜马拉雅F M举行集体签约,将旗下的中文出版作品版权授予第三方平台。这标志着传统出版集团不遗余力地推进有声出版,为有声阅读市场提供优质的内容资源;同时,也促进了有声阅读APP的健康发展,让声音阅读具有了价值规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