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731004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Principles and Assembly Language
课程总学时: 56  讲课: 44  实验:1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8088/8086系列汇编程序设计和PC机硬件原理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硬件的连接等内容,会编写较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并能利用PC总线进行I/O扩展及编程,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应用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为后续课程单片机、数字系统设计、ARM等打下理论基础。
(三)、实施说明
由于本课程是主要专业基础课,对先修课基础要求较高,在讲授具体内容时,应注重基础原理内容和实际应用介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利用多媒体授课;增加自学讨论部分,使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下,转化到主动索取知识的状态中来。同时,应不断增加新知识。
  总学时:56学时;讲课:44学时;实验:12学时。
(四)、对习题,实验,实践环节的要求
      本大纲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的。习题从教材中选取,按时交作业,编程习题尽量上机验证。
实验强调应用性,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
   (五)、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1.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的计算机数的编码,二、十六进制,BCD,ASCII码;
2.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逻辑电路基础。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最终理论考试与平时考核(包括实验、期中考试、作业、出勤、提问等)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
1.《微机计算机原理》,王忠民编,西安电子出版社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明德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等,Intelx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和8259A的编程与应用,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的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三、课时分配表
汇编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2
0
0
1.1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1
1.2
数制和码制
1
2
8088/8086系统结构与CPU
6
6
0
0
2.1
8086CPU
2
2.2
8088/8086系统结构与配置
2
2.3
8088/8086CPU内部时序
2
3
8088/8086指令系统
10
8
2
0
3.1
寻址方式
2
3.2
指令系统
6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0
8
4
0
4.1
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1
4.2
数据定义、运算符
1
4.3
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
2
4.4
循环程序设计
2
4.5
子程序设计
2
5
存储器原理与接口
4
4
0
0
5.1
存储器分类,各种存储器结构概念
2
5.2
存储器扩展
2
6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4
4
0
0
6.1
CPU与外设通讯的特点,输入/输出方式
2
6.2
CPU与外设通讯的接口,8086CPU的输入/输出
2
7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
12
8
4
0
7.1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的结构、工作原理
2
7.2
8253工作方式与编程;
2
2
7.3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工作原理
2
7.4
8255工作方式与编程。
2
2
8
中断与管理
8
6
2
0
8.1
中断原理,中断系统组成及功能
1
8.2
8086中断系统,中断向量表
1
8.3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结构、工作原理
2
8.4
8259工作方式与编程
2
9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
2
2
0
0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微型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
微机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
      点:
     微型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运算基础。
    点:
微机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
习题内容:
1.二进制、补码及运算
2.二进制、十进制及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2部分 8088/8086系统结构与CPU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8086CPU
2. 8088/8086系统结构与配置
3. 8088/8086CPU内部时序
4. 8088/8086典型微处理机介绍
      点:
         8088/8086CPU结构。
    点:
8088/8086CPU内部时序
习题内容:
1.8088/8086CPU结构
2.8088/8086寄存器名称及作用
3部分 8088/8086指令系统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8  实验:2 上机:0
具体内容: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点:
1.各种寻址方式中操用数来源
2.传送、加减、转移、调用F寄存器的影响
3.数据传送指令、算术指令、串操作指令、循环控制指令、条件转移指令、逻辑操作指令。
      点:
      隐含寻址、段寄存器的选择与操作、间接跳转指令
实验上机:
    汇编语言编译环境,DEBUG命令实验,熟悉指令系统(上机2学时)
    习题内容:
    1.各种寻址方式练习
    2.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
4部分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8  实验: 4 上机: 0
具体内容:
1.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2.数据定义
3.运算符
4.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
5.子程序设计
    点:
1.源程序分段结构
2.变量,常量,标号
3.加减,逻辑和分析运算符
4.直线,分支,循环,子程序。
      点:
     伪指令,分析运算符,循环设计、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代码优化 
实验上机:
分支、循环程序设计(上机2学时)
5部分 存储器原理与接口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存储器分类
2. 多层存储器结构概念
3. 主存储器及存储器控制
4. 8086系统的存储器组织
5. 存储器扩展
6. 现代内存芯片技术
    点:
存储器种类、存储扩展
      点:
      存储扩展
习题内容:
    1. 存储器作用及分类
    2. 虚拟存储器
    3. 主存储器指标
    4. 存储器的组织
6部分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CPU与外设通讯的特点
2. 输入/输出方式
3. CPU与外设通讯的接口
4. 8086CPU的输入/输出
    点:
输入/输出方式
      点:
      CPU与外设通讯接口
    习题内容:
    1. 接口的作用
    2.端口寻址方式及特点
7部分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8  实验:4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与编程;
2.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与编程。
    点:
8253A的初始化、6种工作方式的设定与编程
8255A的初始化、ABC口在3种工作方式下设定与编程
      点:
     8255A的工作方式及编程方法
实验上机:
    实验3: 8253定时/计数器电路设计及8255A并行接口电路设计  2学时
8部分 中断与管理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6  实验:2 上机:0
具体内容:
1. 中断原理
2. 中断系统组成及功能
3. 中断源识别及中断优先权
4. 8086中断系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