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
词义的选择、引申及褒贬
一、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
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
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例如,
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对应意义是“
相同的”,因此全
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但在下面各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1)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动词)2)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亮。(前置词)3)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名词)
(二)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除了根据词性来判断词义之外,词义选择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文来判断词义了。因为很多英语
单词即使弄清楚了词性,但仍须从几个或几十个义项中选定确切的词义。这就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提供的各
种线索做出合理的分析、推理、判断。有时候,我们还可能会在考试中碰到生词。可是,我们绝对不会在
一个英语句子中出现这种情况:某一个单词不认识,而这个单词上下文中的所有单词都不认识。正因为上
下文的存在,这也给我们翻译中解决生词提供了突破口。因此,在翻译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注意上下文,
上下文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词意义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
准确性和译文是否通顺。
我们以动词move为例,如果上下文不一样,move的意思显然也是不一样,必须依据上下文才能做到准确
通顺的翻译。
That car was really moving.那汽车跑得可真快。
Share prices moved ahead today.股票价格今日上扬。
vaguelyThe story of their sufferings moved us deeply.他们的苦难经历深深打动了我们。
Work on the new building is moving quickly. 新大楼的工程进展得很快。
The government's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haven't moved. 政府对这件事的看法没有改变。
I move that we support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new technological process.我提议我们支持采用这一新工艺方法。She moves in the highest circles of society. 她生活在高级社交圈里。
Unless the employers move quickly, there will be strike.雇主若不尽快采取措施,就要引起一场罢工。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种词类,在不同的场合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在
翻译时,必须考虑词的搭配关系,弄清一个词在某个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然后再选一个合适的词进行翻译。而决不能脱离上下文而不顾,把一个英语词一直与同一个汉语词对等起来翻译。
(三)根据汉语习惯搭配确定词义
与其他语言一样,汉语有其固有的表达习惯。因此,在翻译时,结合上下文的不同,还考虑汉语的习惯搭配,遵从这些习惯的表达方式。如:当形容词deep有“深的,(指声音)低沉的,酣睡的,鲜艳的,专心的,难理解的,博学的,狡猾的,剧烈的”等意思。但如果一旦有上下文,再把deep放在这个特定的上下文中,根据汉语的习惯搭配,词义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如:a deep well是指深井;a deep voice低沉的嗓音;a deep red 鲜红;deep in study 专心学习;a deep mystery 难以理解的奥妙;a deep thinker知识渊博的思想家;deep outrage强烈的愤怒。
又如动词work在翻译时如果上下文不同,汉语习惯搭配也不一样,翻译时应该选择不同的词义来表达。
I think your suggestion will work.我想你的建议行得通。
The new treatment works like magic.新疗法疗效神奇。
My watch doesn’t work.我的表不走了。
The sea works high.海浪汹涌起伏。
She worked her way to the front. 她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
The root of the pine tree worked down between the stones.
松树的树根在石缝间扎下去。
The new regulation is working well新规定执行得很顺利。
二、词义的引申
英译汉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辞典上不到适当的词义,如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不能确切表达原意,甚至造成误解。这时就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选择比较适当的汉语词来表达。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抽象化引申
英语中,特别在现代英语中,常常用一个表示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属性、一个事物或一种概念。翻译这类词时,一般可将其词义作抽象化的引申,译文才能流畅、自然。
1. 将表示具体形象的词译成该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的词
1)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imperialists.帝国主义者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这里把tiger(老虎)和ape(猿)这两个具体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残暴”和“狡猾”。2)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这里把roses(玫瑰)和thorns(刺)这两个具体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
英语中表示具体意义的词往往可用来表示事物的一种属性或一个概念,译时可将具体意义引申为某种属性或抽象概念。
例1.He managed to make a living with his pen.他靠写作勉强为生。
例2.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智慧胜过武力。
例3.His pen would prove mightier than his pick ax.
后来,事实证明他(马克?吐温)的写作能力超过了他探矿淘金的本领。
例1-3三个原句中都有pen,应该说这是所有接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的单词,词典上所列义项简单明了。但如果字句对照,以此就彼地翻译,译文虽则保留了原句的形象,语义却失之模糊,由于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译文读者理解很可能出现偏差,这时恐怕译者还需解释这里的pen喻指什么。三句原文中pen表达了具体生动的形象,都是换喻(metonymy),这种辞格使用具体可感的日常事物名称来指代与之密切关联的属性或突出特征,而联想和引申就是理解其意的基本机制。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体指称到本质属性的概略化或者说是升华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决定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虽然因联想和引申具有一定开放性,但依据源语语境和译语表达习惯,这样翻译是合度的。
例4.Instead,an assassin’s bullet erased in the minds of Americans any faults he had.
事实正好相反,一个刺客的暗杀行径反而使美国人忘却了他所有的毛病。
例5.The engine has given a constantly good performance.这台发动机性能一直良好。
例6.That’s a long story.You are getting into deep water.Phil.
说来话长啊,你问到我难以启齿的话题了,菲儿。
例7.Arabs rub shoulders with the Jews and have been doing so since the earliest settlement of this territory.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比邻而居,而且有人在此地定居以来一直如此。
例8.As far as the head goes,at least he has done credit to the on-going educational system.就智力而言,他起码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增了光。
在以上五句中,例4的bullet由“子弹”的本意引申为“暗杀行径”,一是考虑历史事实(即美国林肯总统遇刺身亡,这也是原文上下文提供的依据);二是译文的语义逻辑和表达习惯,因为我们几乎不可能说“……子弹使美国人忘却了他所有的毛病”;例5中的performance本意为“表现,表演”,汉语中通常用于指人的行为,所以有人认为这句原文使用了“拟人格”(personification),但笔者觉得说一台机器表现“良好”听起来未免别扭,
译味太浓。当然译成“运转良好”应该不错。例6、例7中都包含着隐喻(metaphor),利用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或行为)的相似性,强调和突出某种概念或状况。英语里get into deep wat
er本意为游到深水区,喻指陷入困境,在译文中引申为“问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凸现其生动形象。有人给例7 rub shoulders到一个假朋友“摩肩接踵”,只可惜它们是貌合神离,字面相差无几,喻意相去甚远。例8又是一个换喻,跟pen在上文三句中的理解思路是一致的。
(二)具体化引申
将原文中词义比较宽泛、笼统的表抽象概念或一般行为的词引申为具体的意义或动作。总的趋势是缩小外延而丰富内涵,这样做可以避免照字面迻译造成的模糊性和辞不达意,以确保译文准确到位,符合译语的语义逻辑和表达习惯,例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