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其烦 反复推敲-谈如何修改文稿
修改是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是在修改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传说 《吕氏春秋》成书后,千金不能易一字。事实上,任何人的文章,不会一个字也改动不了。如果改动不了,也只能说明此书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修改,文字上已经非常精美,到了没有多少修改的余地了。事实上,天下没有不修改的文章。所有的好文章、好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文稿修改的重要性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文章是三分写、七分改,写的是毛坯,改出来才是精品。所谓“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文不加点”都是对写作水平高的人夸奖赞美的称道,是夸张的说法。其实,越是写作水平高的人,越是 "笔杆子",越懂得修改的重要,越重视修改。保尔·施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说:他决不出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不能忍受把未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文章总是反复修改,如他的《<坟>的题记》仅一千多字的短文,改动就有一百多处。他曾经说:"文章写完以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 惜。"鲁迅的意思是要我们重视
修改,勤于修改。同志很赞赏鲁迅先生的说法,他说:“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 '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 '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他还说:"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就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质到处害人"。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这些论述,说明了修改的重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也说明修改贯穿写作全过程。认真进行修改,使初稿上升一个层次,在思想认识和文字表达上都达到新的水平,这种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修改是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要经过一个逐渐完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及事物更是如此。文章写作也不可能一下笔就达到完美境地。开始,我们由于受认识规律的驱使,即使动笔前作了周密准备,写出来后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和遗憾,只有修改,才能弥补不足。修改实质上是认识不断深化,表达不断完善。正因为如此,尽管一个文稿修改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一次完成、一字不改的情况几乎是没有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文稿,更要在修改上下功夫。如我们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文,经过一年多起草,在不同范围内,征求了几千人的意见,经过了反反复复几十次修改,才最后完成。
修改是体现文稿写作特点的基本要素。文稿修改之所以重要,是由公文机关自身及其制作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其一,文件材料是各级机关办事的重要工具,是行使职能的重要手段。正是它的这种性质赋予它特殊使命,决定了它在文字质量上的要求比其他文章要高,如果稍有不慎,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要远远超过一般文章。其二,文件材料的执笔拟稿人,多是机关于部、秘书或有关人员,文稿不是他们随意作品,而是要忠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要按照领导意图和要求起草。在这样的情况下,执笔人很难完全掌握领导意图和要求,同时,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也很难反映得十分准确,加之,在材料组织和文字表达上,也难免疏漏。基于这样一些原因,文稿的审改,自然就成了文件拟制过程中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同一般文章相比,自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不仅要多写,而且要多改。古人说:"作文十遍,不如改一遍"。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每次初稿写完以后,也不斟酌,就送领导去改,这样写得再多,水平提高却不快。因为你老是在同一层次基本的增删改查语句
上运作,进步和提高必然是缓慢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修改能力是高一层次的写作能力,能改到什么水平,就可以说你达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水平。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写,要从已有定论的作品中去领悟,而文章不应该怎么写,则应从未定稿中去领悟。这确是至理名言。我们从定稿和初稿的对比中,从领导和其他同志的修改中,可以看出写作的道理,得到宝贵教益。
■文稿修改的基本原则
先统揽全局,后斟词酌句。修改文章要统观全局,从全篇着眼,从大处着手。开始修改时,不要急于逐字逐句去斟酌,而应该从大的方面,如:领导意图、主题思想、内容结构、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等方面去考虑,看是否符合领导机关和首长意图,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严谨,措施是否可行等。然后再考虑局部问题,如用字、用词、用语是否简明、准确,语言是否流畅,标点符号是否规范,结构层次序数、数字书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遣词造句、文字润等。总之,一切修改都要服从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增删改调,各得其所。修改免不了增删改调,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增,就是增补,把缺少的,不足的进行补充增加。凡是观点不明确,材料不具体,以及遗漏的字、词、句、段都补充、增加进去。删,即删减,就是把繁杂多余的抹去、删掉。凡是与表达观点无关的材料,无关的字、词、句、段都要毫不吝惜地删去。改,即改正,就是把错的、不正确、不准确的改对、改准。凡是内容不正确,材料不准确,格式不恰当,安排不合适,以及错别字,不通、不好的句子,误用的标点符号,都要把它改对、改正、改好。调,即调整,就是把次序、位置不当的加以调动、整理,凡是语句次序不当,段落层次安排不合适的,都要进行调整,做到各有其位,各得其所。
逐级把关,各负其责。公文修改不同于一般文章修改,在写作过程中有法定的程序,有法定的核稿、审定的负责人。通常情况下,要经过四个环节:一是起草者自己修改;二是本业务部门领导修改;三是办公室或秘书部门修改;四是领导修改。这四个环节都有对材料修改把关的义务和责任,需要按各自的职责和能力认真修改。防止两个极端:一是认为反正有上级把关,在自己这一层次草率马虎,过手了事。二是不顾上下关系,不了解实际情况,自作主张,乱改一气。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第一个倾向,大家都不认真,文稿一直送到最高层次,仍然是起草时初稿模样,给首长添了不少具体改稿的琐事。
质量第一,宁缺勿滥。在修改文稿时,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认真斟酌,反复推敲。对一般化的文稿,要下功夫修改,必要时,可组织修改小组,分析研究克服一般化问题。对问题较严重,如不能准确反映主题思想,结构层次较乱,语言文字上毛病较多,类似这样的"劣质"文稿,一定要推倒重来,或重新组织人员起草,“宁缺勿滥”,决不能“滥竽充数”。衡量一个文稿修改功夫下得够不够,不是看修改了多少遍,而要看主题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准确,是否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对指导工作能否产生作用。
■文稿修改的内容和方法
(一)修改内容
文稿修改的范围和内容从大的方面讲,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表现形式。具体地说要在"五改"上下功夫:
1.改立意,使其达到鲜明突出。何为立意?即写作确立的意图,文章的主题,是否清楚,一目了然。如果中心不突出,目的不明确,提出要解决问题而没有具体措施,让人看了不
得要领,那就说明这篇文章还不很成熟,需要进一步修改,甚至要动大手术。这方面容易出现的毛病有:①针对性较差,缺乏分析概括,对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 ②重点不突出,什么问题都想解决,有限的篇幅,堆砌大量情况和要求,什么也不突出,不充分,看不出主次、轻重、缓急;③材料不足。主题思想不是从大量情况中概括出来的,而是根据道听途说或一鳞半爪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有的甚至是主观想象,然后了一些例证,有的则是材料不典型,缺乏说服力; ④缺乏分析。对具体事例分析不够,该详写的没有详写,该略写的没有略写。事例看起来还完整,但没有紧扣要论证的主题,没有以观点为中心使用材料,观点不鲜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缺乏针对性的论证。以上立意上的毛病,都反映表现得不够完整、准确、深刻,需要进一步补充、挖掘和深化,使主题更明确,更深刻,更完整。
2.改观点,使其达到准确无误。就是说基本论点要站得住,符合客观实际,没有片面性。思想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观点站不住脚,文章的大方向就发生了偏差。因此,要以极大的注意力反复推敲,自觉地设置对立面,务必做到言之有理,立论有据,辩驳不倒。①要注意基本观点,是否符合马列主义原则,有没有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地方。切忌片面性,绝对化,或强调一面,否定一面。比如:在总结工作时,讲成绩,常常容易肯定一切,说得尽
善尽美。特别是结论性观点,既要明确又要全面,要掌握好分寸,尽可能做到恰如其分。②要注意基本精神和各项措施,同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法令一致,同上级机关、本部门的规定没有矛盾。如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的必须改过来,否则就容易出政治问题,至于与上级机关和本部门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也必须加以改正,否则,会给工作带来矛盾,造成混乱。③本身的观点要始终如一,不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千万不能 "自打嘴巴",如:写成绩时,讲高度重视;写问题,又写成领导不重视。前面肯定,后面否定。还有证明观点的事例之间有矛盾,统计口径不一致,前面用绝对数,后面用百分比;前面是全局的,后面又变成某一单位的,这些都要认真进行修改,以达到统一口径,统一论证。④观点是否概括内容,观点的形式是否与所表达的内容吻合,观点是否新颖、协调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