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关键词】不折腾英译;中国特词语;翻译策略;解释性翻译
 
一、引言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不折腾”一言既出,立即成为国内热议的新的政治词语。针对“不折腾”的英译,各界人士纷纷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很快就产生了许多版本的英译。但是,任何版本似乎都没能涵盖胡总书记所言的“不折腾”一词的丰富内涵,在英语词汇中似乎也很难到一个既达意又传神的对应词语。于是在12hibernating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现场翻译干脆直接用“不折腾”的汉语拼音“bu zheteng”作为英译。人们甚至预言,bu zheteng”将成为一个新的英语词语收入英语词典。“折腾”一词在汉语里本是个普通的口语化
的词,总书记将它用在庄严的政治场合,朴素亲切,熟悉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人都明白其含义,但在对外宣传中,要想让外国朋友也了解总书记所说的“不折腾”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折腾”的英译再次提出了如何有效处理中国特词语的外宣英译这个课题,而中国特词语的外宣英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考察比较并评析中国主流英语新闻报刊如China Daily(《中国日报》)China Today(《今日中国》)和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如Time(《时代》)Newsweek(《新闻周刊》)对中国特词语的英译方法或策略,以期给“不折腾”的英译以方法上的启示并以此就教于同行。  二、中国特词语中国特词语,即那些集中体现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的词语,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及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有时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类词语一般信息量大,并且在英语中往往缺乏直接对应的表达,因此其英译是翻译的一大难题。有些文献也把这类词语称作汉语文化限定词或文化专有项(culture specific terms/items),用来指“受制于特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历史和政治事件等的词汇”(胡开宝, 2006:55)。笔者认为,中国特词语包含汉语文化限定词或文化专有项,都是对中国社会各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中国特词语构词灵活,内涵丰富,形象生动。这些词语或集中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
传统,或深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现实,多得不胜枚举。比较典型的有:政治方面如四项基本原则、三讲、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经济方面如下海、倒爷、练摊、铁饭碗、大锅饭等;社会现象方面如走后门、春运、豆腐渣工程、小、包二奶等;宗教方面如禅宗、道教、风水等;艺术方面如百花齐放、小品、相声、京剧等;教育方面如希望工程、高考状元、手、小皇帝等;体育方面:围棋、武术真的不掉线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