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瀛海威到阿⾥、腾讯,中国互联⽹26年沉浮史
阿尔法公社
重度帮助创业者的天使投资基⾦
━━━━━━
阿尔法公社说:1994~2020年,中国互联⽹⾏业风云激荡,涌动起新的时代浪潮。潮起潮落之时,既能看到浪尖上的弄潮⼉,也能看到潮⽔褪去后的裸泳者。⼆⼗多年的浮沉史,战⽃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改⾰开放四⼗余年,中国从⼀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国家,跃升为全球第⼆⼤经济体,GDP占世界的⽐重超过16%,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30%左右。在这个孕藏着勃勃⽣机的时代,在中国⼴袤的⼟地上,互联⽹则成为时代洪流中异常耀眼的⼀股浪潮。
回溯1994~2020年,中国互联⽹⾏业风起云涌、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涌现出门户、搜索、游戏、社交、电商、团购、共享等新兴的商业模式,培育出阿⾥巴巴、腾讯、百度、⽹易、京东、美团等市值超过千亿、百亿美⾦级别的互联⽹企业,以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刘强东等站在时代浪尖的企业家。
互联⽹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也由此开辟了⼀个新的商业战场。残酷的⽣存摸索、激烈的竞争厮杀……有⼈抓住机遇,实现了逆袭,也有⼈在经历辉煌后,从⾼处跌落。让我们回到起点,追溯中国互联⽹的历史⾜迹,重新回顾那些在时代浪潮中逆袭或掉队的弄潮⼉。
⼀、互联⽹浪潮开端:门户⽹站的崛起
1994年4⽉20⽇,被称为中国互联⽹的诞⽣⽇。这天,⼀条64K国际专线将中关村与互联⽹连在⼀起,实现了中国与国际互联⽹的第⼀次TCP/IP全功能连接。由此,中国成为第77个全功能接⼊互联⽹的国家。
互联⽹的浪花,⾸次融进了这个对数字化充满好奇的国家。
不过,当时中国普通⽼百姓并没有机会接触互联⽹。直到第⼆年也就是1995年,中国互联⽹从⾮开放性的学术⽹络阶段,进⼊到开放的社会化⽹络时代。当时邮电部在北京西单电贸⼤楼设⽴了业务受理点,普通⼈只要缴纳⼀定费⽤,填写⼀张⽤户资料表格,就可以成为互联⽹⽤户。
当互联⽹从学术⾛向社会化时,商业化也就拉开序幕。中国第⼀家互联⽹公司成⽴于1995年,名字叫瀛海威。当时,瀛海威把⾃⼰定位为中国第⼀个⼤众化百姓⽹,并创⽴了在线服务⽹络“瀛海威时空”。
同样在1995年,杭州电⼦⼯业学院30岁的英语教师马云,受政府聘请成为随⾝翻译去美国谈⼀个项⽬。在西雅图的⼀家互联⽹接⼊服务公司⾥,马云⾸次接触到互联⽹。当他在电脑上输⼊“beer”(啤酒)后,发现没有显⽰来⾃中国的信息时,他顿时意识到了⼀个机会。回国后,马云便创办了中国第⼀家互联⽹商业信息发布⽹站——中国黄页。也是在这⼀年,怀揣着对中国互联⽹的憧憬,海归博⼠张朝阳回到了国内。第⼆年,张朝阳便创⽴爱特信,这是中国第⼀家以风投形式建⽴的互联⽹公司。
有⼈在热⽕朝天地创业,还有⼀批⼈也在做着改变⾃⼰命运的决定。1995年,24岁的丁磊辞去宁波电信局的⼯作,飞去了更南⽅的⼴州,并先后在⼏家公司任技术岗位;马化腾依靠四条电话线和⼋台计算机,成⽴惠多⽹深圳分站,⾃⼰则成为分站的站长;李彦宏进⼊《华尔街⽇报》,成为⾦融信息系统的设计⼈员;周鸿祎就职于⽅正集团,⼲起了程序员;贾跃亭在⼭西垣曲县税务局当上了⽹络技术管理员;雷军在⾦⼭公司开发了⼀套⽂字处理系统——盘古;⽽中国⼈民⼤学学⽣刘强东,靠着攒下来的钱盘下了⼀个⼩饭馆,⾸次踏⼊商业领域……此时他们可能不会想到,⽇后互联⽹会完全改变他们的⼈⽣。
1997年,丁磊受到瀛海威的启发,将平⽇⾥积攒下来的50万元全部拿出来,创⽴⽹易公司。在美国的免费电⼦邮箱Hotmail⾝上丁磊看到了机会,便开始做电⼦邮箱。丁磊⾃⼰本⾝就是技术流,但邮箱的复杂程度还是超过了他的预期。于是,他⼀有空就向⼀位⽹友请教。那位⽹友名叫张⼩龙,后来他做出了。1997年,丁磊终于开发出了⽹易的免费邮箱产品。这是国内第⼀个全中⽂免费电⼦邮箱系
统,帮助⽹易迅速获得⼤量⽤户,也给⽹易带来了500万元的利润。当时互联⽹圈内有这样⼀个说法,“⽹易是最会赚钱的软件公司”。此后多年的事实证明,⽹易的确拥有发现“钱在哪⾥”的能⼒。⽹易邮箱的诞⽣,带动了⼀波免费邮箱的开发热。许多互联⽹公司纷纷开发免费电⼦邮箱业务,电⼦邮件⽤户规模迅速扩⼤。在门户⽹站诞⽣以前,免费电⼦邮箱挖掘出⼤量潜在的互联⽹⽤户。
⽤户规模迅速扩⼤。在门户⽹站诞⽣以前,免费电⼦邮箱挖掘出⼤量潜在的互联⽹⽤户。
1998年,海外最⼤华⼈⽹站“华渊资讯⽹”的⾸席执⾏官姜丰年,将美国雅虎的门户概念带到中国。听说门户⽹站模式盈利效果⾮常好,1998年9⽉,丁磊把⽹易改版成门户⽹站模式。⽹站上包括新闻、虚拟社区、电⼦杂志等板块,内容⼗分丰富。
另⼀边的张朝阳,在结束⼀趟赴美考察后,也准备模仿雅虎进军门户⽹站。1998年2⽉,张朝阳将爱特信改为搜狐,并提出了“美国⼈⽤Yahoo!(雅虎),中国⼈⽤搜狐”的⼝号。当时搜狐以超链接的形式,把互联⽹上的内容展⽰在⾃⼰的⽹站上,帮助⽤户搜索和导航。在⽹易改版的1998年9⽉,张朝阳也对搜狐进⾏了改版,并明确宣布要做中国第⼀门户⽹站。整个1998年,搜狐⼴告的收⼊达到60万美元。这对刚起步的搜狐来说,⽆疑是⼀种巨⼤的⿎舞。
在⽹易和搜狐陆续进军门户后,1998年12⽉,四通利⽅在线和华渊资讯⽹合并⽽来的新浪⽹横空出世,门户⽹站队伍再添⼀军。新浪诞⽣的背后,是⼀段王志东与姜丰年惺惺相惜的故事。彼时,王志
东的四通利⽅⽹站已经有较⼤的影响⼒并且实现赢利,姜丰年创办的华渊资讯⽹站则是国外最⼤的中⽂⽹站,注册会员19万⼈,⽇最⾼访问量突破了100万⼈次。两⼈都想在互联⽹领域⾥,成就⼀番⼤事业。经过深⼊交流后,双⽅⼀拍即合——创办全球最⼤的中⽂⽹站。相较于搜狐和⽹易,新浪的资⾦和实⼒更为雄厚,当时海内外媒体称其为“全球最⼤中⽂⽹站”,王志东也被外界寄予厚望。
⾃此,在1998年,三⼤门户正式聚齐,张朝阳、丁磊、王志东也收获了“门户⽹络三剑客”的称号。如今回看,他们能够成为那个时代⾥耀眼的“互联⽹明星”,根本之处还是在于⼴阔的视野和强烈的进取⼼。毕竟,在互联⽹的开端不是每⼀个⼈都能接触到互联⽹的快速变化,即便接触到了也未必能把握住。这时,⼴阔的视野能帮助⾃⼰迅速甩开同⾏,强烈的进取⼼可以让⾃⼰在摸着⽯头过河时,拥有源源不断的⾏动⼒。
当时,三家门户⽹站各具特⾊:搜狐主打搜索引擎,⽹易擅长制作经营个⼈主页和虚拟社区,新浪在新闻制作上具备优势。各种特⾊功能的背后,其实都是聚焦在⼀个点上,即为⽤户提供⼀条通往互联⽹世界的道路。这并不难理解,中国互联⽹处在萌芽状态时,虽然市⾯出现了摸索式的产品,但对于⼤量⾸次接触互联⽹的⽤户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迅速进⼊互联⽹世界之中。丁磊曾对运作门户发表⾃⼰的⼼得称:“如果以房地产作⽐拟,那么⽹络门户是互联⽹络中最昂贵的地段。⽹络门户是集合了多样化内容和服务的站点,主要⽬的是希望成为⽹民浏览WWW的起始页⾯,成为⽹友通往互联⽹络⼤门的通道,同时也能满⾜⽹友在互联⽹络上对信息和服务的⼤部分需求。”
门户⽹站像⼀把钥匙,帮助中国早期⽹民打开了进⼊互联⽹的⼤门。随后,中国⽹民数量逐渐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截⾄1998年6⽉底,国内互联⽹⽤户数达到117.5万,⽐1997年10⽉时的62万增长近⼀倍。到了1998年年底,中国⽹民的⼈数⼜猛涨⾄210万,再次增长将近⼀倍。
中国互联⽹,开始⾛上快车道。
⼆、1999:万类霜天竞⾃由
199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
这⼀年,当中国互联⽹形成“门户三⾜⿍⽴”的格局后,开始呈现出“万类霜天竞⾃由”的蓬勃局⾯。⼀⼤批创业者渐渐在舞台上显露出⾃⼰的实⼒,社交、电商、⽣活服务、游戏、搜索等各种新的产品形态不断涌现,⼏乎奠定了未来⼗⼏年中国互联⽹商业模式的基础。
1999年年初,已经颇有名⽓的张朝阳在深圳做了⼀次演讲,台下座⽆虚席,其中就有马化腾。此时的马化腾已经与五个⼩伙伴,创办了⼀家不到10⼈的⼩公司腾讯。在听张朝阳演讲的同时,他⼼中的社交种⼦正在萌发。当时,腾讯上线了⼀款即时通讯软件OICQ。马化腾给OICQ制定了⼀个⼩⽬标:3年内应该能积累1万⽤户。没想到,此后OICQ⽤户迅速飙涨,在1999年11⽉就达到了100万,远超预期。
尽管OICQ⾮常⽕热,但并没有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同时还在不断烧钱。腾讯在银⾏的融资⼀直不顺,最后决定将OICQ卖掉。结果买⽅出的低价,让马化腾实在难以接受。于是,马化腾决定⾃⼰养⼤OICQ。这时候,IDG和⾹港盈科送来了及时⾬——联⼿向腾讯投了220万美元,腾讯得以暂时缓解了资⾦困扰,第⼆年,腾讯将OICQ改名为QQ。这款社交软件,可以说是腾讯⽇后成为巨头的奠基⽯,同时也陪伴了⼀代中国⽹民的社交⽣活。
当马化腾在深圳对准互联⽹社交发⼒时,在北京的马云郁郁不得志。中国黄页处处受阻后,马云带着原班⼈马加⼊外经贸部,负责搭建外经贸部官⽅站点、⽹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站。但14个⽉后,马云就离开了。有种说法是,外经贸部承诺给马云团队的股份在体制内难以兑现。
1999年9⽉,马云离开北京回到杭州湖畔花园的家⾥,开始了新⼀轮创业。这⼀次,马云要创⽴⼀个纯粹的为中⼩企业服务的电⼦商务⽹站——阿⾥巴巴。然⽽这个选择,并不被看好。⼀⽅⾯,当时最热门的,且已经看到盈利模式的是新浪、⽹易、搜狐等门户⽹站,B2B电⼦商务的模式被认为太过简单,市场门槛低,并且弄不清楚盈利⽅向。另⼀⽅
⾯,B2B电⼦商务模式最早在美国诞⽣,其客户⼀般以⼤企业为主。马云构想中的服务中⼩企业的B2B模式,在当时没有任何参考对象,市场普遍认为这种模式并不可取。
尽管外界有质疑声,但马云依然相信⾃⼰的眼光。在外经贸部期间,由于与⼤量中⼩企业的商品交易
有过接触,马云看到了在中国做B2B电⼦商务的可能性。在湖畔花园的家⾥,马云发挥着他绝佳的演讲才能,对着眼睛⾥透露着迷茫的员⼯宣布,阿⾥巴巴要在2002年上市!
马云在杭州瞄准电商时,距离杭州不远的上海,有⼀家名叫携程的旅游服务⽹站上线了。这是四位年轻⼈对于互联⽹的逐梦之旅。1999年3⽉,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聚在上海徐家汇⼀家餐厅。当时,梁建章是甲⾻⽂中国区咨询总监、沈南鹏的⾝份是投资银⾏家,季琦则是协成科技总经理,三⼈都对互联⽹感兴趣。讨论完国内外互联⽹的形势,他们最终决定做旅游类⽹站。随后,他们⼜拉来上海⼤陆饭店总经理范敏⼊伙。1999年10⽉,携程⽹正式上线,“携程四君⼦”也就此形成。最初,他们的分⼯很明确:梁建章任⾸席执⾏官,沈南鹏任⾸席财务官,季琦任总裁,范敏任执⾏副总裁。
多年之后,梁建章回忆当时做旅游⽹站的初衷:⼀⽅⾯,他们认为国内旅游市场有很⼤增长空间,1998年中国的旅游业规模就达2391亿元,旅游成为⽼百姓的第⼆⼤⽀出,甚⾄⽐汽车还⾼;另⼀⽅⾯,他们认为当时的旅⾏社,很难满⾜像他们⼀样的商务⼈⼠,提供的服务也很不到位。综合考量下,他们决定进军在线旅游服务领域。
⼏乎就在携程创⽴的同时,上海还诞⽣了另外⼀家互联⽹公司。1999年11⽉,26岁的陈天桥与弟弟陈⼤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学院专家楼⼀套三室⼀厅的屋⼦⾥,⽤50万元创办了盛⼤⽹络。成⽴后不久,盛⼤就推出当时国内领先概念的图形化⽹络虚拟社区游戏“⽹络归⾕”。
盛⼤做游戏,并不是⼀时兴起。1998年,类⽹络游戏联众游戏世界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络游戏正式登场。盛⼤的“⽹络归⾕”推出后,在短短数⽉内便拥有了100万左右注册⽤户,并由此获得中华⽹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此后多年,⽹络游戏凭借巨⼤盈利能⼒,成为许多互联⽹企业的⼀棵重要摇钱树。
1999年12⽉,20世纪就快要过完,全世界都在憧憬着21世纪的到来。远在美国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及中⽂搜索引擎服务的巨⼤潜⼒,随后毅然辞掉美国的⾼薪⼯作,带着⾃⼰擅长的搜索引擎专利技术回到国内。2000年1⽉1⽇,百度在中关村诞⽣,主打中⽂搜索引擎服务。
刚开始,百度⼀直默默⽆闻,但它的技术却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家媒体曾对新浪、搜狐、⽹易、雅虎中国和ChinaRen的搜索引擎进⾏评测,发现在响应速度和搜索数量上,ChinaRen都超过其他⼏家。⽽ChinaRen⽤的正是百度的搜索技术。
被百度技术所吸引,搜狐、新浪、⽹易陆续成为百度的客户,随后国内的其他中型门户⽹站也都采⽤了百度的搜索技术。到2001年夏天时,国内80%的门户⽹站都采⽤了百度的搜索技术。
在千禧年的交汇处,中国互联⽹蓄⾜马⼒,各种新模式不断涌现,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背后的原因可从供需两端来看:⼀⽅⾯,国内互联⽹⽤户经历了⼀轮⼴泛的普及教育后,已经接受了互联⽹这⼀新鲜事物,此后⽤户开始对互联⽹细分领域提出更深层次的需求,例如社交、游戏、电商、搜索等
等;另⼀⽅⾯在于互联⽹创业者对于市场变化的敏锐捕捉和⾃⾝累积的经验,例如马云选择B2C电商,部分原因源于在对外经贸部的⼯作经历,携程四君⼦选择旅游,是看到了国内旅游市场的痛点等等。
当然,在千禧年来临之时,最辉煌的还是门户⽹站。2000年,三⼤门户接连赴美上市,站在了互联⽹⾏业的顶峰。三、危机来临,活下去
对于三⼤门户⽹站⽽⾔,上市固然是⼀件幸事。但不幸的是,它们马上遭遇到⼀场互联⽹泡沫破灭危机,其他互联⽹企业也未能幸免。
20世纪末,互联⽹浪潮席卷全球。以互联⽹公司股票构成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991年4⽉的500点⼀路猛涨,在1998年7⽉达到2000点后,⼜在1999年12⽉冲上4000点。1999年全年,美国新上市的互联⽹企业⾼达309家。⽽在1999年之前,美国所有上市的互联⽹企业加起来也不过100家。
上帝要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互联⽹热潮汹涌过后,泡沫也随之⽽来。2000年,美国互联⽹泡沫开始破裂,纳斯达克指数从5084点⼀路狂泻到1300点,200多家互联⽹企业倒闭,市值蒸发85000亿美元。新浪、搜狐、⽹易等中国互联⽹企业股价也坠⼊⾕底。
泡沫破灭之下,不少互联⽹企业的投资⼈都表⽰要撤资。2001年,有调查机构称,年内将有⼀半以上
⽹站倒闭。⼀时之间⼈⼈⾃危,许多互联⽹企业开始寻⾃⼒更⽣的办法。在此之前,许多互联⽹企业为了快速获得⽤户,实现跑马圈地,在风投的⽀撑下拼命烧钱提供免费服务,⽐如免费浏览信息、发邮件、玩游戏等等。突然之间,资本的潮⽔褪去,他们才发现单纯靠花钱吸引⽤户注意的⽅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开始寻盈利模式了。
互联⽹企业在泡沫破灭之下,纷纷寻盈利的形势,还引起了《⼈民⽇报》的注意。当时《⼈民⽇报》在《互联⽹:早晨⼋九点钟的太阳》中称,互联⽹要摆脱“泡沫”形象,得在三个⽅⾯下功夫:⼀是降低⾃⾝成本;⼆是推出有偿收费服务,包括邮件、信息产品、电⼦商务服务等等;三是考虑将电信服务接⼊商的⼀部分收⼊,适度转移给互联⽹内容服务商。
⼀场声势浩⼤、绝地求⽣的收费⾏动,在互联⽹⾏业蔓延开来。不少互联⽹企业重新审视⾃⼰,开始推出收费服务。⽐如在严格控制成本的同时,⽹易推出个⼈主页收费服务,搜狐推出“商业⽹站登录”的收费业务,腾讯的QQ也开始收费注册。不过,真正让许多互联⽹企业获得盈利空间、赢得喘息机会的,还是《⼈民⽇报》所说的“第三个⽅⾯”,即电信服务商合作。
在互联⽹企业⼈⼈⾃危的时刻,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梦⽹业务。它就像⼀个⼤超市,涵盖了短信、彩信、⼿机上⽹(WAP)、百宝箱(⼿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随后许多互联⽹企业通过与电信商合作,开展短信业务。2001年1⽉,⽹易和搜狐先后推出⼿机短信服务。5⽉,新浪也推出短信服务。腾讯则早在2000年8⽉,就和⼴东移动进⾏合作,QQ和⼿机短信之间可以随时实现信息互通。
程序员接活的平台网站短信业务如今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多⼤价值空间,但当时却帮助⼀批互联⽹企业赢得不俗的收⼊。2001年6⽉,马化腾对公司员⼯称,“移动梦⽹”业务开展顺利,腾讯的财务报表第⼀次实现了单⽉盈亏平衡。2002年第⼆季度,短信为⽹易带来了1500万元的收⼊,这是⽹易在互联⽹泡沫破灭后⾸次实现盈利。
有⼈⽤移动梦⽹实现盈利,也有靠⾃⼰独有的商业模式到了赚钱⽅法。2001年9⽉22⽇,百度竞价排名系统上线。因为它为中⼩企业提供了⼀个性价⽐较⾼的推⼴平台,因此备受中⼩企业的欢迎。到2002年底,百度的竞价排名销售达到了580万元,基本实现预定⽬标。百度也到了未来获取收⼊的主要模式之⼀。
2001年11⽉,盛⼤⽹络游戏《传奇》上线。这是⼀款陈天桥从韩国Actoz公司引进,以30万美⾦获得独家代理权的游戏。《传奇》是⼀种扮演类游戏,玩家花时间、⾦钱投⼊其中,⽤户黏性⾮常强,盛⼤也赚得盆满钵满。⼀个⽉后,《传奇》同时在线的⼈数迅速突破40万,盛⼤的投资全部收回。2002年,盛⼤收⼊和净利润达到3.26亿元和1.39亿元;2003年收⼊和净利润均较上年翻了近1倍,分别达6.33亿元和2.73亿元。此时盛⼤的员⼯只有100⼈左右,但《传奇》每天带来的收⼊已经突破100万元,陈天桥兴奋地有时会从梦中惊醒。
盛⼤布局游戏所获得的超⾼回报,引起了⽹易和腾讯的注意。2002年,⽹易推出的《⼤话西游Online
Ⅱ》,成为国内率先成功运营的国产⽹络游戏。⽹易股价从2002年初的0.95美元,蹿升到2003年的70美元⾼位,成为“纳斯达克第⼀股”。2003年,32岁的丁磊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富。游戏业务在⽹易营收中的占⽐,也从2003年的37%⼀路蹿升,此后多年⼀直保持在⼋成左右的⽔平,堪称⽹易最⼤的⼀棵摇钱树。同样在2003年,腾讯⾸次向游戏领域拓展,QQ游戏横空出世,其同样为腾讯带来了⼤笔的收⼊。到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达1394.93亿元,腾讯、⽹易两家就占据了7成,可谓中国⽹游界不折不扣的两⼤巨头。
2002年,在B2B电⼦商务⾥耕耘的马云,也看到了⼀丝胜利的曙光。这年年初,马云给阿⾥巴巴定了⼀个⽬标,“赚1块钱”。到了3⽉,阿⾥巴巴B2B业务开始全⾯收费。2002年年末,阿⾥巴巴实现了全年盈利⼀块钱的⽬标,⾸席财务官蔡崇信和⾸席技术官吴炯在财务办公室,把阿⾥巴巴赚的第⼀块钱装⼊信封,满脸笑容。
就在许多互联⽹企业到⾃⼰盈利⽅法,信⼼满满地朝着更⼤盈利空间迈进时,2003年⼀场⾮典疫情席卷整个中国,⼜
就在许多互联⽹企业到⾃⼰盈利⽅法,信⼼满满地朝着更⼤盈利空间迈进时,2003年⼀场⾮典疫情席卷整个中国,⼜⼀次让互联⽹圈胆战⼼惊。
最为担忧的当属阿⾥巴巴。因为当时全杭州总共只有4起⾮典案例,其中有⼀例就是阿⾥员⼯。阿⾥所
有的员⼯都被居家隔离,⼏乎遭遇关门噩梦。好在,阿⾥员⼯的强组织性,稳住了濒临危险的公司。
在员⼯被隔离期间,阿⾥还秘密完成了⼀次⾃我进化。2003年5⽉10⽇,在湖畔花园⾥C2C⽹站淘宝⽹诞⽣,⽭头直指当时国内最⼤的C2C电商平台eBay。此后,淘宝与eBay进⾏了⼀场激烈⽽残酷的争⽃,最终淘宝打败了eBay。其后,淘宝⼜陆续孵化出⽀付宝等产品,阿⾥巴巴的实⼒逐渐壮⼤。塞翁之马焉知⾮福,阿⾥巴巴前CEO卫哲称,没有遇到⾮典,可能阿⾥巴巴就没了。
同样被⾮典困扰的,还有北京中关村⾥的⼀位年轻⼈。2003年初,创办五年的京东多媒体,已经成为国内最⼤的光磁产品代理商。掌门⼈刘强东蠢蠢欲动,准备在2003年进⼀步扩⼤市场份额。谁料,⾮典来袭让他不仅没法考虑扩张,还⾯临着严峻的⽣存问题。当时北京是⾮典重灾区,⼏乎所有线下门店都关门,刘强东担⼼员⼯被感染,也把12家门店全部关闭。更令他感到担忧的是,京东多媒体账⾯上只有两千多万元现⾦,最多只能撑三个⽉,⽽专家认为⾮典要六个⽉才能过去。
线下受阻,⽆奈之下刘强东只好在线上论坛⾥发帖宣传⾃⼰的公司,试图寻⼀线希望。让他感到惊喜的是,⼀位颇有公信⼒的版主跟帖称,“京东多媒体这家公司我知道,在中关村这家公司五年没卖过假碟⽚”。版主的发话⾮常有效,很快就有21个客户到京东多媒体。⾸次接触互联⽹的成功,让刘强东发现了新的商业模式。于是⾮典结束后,逃过⼀劫的刘强东在2004年宣布关闭实体店,彻底转型做电⼦商务。此后多年,京东花重⼒布局物流,逐渐发展成为紧跟阿⾥的国内第⼆⼤电商平台。
在⾮典前后,还有⼀些本地⽣活服务平台陆续出现,⽐如⼤众点评、⼝碑⽹等等。总之,⾮典让中国经济承受压⼒,同时也让⼀些互联⽹企业发现了新的机会。
当疫情危机过去之后,中国互联⽹兴起⼀波上市热。2003年,携程上市。2004年,中国有7家互联⽹公司上市,其中包括盛⼤和腾讯。2005年,百度上市。仅仅⼏年时间,中国互联⽹企业就连续经历泡沫破灭、⾮典两场惊⼼动魄的危机。这注定是⼀段中国互联⽹备受煎熬和历练的岁⽉,也是中国互联⽹⾛向务实和成熟的岁⽉。烟花散尽,尘埃落定,冷清和孤寂让互联⽹从业者们不再⼤话连篇炒作概念,⽽是真正把注意⼒放在技术和产品开发上。互联⽹企业也深刻意识到,要想在危机中⽣存下去,就必须要到能维持⾃⼰⽣存的盈利模式。
四、从信息爆发,到O2O雏形
当经历了两次⽣死危机后,中国互联⽹慢慢稳定下来。2004年,中国互联⽹正式开启Web 2.0时代。此后⼀直到2009年,互联⽹的主⾓属于信息。
Web 2.0时代,信息内容浪潮从在线视频领域开始。2004年,贾跃亭创⽴的乐视⽹,成为中国第⼀家视频⽹站平台,拉开了在线视频的序幕。同⼀年年底,搜狐推出搜狐视频。此时,搜狐总裁古永锵可能不会想到,两年后他会创⽴另⼀家视频⽹站优酷并与⼟⾖⽹实现合并。同样,搜狐副总裁龚宇也不会想到,六年后他会成为视频⽹站爱奇艺的掌门⼈。优酷和爱艺奇,在2011年遇到了腾讯视频,三者
在视频领域展开烧钱⼤战。只是,在线视频到现在仍然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2005年,⾖瓣上线并成为所有⽂艺爱好者的聚集地。主打⽹络⼩说的起点中⽂⽹流量猛增,如今进化成阅⽂集团。同样是2005年,58同城和赶集⽹诞⽣,分类信息⽹站领域泛起波涛。两家平台打得不可开交,58同城创始⼈姚劲波回忆道,在并购赶集⽹的前⼗年⾥,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便是将对⽅收购。
2005年,中国互联⽹还掀起了⼀场博客运动。⽅兴东在2002年创办的博客中国,凭借赋予个⼈媒体⾓⾊的功能,逐渐收获⼤量的⽤户,这也引起了其他互联⽹企业的注意。2005年6⽉,腾讯推出Q-zone,随后新浪、搜狐、⽹易等也竞相进⼊了博客领域。随着⼏⼤门户⽹站的进⼊,博客领域变得⽣机盎然。2005年前9个⽉,中国博客累计注册账户数达到3336万,⽐2004年底翻了⼀番。⽤户对于能在公共领域发⾔,感到兴奋。
2008年,中国⽹民数量⾸次超过美国,这是PC时代互联⽹⾼峰。同时,也是搜狐的巅峰时刻。由于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互联⽹赞助商,搜狐在奥运会期间创造了5分钟访问量300万、1⼩时破亿的流量记录,并且赢得门户⽹站中⽤户⾸选率和满意度的双料冠军。奥运会结束后,搜狐业绩和股价便全⾯超越新浪,坐稳门户第⼀宝座。不过,新浪在第⼆年推出新浪微博,并将其打造为最⼤的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了⾃⼰的⼆次⽣长。⽹易此时已经撕去了门户⽹站的标签,变得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