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疾病诊疗规范
(2021年版)
二尖瓣狭窄
一、概述
二尖瓣狭窄(MS)是常见的瓣膜疾病,在我国主要由风湿性病变引起。反复发生的风湿热最早侵犯瓣叶交界处及瓣叶基底部,产生炎症渗出物,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纤维性变,逐渐形成瓣叶交界处粘连、融合,瓣叶增厚、钙化,以及腱索缩短和相互粘连,瓣叶活动障碍,最终引起瓣口有效面积的减小。先天性二尖瓣畸形也可引起瓣膜狭窄,在年轻患者中常见。青少年患者在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基础上可出现纤维化、钙化,病变长时间发展引起瓣膜狭窄,与退行性变继发钙化者相似。
二、筛查和诊断
(一)病理生理
狭窄程度的分级:成人正常瓣口面积约为4.0~6.0cm2。当瓣口面积小于正常的四分之一时,才引起明显的循环系统改变。依据该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以及自然病程,将MS 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轻度(
瓣口面积>2cm2)、中度(瓣口面积1.5~2.0cm2)以及重度(瓣口面积≤1.5cm2)。有些MS患者即使是严重狭窄仍没有临床症状,但有部分患者中度狭窄
即可出现症状。严重狭窄根据Gorlin提出的有效瓣口面积标准来确立的,即瓣口面积小于2cm2,且伴有压力阶差的增加。对于体重大的患者,瓣口面积在1.5cm2左右时可能已经是严重狭窄,而对于体重较轻的患者,瓣口面积小于1cm2时仍可无临床症状。
(二)临床表现
症状:活动后心慌、气短、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水肿、腹胀、恶病质、声嘶、心房颤动、血栓拴塞、心内膜炎。
体征: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和触及舒张期震颤、二尖瓣开瓣音。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右室肥厚、心房纤颤。
二尖瓣狭窄胸部X线平片:左房扩大,压迫食管有局限性压迹,且向后移位,双房影,肺动脉区突出、右房、室增大。肺野透明度下降、肺间质水肿、Kerley氏B线和肺泡水肿。
超声心电图:二尖瓣叶呈同向运动和城墙样改变、瓣叶增厚、瓣口狭窄、左房血栓。
心脏导管检查:目前已很少用于明确诊断,可用于估测肺血管病变、右心功能及三尖瓣反流等情况。如怀疑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疾患时应行冠状血管造影。
(四)鉴别诊断
左房粘液瘤和三房心。
三、
(一)术前准备
术前5-7天停用长效抗凝血药改用短效药物。
调整病人的心功能,血压,心率等。
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
进行术前心理指导,讲解术后注意事项。
完善术前检查。明确手术指征和适应征。
常规准备皮肤,备血等。
病情危重的患者术前禁忌剧烈刺激和运动。
(二)手术适应症
诊断明确,特别是有肺间质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Ⅱ到Ⅲ级;另外,对于合并房颤、血栓形成、栓塞病史等合并症者,均应考虑手术。
(三)手术方法
二尖瓣狭窄手术包括成形术及瓣膜置换手术两类。首选成形手术,病变难以成形或成形手术失败者,才考虑行瓣膜置换术。
手术包括:1、经皮房间隔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2、闭式交界分离术。
3、直视二尖瓣成形术。
4、二尖瓣置换术。
(四)术后处理
抗凝、心功能的维护、加强呼吸的管理、防治心律失常。
(五)术后并发症
左室破裂、瓣周漏、机械瓣失灵、血栓栓塞、出血、心包切开综合症、心内膜炎等。
(六)内科
病情危重无法手术,或者患者拒绝手术的,可采取内科药物,以控制临床症状。患者可口服利尿药以及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来改善肺充血。降低循环血量和左心室的前负荷,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过分地降低左心室的前负荷,可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并降低动脉收缩压,严重MS患者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收缩功能低下且合并房颤的患者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房颤以及其他的房性心律失常,如电复律失败,可影响心房的泵功能和心室率,应尽量避免出现快速房颤,尤其是心室率加快,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缓慢逐渐加大剂量。
(七)二尖瓣替换术后的评价
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植入人造心脏瓣膜可带来相关的并发
症,瓣膜替换术也应认为是一种姑息性的方法,因此,患者应定期接受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病情咨询和体
格检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