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嵌入式系统期末作业
题:基于socket编程实例
      号:               
          名:               
          级:               
          箱:               
          绩:               
                        xxxxxxxx
目录
一、    代码解析    3
1-1、skt_ser.c解析    3
1-2、skt_cli.c解析    4
二、    程序完成的主要功能    5
2-1、套接字编程基本概念    5
2-1-1、网间进程通信    5
2-1-2 服务方式    6
2-1-3 客户/服务器模式    6
2-1-4 套接字类型    7
2-2、基本socket函数    8
三、    必要的操作步骤    11
3-1、分别编写server和client程序:    11
四、    执行程序的结果(效果图)    15
一、 代码解析:
1-1skt_ser.c解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wait.h>
#define SERVPORT 3333  /*服务器监听端口号 */
#define BACKLOG 10 /* 最大同时连接请求数 */
int main()
{
int sockfd,client_fd,sin_size;  /*sock_fd:监听socketclient_fd:数据传输socket */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 本机地址信息 */
struct sockaddr_in remote_addr;  /* 客户端地址信息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
    perror("socket");
    exit(1);
    }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my_addr.sin_port=htons(SERVPORT);
my_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bzero(&(my_addr.sin_zero),8);
if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 *)&my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 -1)
    {
    perror("bind");
    exit(1);
    }
if (listen(sockfd, BACKLOG) == -1)
    {
    perror("listen");
    exit(1);
    }
while(1)
{
    sin_size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if ((client_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 *)&remote_addr, &sin_size)) == -1)        {
        perror("accept");
        continue;
        }
      printf("received a connection from %s\n", inet_ntoa(remote_addr.sin_addr));
    if (!fork())
        {                                             
/* 子进程代码段 */
          if (send(client_fd, "Hello, you are connected!\n", 26, 0) == -1)
嵌入式linux培训视频          perror("send");
        close(client_fd);
        exit(0);
        }
    close(client_fd);
    }
return 0;
}
1-2skt_cli.c解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netdb.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SERVPORT 3333
#define MAXDATASIZE 100 /*每次最大数据传输量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recvbytes;
char buf[MAXDATASIZE];
struct hostent *hos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Please enter the server's hostname!\n");
    exit(1);
    }
if ((host=gethostbyname(argv[1]))==NULL)
    {
    perror("gethostbyname出错!");
    exit(1);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
    perror("socket创建出错!");
    exit(1);
    }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htons(SERVPORT);
serv_addr.sin_addr = *((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
bzero(&(serv_addr.sin_zero),8);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 == -1)
    {
    perror("connect error");
    exit(1);
    }
if ((recvbytes=recv(sockfd, buf, MAXDATASIZE, 0)) ==-1)
    {
    perror("recv出错!");
    exit(1);
    }
buf[recvbytes] = '\0';
printf("Received: %s",buf);
close(sockfd);
return 0;
}
二、 程序完成的主要功能:
2-1、套接字编程基本概念:
在开始使用套接字编程之前,首先必须建立以下概念。
2-1-1、网间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单机系统。由于每个进程都在自己的地址范围内运行,为保证两个相互通信的进程之间既互不干扰又协调一致工作,操作系统为进程通信提供了相应设施,但都仅限于用在本机进程之间通信。网间进程通信要解决的是不同主机进程间的相互通信问题。为此,首先要解决网间进程标识问题。
其次,操作系统支持的网络协议众多,不同协议的工作方式不同,地址格式也不同。因此,网间进程通信还要解决多重协议的识别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TCP/IP协议引入了下列几个概念。
端口
  网络中可以被命名和寻址的通信端口,是操作系统可分配的一种资源。
  按照OSI七层协议的描述,传输层与网络层在功能上的最大区别是传输层提供进程通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通信的最终地址就不仅仅是主机地址了,还包括可以描述进程的某种标识符。为此,TCP/IP协议提出了协议端口(protocol port,简称端口)的概念,
用于标识通信的进程。
    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与某端口建立连接后,传输层传给该端口的数据都被相应进程所接收,相应进程发给传输层的数据都通过该端口输出。在TCP/IP协议的实现中,端口操作类似于一般的I/O操作,进程获取一个端口,相当于获取本地唯一的I/O文件,可以用一般的读写原语访问之。
    地址网络通信中通信的两个进程分别在不同的机器上。在互连网络中,两台机器可能位于不同的网络,这些网络通过网络互连设备(网关,网桥,路由器等)连接。因此需要三级寻址:
1. 某一主机可与多个网络相连,必须指定一特定网络地址;
2. 网络上每一台主机应有其唯一的地址;
3. 每一主机上的每一进程应有在该主机上的唯一标识符。
半相关
综上所述,网络中用一个三元组可以在全局唯一标志一个进程:(协议,本地地址,本地端口号)这样一个三元组,叫做一个半相关(half-association),它指定连接的每半部分。全相关一个完整的网间进程通信需要由两个进程组成,并且只能使用同一种高层协议。
也就是说,不可能通信的一端用TCP协议,而另一端用UDP协议。因此一个完整的网间通信需要一个五元组来标识:
nbsp;(协议,本地地址,本地端口号,远地地址,远地端口号)
这样一个五元组,叫做一个相关(association),即两个协议相同的半相关才能组合成一个合适的相关,或完全指定组成一连接。
2-1-2 服务方式
OSI的术语中,网络层及其以下各层又称为通信子网,只提供点到点通信,没有程序或进程的概念。而传输层实现的是"端到端"通信,引进网间进程通信概念,同时也要解决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数据排序(报文排序),连接管理等问题,为此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
面向连接(虚电路)或无连接。
面向连接服务是电话系统服务模式的抽象。本质上,连接是一个管道,收发数据不但顺序一致,而且内容相同。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
无连接服务不能保证分组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分组出错的恢复与重传,不保证传输的可靠
性。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2-1-3 客户/服务器模式
TCP/IP网络应用中,通信的两个进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式。
客户/服务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采取的是主动请求方式:
首先服务器方要先启动,并根据请求提供相应服务:
1. 打开一通信通道并告知本地主机,它愿意在某一公认地址上(周知口,如FTP21)接收客户请求;
2. 等待客户请求到达该端口;
3. 接收到重复服务请求,处理该请求并发送应答信号。接收到并发服务请求,要激活一新进程来处理这个客户请求。服务完成后,关闭此新进程与客户的通信链路,并终止。
4. 返回第二步,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5. 关闭服务器
客户方:
1. 打开一通信通道,并连接到服务器所在主机的特定端口;
2. 向服务器发服务请求报文,等待并接收应答;继续提出请求......
3. 请求结束后关闭通信通道并终止。
2-1-4 套接字类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