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物联网开发实训心得体会(5篇)
移动物联网开发实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实训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能够让我们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移动物联网开发实训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移动物联网开发实训心得体会(精选篇1)
  20__年04月起,我有幸第一次参加了__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参加的是由__教授、__教授主讲的《物联网概论》课程。两位教授均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研究颇深的专家。通过参加培训,我学习到了物联网理论的基础知识、发展前景,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方兴未艾,我们青年教师对于
新兴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听取两位教授全面地介绍和讲解,我学习和系统认识了物联网的基本理论、技术基础、epc电子编码体系,以及物联网在精致农业、食品卫生、社会治安、智能楼宇、感知城市、智能交通、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生产监控、新型商务和医疗护理等众多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教授的讲解内容全面,兼顾理论与实际,既全面介绍了物联网领域的基础知识,又广泛吸收了各国最新的发展成果;所用材料均取自国内外物联网的最新应用与动态。每一章均配有学习目标和思考题,既方便教师教学,又能让学习者全面、实际地学到运用物联网基本知识和技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物联网概论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物联网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势态。特别遴选了一批在重点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让我领会到了物联网技术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
  这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物联网基础、物联网应用、嵌入式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开发基础及ubuntu使用、嵌入式linux内核裁剪与编译等内容,通过开发板与程序烧写器套件分别实现sink节点、传感器节点和router节点,然后与pc机相结合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 嵌入式linux培训课程
  2、物联网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与实验体系的建设,以及《物联网》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校企及政府合作开展科研的方向与重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物联网并不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产业,早期已经在应用、在创新,但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一位教授曾对“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这三个名词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internet),实质上就是internet of machines,用于将pc机、手机、智能tv、数码相机等连接起来的网络;嵌入式系统(embeded system)实质上就是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中用到的设备就是“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涉及的技术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物联网:
  1、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就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从应用上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例如,我们现在在超市购买蔬菜时,可以通过对蔬菜的溯源,从而得知蔬菜有没有被打过农药,是否为真正的有机;可以通过对奶粉的溯源,了解到奶粉真正的奶源地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来实现。
  物联网由3个核心体系组成: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包括信息感知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机电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而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感知部件的开发、大量信息源的组网和传输、海量数据的有效融合和使用等方面。其应用领域几乎覆盖所有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生活等。
  目前全国各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仍然属于探索期,各个院校对此专业的侧重点也不尽相
同,有些偏向于信息传递方面,而有些则更偏向于数据处理方面。
  物联网是多专业的融合,需要多专业课程的汇聚,要求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而对于我们高职学生来说,可以参与的物联网技术领域包括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产品化设计、生产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三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进行市场营销、客户沟通、实现客户对产品与系统的理解等工作)、工程技术人才(进行工程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工程施工、现场调试、维护等工作)、应用研发人才(进行文档写作及阅读、电子产品设计、实物改造等工作)。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通过坚持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撰写的资源,不但使我对于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相关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解决了在实际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而且也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优选教材、交流沟通、教学方法设计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物联网概论”课程讨论活动中,我积极参与课程研修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兄弟院校各位老师的帖子和留言,让我更加明白:交流是一个让大家彼此都受益的过程。我们从中能够获得很多东西。
  最后,我要感谢我各位领导能够给予我这次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授课老师,你们的讲课方式和内容非常精彩,让我的到了在学校无法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期待着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培训机会。
  移动物联网开发实训心得体会(精选篇2)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__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
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关于要发展这一产业应该做的策略,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各大高校设置相应的专业,以方便培养一大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毕竟,现在知道物联网的人不多,还有就是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有关的法律法规,就这一产业的一些行规进行规范,并给以相应的支持政策,另外就是要向在这一方面做的好的国家学习借鉴,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看的更远,更上一层楼。
  物联网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
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物联网的分类:
  1、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体提供服务;
  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未来发展: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