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第四次作业
12080005
贾卓昊
7.5 活动图练习
1. 请选择下面所列的活动图的事物中,表示信号的是( C ),表示对象流的是( B )。
2. 关于右面的活动图,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D )。
A aPrinter:Printer是信号。 是对象流
B 操作开始从“删除报文框”活动开始。 从“在屏幕上的报文框显示”活动开始
C 在“创建PS文件”和”删除报文框”活动中
发送“print(file)”信号。
D 信号发送的方向是从左到右。 从右到左
8.5 习题
1. 构件图用于那种建模阶段? (B)
A.动态建模 B.静态建模
2. 一个构件只能对特定的另一个构件提供特定的一种服务。这种说法正确吗? (B)
A.正确 B.错误
3. 构件图用于描述系统中各物理部件之间的服务的依赖提供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A)
A.正确 B.错误
4. 构件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服务的依赖,虚线箭头表示服务的提供。这种说法正确吗?(B)
A.正确 B.错误
9.6 习题
1.部署图用于那种建模阶段? (B)
A.动态建模 B.静态建模
2.部署图表现构件实例,构件图表现构件类型定义。这种说法正确吗? (A)
A.正确 B.错误
3.部署图中一个节点实例的名称为Server:HostMachine,其中Server是_____,HostMachine是_____。 (B A)
A.节点名 B.节点类型
4.各节点之间存在着虚线剪头表示的依赖关系,也存在着实线箭头表示的服务提供关系。这种说法正确吗? (A)
A.正确 B.错误
5.“接口”表示_____对外提供的服务。 (A)
A.构件 B.节点
第5讲:ROPES过程模型及用例需求分析
1、分析比较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螺旋模型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
答:(1)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 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优点: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缺点:(1)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2)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 按该模型进行;(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 (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 耐心。
(2)原型模型:先借用已有系统作为原型模型,通过“样品”不断改进,使得最后的 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
优点:(1)可以得到比较良好的需求定义,容易适应需求的变化;(2)有利于开 发与培训的同步;(3)开发费用低、开发周期短且对用户更友好。
缺点:(1)客户与开发者对原型理解不同;(2) 准确的原型设计比较困难;(3)
不 利于开发人员的创新。
(3)螺旋模型:螺旋模型(Spiral Model)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
优点:(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2)以小的分段来 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 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4) 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 的最新信息 , 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缺点:(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 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2)过多的迭代 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2、归纳总结瀑布模型中有哪些角各自的职责任务。
答:(1)用户代表:提供用户需求
(2)系统分析师: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3)项目经理:概要设计
(4)程序员:实现和运行维护
(5)测试工程师:确认测试
3、分析回答ROPES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输出工件。
答:(1)分析:定义系统必需的应用程序特征,由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对象分析三个子阶段组成。
输出工件:用例模型、用例场景、初始高级体系结构模型、精化控制算法、结构对象模型、行为对象模型
(2)设计:定义了与分析模型保持一致的针对所处理问题的特定解决方案,其通与优化有关,设计由框架设计、机制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组成。
输出工件:并发模型、部署模型、协作模型、类细节
(3)转换:转换过程将系统的UML模型转换为所用开发程序语言的源代码,并通过编译器生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
输出工件:可执行应用
(4)测试:面向应用程序采用一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产生一组可观察的结果,并应用正确性标准来识别缺陷或者展现最低限度的可接受性。
输出工件:设计缺陷、分类缺陷
(5)评审:评审最终确认此次迭代产生的原型的正确性与不足,决定是否增加迭代次数。
输出工件:评审结果(是否增加迭代次数)
嵌入式软件分析(需求分析)
1、嵌入式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需求分析会得到哪些结果制品?
答:(1)嵌入式系统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从客户那里获取需求,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做什么”。
(2)需求分析会得到用例模型和用例场景
2、在需求分析中如何如何发现用例?
答:由于每个用例都给与参与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可以列举每个参与者使用系统的不同方式,并将每一种方式都对应一个用例。
3、为什么要对用例进行更具体的补充(行为)描述?通常都有哪些方法进行用例的补充(行为)描述?
答:尽管分析人员可通过用例名称反应系统对外部可见行为的功能划分,但用例名称无法详细描述用例的行为顺序,所以学要对用例进行更具体的补充描述。
通常都用顺序图进行补充描述。
4、简述ROPES模型中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及各阶段输出的产品。
答:
活动 | 对象模型是什么过程步骤 | 输出的产品 |
分析 | 需求分析 | 用例模型 用例场景 |
系统分析 | 初始高级体系结构模型 精化控制算法 | |
对象结构分析 | 结构对象模型 | |
对象行为分析 | 行为对象模型 | |
设计 | 构架设计 | 并发模型 部署模型 |
机制设计 | 协作模型 | |
详细设计 | 类细节 | |
转换 | 可执行应用 | |
测试 | 单元测试 完整性测试 有效性测试 | 设计缺陷 分析缺陷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