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美联储主席
1)1934-1948,Marriner Eccles
Marriner Eccles(马瑞纳•伊寇斯,1890-1977),曾任美联储主席,1934年至1948年在任。
Marriner Eccles,在当代联储会主席中被有些人评价为得分最高的一位,美联储会华盛顿总部两座大楼中,有一座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在位的时间,横跨过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前、战中以及战后时期。他在任的所作所为,为其后的历届联储会主席,立下了一个评判的标准。
Eccles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这在联储会主席中是绝无仅有的。 他的父亲从苏格兰移民来踏上美国土地时,身无分文。但是,Eccles的伟大之处在大萧条时期便显露出来。他准确地看出,货币政策不可能在真空中实施。Eccles向罗斯福政府提议,在当时情况下,为了使经济摆脱大萧条的阴影,除了积极的货币调节之外,财政刺激,也就是超出税收的开支,也是非要不可的。
Eccles还对1935年出台《银行法》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个《银行法》的确立,重振了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加强了联储会制定并且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所以有人说,Eccles最大的贡献,就是他领导着联储会独立于政府影响之外、不受财政部左右的种种努力。的确,在Eccles的影响下,1935 年的《银行法》创立了“联邦开放市场委员会”这个重要的经济政策制定机构,白纸黑字地明文规定了“财政部长和货币审计长不得同时成为联储会成员”, 这就使白宫无法介入联储会的独立决策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联邦财政部长辛德要求联储会继续锁定利率,Eccles针锋相对,认为这种办法确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了财政部调动支援战争的财力,但是并不适用于战后时期。用Eccles的话说,它会使联储会成为“一个通货膨胀的引擎”。相比之下,Eccles的后任Thomas McCabe就显得软弱得多了。
2)1948-1951,Thomas McCabe
Thomas McCabe(托马斯·麦克凯),美联储第二任主席,任期从1948年4月15日至1951年3月31日,由杜鲁门总统任命,朝鲜战争之后卸任。
人们都觉得他是一个令人愉快、讨人喜欢的人。他曾担任过大公司的领袖,又当过费城联邦储备地区银行的行长,对经济的运作十分懂行。不过,作为联储会主席,人们对他的政绩评价则不太高,尤其在联储会抗衡财政部压力的问题上,McCabe被视为过于软弱了。当时的财政部长辛德十分强硬,数年一日处心积虑迫使联储会如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样锁定利率,McCabe与其铁腕前任Marriner Eccles相比,常常顶不住压力。而Eccles虽然不做主席了,仍在联储会里有一席委员之地,名义上退为次要角,他的威望、资历、魄力,却往往在联储会内部实际上唱主角,足以掩盖身为主席的McCabe的光彩了
3)1951-1970,William McChesney Martini Jr.
William McChesney Martini Jr.(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1906年12月17日-1998年7月27日),美联储第三任主席,任期为1951-1970年。连任五届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主席。他的名言是,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刚开始时撤掉大酒杯”。
William McChesney Martini Jr.,以预测之谨慎——甚至过分谨慎——著称。他不尚空谈的风格,使他赢得了从杜鲁门到尼克松历届总统的信任,先后竟连任了5届联储会主席:1951年,
他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之后又被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相继任命,在任时间长达19年。Martini被视为一个传奇人物,他创造了好几项记录:不仅最长寿(享年91岁),而且担任联储会主席时间也最久;在他在位期间,还有一项美国历史上经济上升最长时期的记录:
美国民主党领袖 从1961年一直攀升到1969年。Martini Jr.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他的父亲老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也不是个等闲人物,堪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催产婆”之一:他曾帮助威尔逊总统起草了创办联邦储备体系的法律文件,后来又担任圣路易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达27年。
Martini Jr.本人毕业于耶鲁大学。子承父业,他年仅31岁时,就当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所长,人送外号“华尔街神童”。他当联储会主席时期,美国进入金融繁荣、经济成长、低失业率、低通胀、生活水平大提高的黄金时代。Martini Jr.的名字之与联邦储备体系的关联,正如Edgar Hoover(埃德加•胡佛)之与联邦调查局(FBI)的关联。1970年在他退休的时候,尼克松总统曾高度评价说,Martini Jr.在如此之长时期内,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如此之巨大,是自美国建国以来“很难有人可以相比的”。联储会华盛顿总部的两座大楼,有一座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98年7月27日,Martini Jr.以91岁高龄去世,美国各大报刊都发表了或长或短的报道和专
论,对他主持联储会、领导美国经济的功绩大表赞扬。《时代周刊》称他“确定了联邦储备体系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存在”;美联社的报道列举了他如何凭着魅力和机智,化解了来自国会,甚至来自总统本人的压力;《华盛顿邮报》更是洋洋逾千言,历数Martini Jr.的丰功伟绩,称他当年“已成为金融谋略和坚挺美元的一个国际象征了”。
4)1970-1978,Arthur Burns
Arthur Burns(阿瑟·伯恩斯,1904-1987),美联储第四任主席,任期为1970-1978年。这位美国大名鼎鼎的学者、格林斯潘的恩师兼挚友。他对格林斯潘的脱颖而出,大有拉拔之功。他担任过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尼克松总统的经济顾问,1970年至1978年担任美联储主席,随后又出任美国驻联邦德国大使。
这位出生于奥地利的犹太裔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27 年至 1944 年曾任教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1944 年至 1959 年,又曾任教哥伦比亚大学。名师出高徒,他的门生中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者的不乏其人,比如后来当了尼克松和福特总统的经济顾问、曾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米尔顿·弗莱德曼。
中国人对这位弗莱德曼也应不陌生,80 年代他访问过中国时,与当时的长谈过,后来曾经对人感叹,是共产国家领导人中“最懂市场经济”的。伯恩斯身为经济学界一代宗师,一生著述等身。他的“经济周期”理论, 影响尤为深远。没有人能质疑Burns的研究成就和学术声望。但是,作为联储会主席,他得到的评价与学术声望并不太相称。不少人认为:他是“当代最政治化的” 一位联储会主席,过于听命于华盛顿的政治需要了。另外,据说他那种生硬和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及他独断专行的管理作风,也与他的前任在联储会里造成的和谐气氛格格不入。
5)1978-1979,G. William Miller
G. William Miller(威廉.米勒),美联储第五任主席,任期为1978-1979年。美联储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主席,曾被Greenspan讽刺为一个“圈外人”。后来作为美国财政部长,他的表现可圈可点。
G. William Miller只是个过渡性人物,人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无能的”一位美联储会主席,只干了一年半。他的不成功,与其说是缺乏能力,倒不如说是缺乏兴趣:Miller的注意力似乎更多地放在了一些微观经济事务、 枝节小事上,而对联储会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决策,则很少恢弘的大手 笔。其实,Miller的商业感觉还是不错的,他曾把大型企业领导得有条不紊。 但是,在处理宏观经济决策方面,似乎确实非他所长。另外,Miller也被人认 为过于屈服于政治上的压力,这也是他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Miller,美国所有的共同基金经理里面业绩最好的人。从1991年开始,Miller每年都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业绩。他管理着来格·梅森价值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这个基金有超过130亿的资产。基金在过去3年里的业绩表现超过了标准普尔15%,在过去的5年里平均超过10%。 Miller一直在制造业经营着不同的公司,曾担任一家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曾出版过《美国人的管理挑战》(America's Management Challenge),该书被选入“经理人书籍俱乐部”(the Executive Book Club)。
6)1979-1987,Paul A.Volcker
Paul A. Volcker(保罗·沃尔克),美联储第六位主席,任期为1979-1987年。先后在纽约联邦储备局、大通曼哈顿银行以及美国财政部工作过,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是一位真正的美国英雄。Greenspan把他赞誉为“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对稳定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起过关键性作用。
民主党人Paul A. Volcker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等名校,为 5 位总统工作过,连任过两届美联储会主席,长达 8 年。身高 6 英尺 7 英寸半的Volcker,51 岁出任联储会主席一职,此前他担任过尼克松政府中负责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纽约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这也就意味着他担任过联储会委员和开放市场委员会的副主席。有人说,Volcker “生来就是当联
储会主席的”,他对货币政策的精通, 体现在大到货币策略、小到联储局日常工作的技术细节的方方面面。由于他在财政部和纽约联储银行任过职,Volcker与许多外国中央银行的官员,以及世界金融界的重要人物有很广泛的私人交游。由于他成功地“打断通胀脊梁”,取得赫赫战果,有人对他在任期间总体表现的评分,甚至比给Greenspan的评分还高些。
Volcker担任联储会主席期间,最引起争议的是他在金融领域里的“革新”: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将联储会长期奉行的以控制利率为目标的行为方式,变为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行为方式。他认为通货膨胀是美国的 公害,实行新的方针能更有效地对付这一公害。在里根政府头两年任期内, 他起劲地进行这一试验,结果如何,至今经济学界评价不一。
1982 年经济极度紧缩,汽车销售额降到 20 年来的最低点。制造商和农场主们怨声载道。这一年 1/2 月号的田纳西州《专业建筑商》杂志在封面上 怒火万丈地刊登对Volcker及其联储会同事们的“通缉令”,控诉他们“预谋 并冷血残杀数百万小企业”、“劫持房产主的美国梦”。而政府内部,如财政部长唐纳德·里甘(Donald Regan)等人,对他的政策也发出了最强大的 反对声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