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编程课比较好
课题
第四单元 第1课认识机器人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课时
1
主备人
使用人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人和机器人智能行为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与用途。
难点:人和机器人比较。
教法
学法
视频演示、任务驱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一些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第1课 认识机器人
1、什么是机器人:①概念②特征   
2、人和机器人的智能行为比较
3、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4、机器人的分类
5、机器人的用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创设
情境
激情
导入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的朋友,它是谁呢?下面我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美国军用机器人“大狗”的视频)。
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3分钟
学生对军事高科技方面比较感兴趣
互动
交流
合作
探究
明确探究的任务
1、什么是机器人:①概念②特征   
2、人和机器人的智能行为比较
3、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4、机器人的分类
5、机器人的用途
播放视频,展示图片
教师点拨指导,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和图片,然后结合课本,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25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充分发动学生讨论交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及时的加以点拨知道
实践
创新
展示
评价
阅读课本P46页中的一点通、P47页中的练一练。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3
大显
身手
布置任务:
你心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功能是什么?并动手画一画。
画一画“心中的机器人”
5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学生才能,及时展示评价。
梳理
总结
1、什么是机器人:①概念②特征   
2、人和机器人的智能行为比较
3、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4、机器人的分类
5、机器人的用途
小组代表总结
3
学生总结,教师指导
布置
作业
利用本书第46页提供的机器人的网址或利用搜索引擎,查有关机器人方面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
学生课下完成
1
教后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较成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 
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探究的新模式比较认可,乐于接受,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通过自己动手努力,合作,得出丰硕的成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共赢。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下: 
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没有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不过,总体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新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关注的却不多,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多,所以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又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所以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关于机器人方面的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更高一些。
效果分析
一、 填空题
1、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以完成特定操作和移动任务的、可通过编程来控制的_______________。只要在功能上能模拟生物的动作和行为的都可称作机器人。
2、机器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_______:是一种物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形态; (2)_______:控制机器人的程序; (3)________:任何机器人都有一定的动作表现。
3、人和机器人的智能行为比较 
①________——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②_________——机器人的“大脑”; 
③________——机器伯四肢和嘴。 。
4、机器人的分类和用途 
从应用环境出发可将机器人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开放性作业:
利用本书第46页提供的机器人的网址或利用搜索引擎,查有关机器人方面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
二、评测练习结果
题 目
1
2
3
4
正答率
90
%
100%
100%
100%
  练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 
2、技能目标: 
体验人和机器人智能行为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效果分析
1、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本节全部内容。
2、部分同学对于理解机器人概念的理解比较难。
四、补偿训练
判断题:
1、 机器人的外表必须像人一样。()
2、 机器人是一种生物,不需要电就能工作。()
教材分析
《认识机器人》是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智能机器人》中第1课的内容。通过探究智能机器人,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结合案例分析和观察,能够体验人和机器人智能行为的区别,培养同学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机器人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的内容较多,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从具体实例入手,并结合视频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讨论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树立自信,发挥才能,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中去理解机器人的概念,使抽象的理论浅显化。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逐步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有利于养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
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因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及其特征。 
评测练习(课下)
一、 填空题
1、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类似___________________以完成特定操作和移动任务的、可通过编程来控制的_______________。只要在功能上能模拟生物的动作和行为的都可称作机器人。
2、机器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_______:是一种物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形态; (2)_______:控制机器人的程序; (3)________:任何机器人都有一定的动作表现。
3、人和机器人的智能行为比较 
①________——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②_________——机器人的“大脑”; 
③________——机器伯四肢和嘴。 。
4、机器人的分类和用途 
从应用环境出发可将机器人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开放性作业:
利用本书第46页提供的机器人的网址或利用搜索引擎,查有关机器人方面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在紧张、快乐中学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课堂活跃,参与效率高,充分调动了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讨论呈现了很多的有价值的想法,比较好的完成了本节的知识学习,增强了合作、竞争的意识,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由于注意联系现实生活,把难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并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使学生更关注现实生活,同时学生也学到了终生有用的知识。当然,如果能进一步抓住学生的讨论、有特的想法引向更深层,学生收获会更大。
此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理解了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最好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一些机器人实物,让学生对手画一画“心中的机器人”,并介绍其作品,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通过布置开放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下: 
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没有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探究活动。  不过,总体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要求是:
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人和机器人智能行为的区别; 
3、培养同学们对机器人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建议中提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机器人实例,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用途,能结合实例,体验人和机器人智能行为的区别,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