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什么是编程》一等奖说课稿
---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什么是编程》单元。通过教授编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编程、编程的作用和应用,并带领学生实践简单的编程任务。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研究编程的基本术语;
3. 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
教学难点
1. 深入浅出地介绍编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编程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1.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
2. 多媒体投影设备;
3. 少量纸质教具。
手段准备
什么编程课比较好
1. 制作课件,用于展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案例;
四、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趣味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例如,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张图片是如何出现的,引导他们思考和猜测。
步骤二:引入编程(10分钟)
1. 在引入编程前,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计算机,并向他们展示计算机的各类应用场景。
2. 引入编程的概念,简要地解释编程是通过对计算机下达指令来完成任务的过程。
步骤三:讲解基本术语(1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编程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如算法、程序、指令、代码等。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每个术语的含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确保他们理解这些术语。
步骤四:展示编程实践案例(15分钟)
1. 利用课件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编程实践案例,如跳舞机器人、小游戏等。
2. 解释每个案例中采用的编程思路和实现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编程的乐趣和创造力。
步骤五:学生实践编程(20分钟)
2. 指导学生按照提供的教程,完成指定的编程任务,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编程实践。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步骤六:总结反馈(5分钟)
1. 向学生提问,确认他们对编程的理解程度。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编程实践心得和体验。
3.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编程领域。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编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任务培养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可能遇到了一些难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来巩固和提升他们的编程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编程实践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编程,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