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MWare上安装ArchLinux
vmware虚拟机怎么使用友情提⽰:若使⽤⼿机浏览,某些命令过长会分⾏显⽰,可以通过旋转屏幕解决;另外,添加了较长命令的截图可⽤以对照
1、为什么选择Arch Linux
Arch Linux 是通⽤ x86-64 GNU/Linux 发⾏版。Arch采⽤滚动升级模式,尽全⼒提供最新的稳定版软件。初始安装的Arch只是⼀个基本系统,随后⽤户可以根据⾃⼰的喜好安装需要的软件并配置成符合⾃⼰理想的系统。  —— 引⾃
  我就为了上⾯的最后⼀句话:”⽤户可以根据⾃⼰的喜好安装需要的软件并配置成符合⾃⼰理想的系统“。然后⾃⼰就根据Arch Linux 的WiKi上的安装教程,再配合⽹上其他⼈的安装教程安装并配置⾃⼰的Arch Linux;另外说⼀句,Arch Linux的WiKi真的是⾮常全⾯,基本上可以解决⽇常使⽤中的⼤部分问题,⽽且⼤部分都有对应的中⽂翻译(这篇教程很多也直接引⽤了Arch Linux WiKi上安装教程的内容)。然⽽,就算有如此多的资源可⽤,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废话少说,下⾯就开始安装我们的Arch Linux吧!
2、安装准备
2.1 准备
  由于我是使⽤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VMWare的安装和使⽤就不介绍了,⽹上⼀搜⼀⼤⽚)来安装的Arch Linux。新建⼀个虚拟机,然后我为Arch Linux在WMWare上分配了1G的内存和8G的硬盘,你也可以使⽤更⼤的硬盘空间。要注意的是VMWare在新建虚拟机选择系统时是没有Arch Linux的选项的,这⾥我选择的是”其他Linux 3.x内核64位“,因为我使⽤的是x86_64的;然后在虚拟机中设置下载好的ISO映像⽂件的路径即可,再在“虚拟机->设置->选项->⾼级”中勾选”通过EFI⽽⾮BIOS引导(B)“选项(其实这⼀步不是必须的,最要是看你使⽤什么⽅式来引导系统),最后直接启动虚拟机就可以开始正式安装Arch Linux了。
  先给出⼏个有⽤的Arch Linux的WiKi链接:
  1、
  2、
上⾯两个链接对安装基本的Arch Linux其实就⾜够了,但是由于Arch Linux是“⾼度⾃治”的Linux发⾏版,所以在安装后需要根据⾃⼰的喜好来配置系统(例如,对于图形桌⾯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需要使⽤图形桌⾯),因此你还需要搜索你需要的其他信息。
2.2 启动安装archlinux
  好了,现在开始安装Arch Linux吧,使⽤EFI和BIOS引导时的启动界⾯分别如下图:
使⽤EFI引导时的启动界⾯
使⽤BIOS引导时的启动界⾯
⽆论使⽤哪种引导⽅式,均选择第⼀项启动就可以了,启动成功后就会进⼊命令⾏模式,此时如果在真机上安装的话,可以在此处列出efivars⽬录以验证启动模式来判断主板是以何种⽅式引导系统的(这对之后对硬盘的分区有⽤):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该⽬录不存在,系统就可能以BIOS模式启动。
2.3 连接到⽹络
  由于Arch Linux在启动后,守护进程dhcpcd已被默认启⽤以探测有线设备,因此,如果是在真机上安装的话,请确保使⽤的是有线⽹络。
  Arch Linux的安装必须使⽤⽹络才能完成,使⽤下⾯命令以验证⽹络是否正常:
ping -c 3 www.baidu
  如果⽹络不正常,可能是由于dhcp服务没有开启,可以使⽤以下命令来开启此服务:
systemctl enable dhcpcd.service
2.4 更新系统时间
  ⾸先还是验证⼀下系统的时间是否正常:
timedatectl status
如果时间和当前时间对不上的话,使⽤下⾯命令来更新系统时间: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ntp服务会每隔⼀段时间进⾏⼀次⽹络对时,更新系统时间后,可以再次验证⼀下时间是否正常。
2.5 建⽴硬盘分区
  硬盘如果被系统识别到,就会被分配为⼀个块设备,如/dev/sda;因此先查看⼀下硬盘的状态:
lsblk
输出如下图:
这⾥sda即是我分配给虚拟机的8GB硬盘,因为sda节点下⽆任何显⽰,所以此硬盘还没有分区;loop0和sr0可以忽略。如果硬盘已经有分区,sda节点下应当会显⽰如下图:
具有3个分区的硬盘
也可以使⽤命令:
fdisk -l
来查看硬盘的分区情况。
接下来我们要对这8GB的硬盘进⾏分区,能够创建分区的命令很多,如fdisk,parted,cfdisk等,这⾥使⽤有GUI的cfdisk命令(在真机上分区时,请认真检查你的硬盘是否选择正确,如果你有多个硬盘,可能你要⽤来安装Linux的硬盘并不是如下所写的/dev/sda,⽽是/dev/sdb也说不定;或者你是想安装双系统):
cfdisk /dev/sda
对于⼀个选定的硬盘,有⼀些分区是必须要有的:
⼀个根分区(挂载在根⽬录) /  ,
如果模式被启⽤,你还需要⼀个,
可以在⼀个独⽴的分区上设置,也可以直接建⽴。
因为我前⾯设置的是EFI引导,因此需要在此处需分⼀个EFI分区(EFI分区推荐⼤⼩为512MB)。使⽤cfdisk分区命令后进⼊分区界⾯,如下图:
分区表类型选择
这⾥我们选择gpt分区表,进⼊之后,我就分了上⾯所讲的3个必要分区,分别为根分区,EFI系统分区,Swap分区:
使⽤cfdisk分好区
分好区后确认写⼊分区到硬盘,然后退出分区⼯具,再次使⽤lsblk查看⼀下,显⽰如下图:
 已分好区后的硬盘
2.6 格式化分区
  分区完成后,需要对分区做格式化处理,由于这⾥使⽤了EFI分区,因为EFI分区需要FAT32⽂件格式(如果是在真机上已安装有Windows的情况下安装Linux成双系统,且以EFI引导系统,则EFI分区不需要再次格式化),所以需要将其格式化为FAT32格式;根分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设置并开启Swap分区:
mkfs.fat -F32 /dev/sda1
<4 /dev/sda2
mkswap /dev/sda3 -L Swap
swapon /dev/sda3
2.7 挂载分区
  格式话完成后,需要将分区挂载到 /mnt ,先挂载根分区(这⾥是/dev/sda2);再挂载EFI分区(这⾥是/dev/sda1),挂载EFI分区时,需要在/mnt上先创建 boot/EFI  ⽬录,然后将EFI分区挂载到/mnt/boot/EFI上;Sawp分区不需要挂载:
mount /dev/sda2 /mnt
mkdir -p /mnt/boot/EFI
mount /dev/sda1 /mnt/boot/EFI
3、安装基本系统
3.1 选择软件镜像源
  在安装基本系统之前,需要修改⼀下软件镜像源,不然安装基本系统时会安装不上。镜像源列表在 /etc/pacman.d/mirrorlist  ⽂件中。
我们选择软件镜像源时,最好选择国内的镜像源,因为国内⽹络环境的关系,选择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镜像源,安装时可能很慢或失败也不⼀定。
下⾯⾸先添加了阿⾥巴巴镜像源到⼀个新⽂件(此处为mrlist),然后从mirrolist⽂件中选出所有国内镜像源追加到mrlist中,然后将mirrorlist ⽂件的内容追加在mrlist的最后⾯,最后将mrlist重命名为mirrorlsit:
echo'## China\nServer = mirrors.aliyun/archlinux/$repo/os/$arch' > mrlist
grep -A 1'China' /etc/pacman.d/mirrorlist|grep -v '\-\-' >> mrlist
cat /etc/pacman.d/mirrorlist >> mrlist
mv mrlist /etc/pacman.d/mirrorlist
上⾯命令的截图(⽤于在⼿机浏览时对照):
执⾏完以上命令后,可以使⽤以下命令来查看mirrorlist⽂件是否修改成功: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若修改成功,会看到mirrorlist⽂件中的开头的内容全是国内的镜像源。最后,建议将163、清华(tuna)放在最前⾯。
3.2 开始安装系统
  修改完软件镜像源后,然后就可以开始安装系统了: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vim
使⽤-i选项会在实际安装前进⾏确认;安装组,可以让我们通过或者编译安装软件包,如果不需要通过AUR或ABS安装软件包,则只需要安ase组就可以了。
4、配置系统
4.1 Fstab
  等待基本系统安装完成后,⽤以下命令⽣成⽂件 (⽤-U或-L选项设置UUID 或卷标):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然后使⽤以下命令检查⼀下⽣成的fstab⽂件是否正确:
nano /mnt/etc/fstab
如果⽣成的fstab⽂件正确,会看到之前分的3个分区的信息。
4.2 Chroot
  切换到新安装的系统:
arch-chroot /mnt
chroot之后,当前⽬录就变成为 /  。此步会⾃动进⾏创建初始的ramdisk环境,但是如果以后更改了内核配置了的话,最好使⽤⼀下命令再重新⽣成ramdisk环境:
mkinitcpio -p linux
4.3 设置时区
  然后将系统时区设为东⼋区: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Chongqing /etc/localtime
上⾯命令的截图(⽤于在⼿机浏览时对照):
设置时间标准为UTC,并调整时间漂移:
hwclock --systohc --utc
4.4 配置Locale
  这⼀步对使⽤地区和语⾔等进⾏配置。在/⽂件中进⾏配置,是⼀个仅包含注释⽂档的⽂本⽂件。指定需要的本地化类型,只需移除对应⾏前⾯的注释符号(#)即可,使⽤下⾯命令打开⽂件:
nano /
然后到下⾯3项,去掉每项前⾯的#即可: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zh_TW.UTF-8 UTF-8
`locale-gen`⽣成Locale信息,并使⽤`locale -a`列出所有启⽤的Locale:
locale-gen
locale -a
最后创建f⽂件,并提交所要使⽤的本地化选项,然后使⽤locale命令显⽰当前正在使⽤的Locale和相关的环境变量:
echo LANG=en_US.UTF-8 > /f
locale
/f⽤来配置整个系统所使⽤的Loacle,⽽这也可以由⽤户通过⽤户⾃⼰的 ~/.f (~表⽰当前⽤户的Home⽬录)来覆盖整个系统的Locale配置。
提⽰:建⽴ /etc/skel/.f ⽂件,可以在新⽤户的建⽴(新⽤户的建⽴见下⽂)且同时创建⽤户主⽬录(useradd -m)时,⾃动应⽤其中的Locale(会将此⽂件复制到新建⽤户的 ~/.f 中)。
注意:不推荐此时设置任何中⽂locale,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tty显⽰乱码。
4.5 设置主机名
  要设置主机名,创建 /etc/hostname ⽂件并将主机名写⼊该⽂件即可。我的主机名为freeLinux:
echo freeLinux > /etc/hostname
然后配置主机名对应的IP到 /etc/hosts  中:
nano /etc/hosts
将其中的主机名改为你⾃⼰的主机名(我这⾥是freeLinux):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27.0.1.1    freeLinux.localdomain    freeLinux
4.6 ⽹络配置
若使⽤有线⽹络的话,启动dhcp服务:
systemctl enable dhcpcd.service
若使⽤⽆线⽹络的话,则安装以下⼏个软件包(因为使⽤的时虚拟机,并未验证过):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4.7 设置Root⽤户密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