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软件设计开发
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张颖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2150)
摘要:针对常规资源共享平台中由于数据存储单一导致的安全性低的问题,设计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利用
第三方软件的云服务设计平台的资源存储功能,采用分布式备份存储共享资源,在虚拟环境中设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护共享资源;使用树型结构简化平台中的资源节点,在用户请求资源时,对资源定位,利用复制资源树向用户传输数据,向用户分享资源;在资源上传时,调用服务器的接口,上传不同属性的资源,用户通过的留言发送请求,通过后台的处理和反馈实现多名用户的资源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内存泄露概率小、资源下载响应时间短,该平台的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关键词:;资源共享;数据传输;任务分配中图分类号:TN9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1-008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现阶段,大多数人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缺少等待的耐心,因此,需要一个实时的资源共享平台
为人们提供即时服务[1]
。对于现阶段的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文献和资料,目前主要的资源共享平台主要以web 和神经网络技术为主,能够为用户提供比较成熟的资源共享服务,但是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资源下载时间比较长,内存泄露概率高[2-3]。因此,设计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解决上述中常规资源共享平台中存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1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1.1资源存储设计
在资源共享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很多用户在访问相关资源时,出现点击链接不到相应资源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将平台架构在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平台上,如App ,采用云存储技术将资源保存在云端,在资源动态扩张时不需要人工添加硬件设备,也能保证资源数据的安全可靠。资源存储安全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
图1资源存储安全实现原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云服务提供商对存储数据进行了冗余存储备份,能够满足用户在高峰期对平台资源访问的需求。平台
资源在存储中采用分布式备份,将资源存储在平台内的多个位置,即使发生损坏,其他备份也能够正常使用,在遭受到病毒攻
击等突发事件时也能够迅速恢复[3]
。另外,在虚拟环境设置的防火墙能够有效阻止病毒攻击,再结合杀毒软件融合并行处理,通过平台行为的异常进行监控,及时处理恶意程序,使用户在使用平台资源服务的过程中更加安全。1.2资源定位与获取设计
用户使用资源共享平台时需要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词进行资源搜索,在此过程中,到拥有所需资源的节点是资源共享的前提。在使用获取共享资源时,通过平台内节点之间协作,对目标资源进行定位,查到定位有用所需资源的节点,再经定位结果反馈给平台,平台将该节点的资源分享给用户。
在资源定位中,使用树型结构简化平台内节点之间的连接,强化节点之间的紧密度,进一步提高搜索效率。将树型结构中的节点按照一定的规律由上到下进行排列,使节点具有有
序属性[5-6]
。当用户在使用资源共享平台时,生成搜索树,树型结构中节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为每一个节点赋予唯一的节点标识符,以数据加点的形式表示。在搜索资源时,先向父节点发出请求,当某一个节点收到
多个节点进行资源访问请求时,根据节点的节点标识来确定节点在树型结构中的位置。
将拥有共享资源的节点作为根节点,根据节点的负载量判断节点是否可以作为根节点的子节点。当用户发出资源下载请求时,从原搜索树最下端的子节点选择复制树的新的子节点,只有节点的负载小于规定阈值时,才能作为复制树的节点加入进去;当下层节点的负载小于规定阈值时,则跳过该节点对下一个节点进行查询,最终形成资源复制树。1.3基于的资源上传与共享
在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中,要想实现资源的上传
收稿日期:2020-10-15作者简介:张颖(1987—),女,河北沧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改革、学生管理。
82
软件设计开发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开发程序第17卷第11期(2021年4月)
和共享,需要考虑服务器和平台服务器对资源的处理。当使用的用户向注册用户发送消息时,将信息封装起来发送到服务器上,再由服务器根据消息需求向平台服务器发起请求,平台服务器处理并返回响应的结果给服务器,此时服务器将结果返回给用户。以上过程即为用户请求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保证的注册用户必须将资源上传到平台中。
在资源上传时,调用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获取ac⁃cessToken ,根据接口URL 拼接注册用户自身的APPID 和其他参数。在浏览器中输出accessToken 值,使用Java 语言编写get
请求地址,获得新的accessToken 值[7-8]
。待资源上传后,对于资源的共享,采用SMB/CIFS 协议作为资源共享协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都有相应的SMB 协议,采用SMB/CIFS 协议可以帮助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跨平台的共享服务。SMB 协议可以直接访问服务端,并与其进行通信实现资源共享。CIFS 协议作为辅助使用,为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一种Java 实现库,通过该库可以根据不同系统和平台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不局限在移动终端,实现跨平台的资源共享。
2资源共享平台实验研究
2.1搭建实验环境
资源共享平台实验中,搭建的实验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部
分,硬件部分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服务器和一个Android 系统的手机,将服务器搭建在虚拟机上,计算机用于开发Windows 客户端。使用设计的基于的共享平台、基于神经网络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基于Web 的资源共享平台,分别进行内存泄露概率实验分析和资源下载响应时间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平台的实际应用水平。2.2内存泄露概率实验结果及分析
使用LeakCanary 工具对平台内部存在的内存泄露进行自动化检测,在adle 中引入依赖库,初始化全局配置,经过初始化配置后,在本地安装一个名为Leaks 的应用专门记录日志信息,如果检测到内存泄露将错误信息定位发送至通知,记录在Leaks 内。待一个完整的任务执行结束后,计算内存泄露概率。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共享平台的内存泄露概率实验结果
共享资源大小
M 500102450121024020480
基于web 的共享
平台9.93%19.24%33.69%41.42%56.35%
基于神经网络的共享
平台9.24%15.62%29.45%36.22%47.85%
基于的共享
平台0.52%1.26%2.31%5.62%9.41%
对比观察表中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共享资源数据量
的增加,共享平台的内存泄露概率逐渐增加,常规的基于web 的共享平台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共享平台在共享资源数据量最大时,内存泄露概率基本在50%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设计的资源共享平台的内存泄漏概率低,符合正常资源共享平台的实际要求。
2.3资源下载响应时间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资源下载响应时间实验中,使用Monkey 程序模拟用户
点击、滑动屏幕等操作,通过cmd 窗口获得不同平台的共享资
源下载响应时间。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共享平台的共享资源下载响应时间实验结果
共享资源大小M
500102450121024020480
基于web 的共享平台
8.46ms 15.32ms 38.64ms 82.65ms 134.58ms
基于神经网络的共享
平台11.24ms 19.26ms 42.61ms 79.25ms 112.62ms
基于的共
享平台0.45ms 0.82ms 2.61ms 5.96ms 9.26ms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设计的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资源下载响应时间实验中,响应时间均低于10ms 一下,而常规的资源共享平台响应时间比较高,甚至达到了100ms 以上,相比之下,设计的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响应更及时。
资源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内存泄露概率越大、资源下载响应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受到攻击,其安全性越低。综合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可知,设计的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安全性更高,该平台优于常规的资源共享平台。
3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资源共享平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逐渐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本文针对现今社会使用频繁的和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了大量研究,设计了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常规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在平台设计完成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设计的基于的资源共享平台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是设计过程中,由于开发周期比较短,平台还有一定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在后续研究中,可重点针对用户信息加密或资源加密等问题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欣,朱银,徐婷婷,等.基于移动平台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3):267-270.
[2]邱超,张兰.基于平台的水情报汛共享体系设计与实现[J].水文,2018,38(1):73-76.
[3]唐锋.通识教育视角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3):23-25.
[4]盛宇,李红.国内信息资源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8,38(7):171-177.
[5]李长云,张悦.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4):33-37.
[6]范颖,刘梦.基于云平台的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共享设计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1):175-178.
[7]吴翠萍.老年公众平台的传播特征与社会功能——基于12家老年的研究[J].中国出版,2018(11):39-42.
[8]汪维富,毛美娟.公众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适应性研究——以“PPT 设计”教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55-58.
【通联编辑:张薇】
8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