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运用基础
个人总结
第一章
物联网的定义:
2005年 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即“通过无线传感、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感知设备,按约定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转移、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具有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物理架构;
第二章
物联网应该具备的3个能力:
1. 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地获取物体信息,包括用户位置、周边环境、个体喜好、身体状况、情绪、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用户业务感受、网络状态等;
2. 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运营管理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 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进行实时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体系架构:
1. 感知层: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
2. 网络层: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3. 应用层:物联网的“社会分工”;
感知层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
2.RFID技术
3.二维码技术
4.ZigBee
5.蓝牙
网络层关键技术:
1.Internet
2.移动通信网
3.无线传感器网络
应用层关键技术:
1.M2M
2.云计算
3.人工智能
web技术的三个关键技术4.数据挖掘
5.中间件
第三章
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位中心,软件硬件可以裁剪的,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综合性需要的计算机系统;它由嵌入式硬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组成;嵌入式操作系统位于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为上层应用提供基础服务,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嵌入式技术是让物具有“智慧”的一种关键技术;
嵌入式系统由 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组成;
传感器被定义为“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活装置”;
传感器的组成一般包括3大部分: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也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对象加以识别并获取相
关数据;
RFID系统包括三部分:RFID读写器、RFID电子标签、中央信息系统;
RFID系统的特点:
1.非触式操作,长距离识别,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应用便利;
2.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并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
3.形状和大小多样化
4.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5.数据记忆容量大;
6.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
7.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以用一些加宽算法实现安全性管理;
8.在部分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场合,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互相认证的过程,实现通信和存储;
RFID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内置芯片组成,一般附着在物体目标对象上;
RFID电子标签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1.具有一定的存储容量;
2.电子标签存储的数据能够被读出或写入;
3.维持对识别物品的识别及相关信息的完整;
4.数据信息编码后,及时传输给读写器;
5.可写入,并且在写入以后,永久性数据不能修改;
6.具有确定的使用期限,使用期限内不需要维修;
7.对于有源标签,通过读写器能够显示电池的工作状况;
RFID电子标签的特性包括以下几点:
1.存储物体数据信息;
2.对物品进行唯一标示;
3.电子标签可以被读写器识别和读写;
4.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从功能上来说,RFID电子标签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存储器、电池等组成;
RFID读写器又称为阅读器、读头、扫描器、查询器等,其主要任务是向RFID电子标签发射读取或写入信号,并接受RFID电子标签的应答,对电子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并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他相关信息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以供处理;
RFID读写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射频模块、天线、读写模块以及其他一些基本功能单元;
第四章
移动通信就是移动物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物体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
传播的开放性、接收环境的复杂性和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这三个特点共同构成了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
1.能实现全球漫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