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0期
一、引言
中兴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中国核心技术空心化的严峻现实,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得开展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成为中国企业迫切而重大的一项任务。核心技术创新往往很难由一个企业单独完成,需要多个主体进行协作,才能完成一个产品乃至一个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创新。因此,核心技术能力的突破不仅仅
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考验。华为公司从2G时代的跟跑,3G时代并跑,4G时代的领跑,直到5G时代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显示出华为卓越的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现有研究多从专利、战略、架构创新以及组织学习等角度研究企业的核心技术突破,极少有学者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对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研究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机制,并以华为公司为对象展开案例研究,以期为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借鉴与启示。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
—以华为基带芯片技术为例
项国鹏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浙江杭州310066)
摘要:核心技术空心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如何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核心技术突破是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的要求的认识,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
探索企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机制,并对华为基带芯片的技术突破过程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华为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其开放与共享、竞合与共生两种运行机制为华为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支撑,最终实现了基带芯片从通用非核心组件技术到通用核心组件技术再到产品集成及优化的技术突破。文章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为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实践启示。
关键词:核心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开放与共享;竞合与共生
中图分类号:F270;G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0)10-0036-07
Enterprise Core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
—Taking Huawei Baseband Chip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XIANG Guo-pe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310066,China) Abstract:The lack of core technology is the pain point and difficul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China.How to realize the breakthrough of core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
nt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core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cosystem,this study explores the breakthrough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core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cosystem.It also makes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n the technical breakthrough process of Huawei baseband chip.The research shows that Huawei innovation ecosystem provides support for Huawei's cor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through its two operating mechanisms of opening and sharing,concurrence and symbiosis.Finally,it realizes the technical breakthrough of baseband chip from general non-core component technology to general core component technology to product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This study provides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r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Key words:Core technology;Innovation ecosystem;Openness and sharing;Concurrence and symbiosis
收稿日期:2020-03-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72161);浙江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9C25021)。
作者简介:项国鹏(1975-),男,浙江富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创业管理、战略管理研究。
二、相关理论
回顾
(1)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涵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由Adner[1]率先明确提出,他认为企业要
将创新置于核心地位,同时企业还需与相关合作伙伴一同构建
完整的创新链以推动企业的创新成功[2]。张运生将创新生态系
统定义为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
知识异化、共生共存、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创新生态系统由
多主体组成,包括大企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服务机构、
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3],主体之间通过竞争性合
作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4,5],同时不同主体可划分为研究、
开发与应用三大落[6]。
(2)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
学者们主要从开放[7,8]、共享[2]、生态位决策[7,9]、共生[7,10]、
学习[11]、扩散与获取[8]、协同[12,13]、催化与涌现等角度来研究创
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创新主体及其创
新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系统中的创新主体基于
共同的意愿与目标,通过开放、协同合作整合生态中的创新资
源,构建共赢为目的的创新网络,利用创新主体的各自所长互
惠互利、相互学习,实现共生、共享、共创与共赢。同时,创
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多主体竞合关系,创新主体不仅要关注自身
内部的创新行为,还需要考虑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
和整合。这些机制在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中居于重要地位,主
体间通过开放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再通过生态位决策等机制
处理好主体间的竞合关系,从而推动主体间的相互学习、资源扩
散与获取,最终实现创新成果的催化与涌现,实现主体间的协
同、共生,达到共赢的目的。可以说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运行机
制就是开放与共享以及竞合与共生机制。因此,文章主要从开放
与共享、竞合与共生两种机制来探讨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与共享机制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
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并通过内外部两种渠道将技术
成果商业化。一个完整的开放与共享机制至少要包含创新主
体、创新资源、开放式创新平台这三个要素,通过创新主体多
方参与、相互作用和合作共享建立将创新主体内部的创新要求
与其外部的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2]。这个
平台是汇聚创新资源、资本和人才的重要载体[14],主体之间形
成的创新网络可以实现创新资源的快速流动与共享,在企业内
部搭建的内部创新平台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便于识
别创新价值、获取与吸收外部技术资源,并可通过灵活的知识
产权管理模式,保障创新绩效的最大化。同时,企业通过积极
融入技术联盟、寻求技术外包、培育核心技术人才也可加强企
业的自主创新、培养吸收能力,促进开放式创新的实施。
创新生态系统的竞合则是指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主体之
间必然存在竞合关系,且这种关系会随着创新主体间生态位的
关系变化进行变化[2,15];共生关系则普遍存在于企业主体的技术
创新、知识共享、产品交换以及学习路径等行为中[16],一般包
括资源共享模式、资源重叠模式以及资源分离模式三种模式。
创新生态系统的竞合共生机制包含四个要素,即竞合共生单
元、竞合共生平台、竞合共生界面以及竞合共生网络,这些要
素在共同的环境背景下运行。竞合共生单元是参与创新的主体,
竞合共生平台是众多的竞合共生单元的集合,竞合共生界面是
竞合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总和,竞合共生网络则是竞合共生单
元之间的联系,沿着“单元——
—平台——
界面——
—网络”的路
径进行演化。基于竞合共生单元在创新链中的生态位的相似程
度,可将其划分为同类单元与异类单元,且这个概念具有相对
性,会依据主体在不同创新链上的生态位不同进行变动。同类
单元之间的竞合共生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异类单元之
间的经和共生关系则更多地表现为分工关系,因此演化出了分
工合作式的共生路径以及竞合发展式的竞合共生路径两种不同
的路径[2]
学者们多从产品或知识的角度来理解核心技术的内涵。马
俊如认为核心技术是指某业界或某领域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
发挥最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王江提出,核心技术表现
为专利、技术诀窍和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高乔子认为
核心技术是产品的关键性或基础性技术、企业独有的不可替代
的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技术以及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基础[17]。基
于上述研究,文章将核心技术定义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对支撑其所属产业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
的技术。学者们多从模块、环节及微观机理等方面划分核心技
术的结构。付于武将汽车核心技术划分为整车开发技术、底盘
技术等六个模块。洪勇和苏敬勤将核心技术划分为关键制造技
术、核心元件技术和产品架构技术三个环节。李显君与孟东晖
等认为核心技术由原理性核心技术、性能性核心技术及可靠性
核心技术组成[18]。文章认为核心技术是由多种技术共同构成,
企业对于这多种技术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将该核心
技术中包含的各项技术一一掌握,从而最终完成核心技术突破。
因此,文章将核心技术依据其重要性、通用性以及与企业其他
产品所需技术是否有交叉划分为通用非核心组件技术、通用核
心组件技术以及产品集成及优化三个部分。
现有核心技术研究主要是基于创新追赶、能力、网络、演
化等理论从专利[19]、架构创新、战略、组织学习顺序[18,20]等角度
研究企业核心技术的突破过程,探讨企业应该如何发展提升企
业的核心能力,并认为新兴技术、架构创新、产品模块化及利
基战略等能够为企业提供赶超机会、颠覆重构产业格局、指导
企业研发投入、减轻竞争压力。极少有研究从创新生态系统的
视角来研究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运行对企业核心技术的
突破的作用机制,但是核心技术的复杂性、企业通过建设生态
圈进行发展的趋势使得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核心
技术的突破过程显得十分必要,这对于更加深入全面的剖析企
业核心技术的突破机制及其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重
要意义。因此,文章选择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创新生态
系统对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方法与
研究对象
文章运用纵向单案例分析方法,原因如下:首先,极少有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2020年第10
集成
电路
信道缩
/解码
语音编
/解码信道自
适应
信道
估计
基带芯
片技术信道
均衡
干扰
技术
调制/
解调
接口
时钟同
步技术
文献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核心技术突破过程,已有理论
难以充分揭示其内在作用机理,而案例研究适用于现有理论不
适合解释或解释不充分的现象。另外,单案例研究适用于研究
有代表的典型案例,尤其是基于长期过程导向的视角对同一案
例进行纵向研究,有利于确认关键事件的发生次序和识别因果
关系[21,22]。核心技术突破往往是长期的复杂过程,文章正是要
探索这一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对核心技术的推动过程,
纵向单案例方法与该研究目的非常契合[23]。
遵循理论抽样的原则,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和筛选最终
选择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终端领域的核心
技术基带芯片的突破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纵向单案例研究,
原因如下:第一,理论适配性。华为是国内企业通过建立创新
生态系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先驱与典范,华为通过构建创新
生态系
统来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其实现核心
技术突破的模式一
直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4,25];第二,案例典型性。华为
是全球通信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从2007年开始基
带处理器研发,到2010年推出巴龙700,成功突破高通垄断,
再到2019年,发布巴龙5000,率先完成5G技术突破。从最初
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到最终站在世界技术前沿,华为基带芯
片技术的突破为文章提供了一个十分典型的研究样本;第三,
数据可得性。文章主要使用二手数据研究方法,华为作为一个
国际知名公司,有充足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为文章提供了所
需数据。
文章运用二手数据进行研究。苏敬勤与刘静认为在丰富的
二手数据能够为案例研究提供有效支撑的情况下,案例研究者
完全可以基于二手数据进行案例研究。为了保证案例研究的真
实性与可靠性,文章选取多种来源数据,主要包含相关书籍、
期刊论文、专利数据以及从企业、研究机构及高校相关主
体的等,并将这些信息相互印证保证其真实性,最终汇总
成一组正式资料,形成完整的发展脉络,见表1。
四、案例描述
华为1987年成立于广东深圳,最初是用户交换机销售代
理公司。1990年,华为开始进行自主研发,成为一家制造与销
售并行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的手机终端业务是华为消费
者业务的主
要业务方向,
先后发布了
P、Mate、n-
ova、麦芒、
畅享等一系
列产品。在
基带芯片的
技术创新上,
华为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
自2010年发
布巴龙700完成基带芯片技术突破以来,华为先后发布巴龙
710、麒麟910、巴龙720、麒麟920、巴龙750、麒麟960、麒
麟980、巴龙5000等一系列基带芯片,完成了从跟随到领先的
跨越[26-34]。基带芯片是手机的核心部件,用来合成即将发射的
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由CPU处理器、
信道编解码、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五个部
分组成[35]。这些模块要求企业具备众多不同的技术与知识,如
图1所示。
华为基带芯片核心技术
的获取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内部研发体
系完善阶段(1987-1998
年),华为初涉研发领域,建
立与完善了企业内部研发体
系,利用国内各地创新资源。
通过内部资源整合、拓展主
要外部伙伴的关系、进行内
部各管理部门的交互与协同
建立内部创新生态系统,为华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向外扩展打好
基础。这一阶段,华为具备了语音编解码、时钟同步、接口、
集成电路等基带芯片通用非核心组件技术,如图2所示。
第二阶段是国际化研发布局阶段(1999-2006年)。华为由
原来的内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转向点对点的合作创新,通过领
先用户的参与[34]、官产学合作的开展、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网络
的构建等,构建了简单的创新生态系统。
华为具备了信道编/
解码、信道自适应、信道估计、
信道均衡、干扰技术、调制/
解调等基带芯片通用核心组件技术
,至此华为具备了基带芯片
所有组成技术能力。
三阶段
是核心技术突破与快速迭代阶段(2007年至今)。
华为
在原有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开展面向政府、企业、高校、科
研机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主体的协同创新,通过建立研究
所、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开源社区等手段不断扩大了华为创新生
态圈,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这一阶段华为成功实现了华为基
带芯片各组成技术的产品集成并对其进行了快速的迭代升级。
五、案例分析
华为在这个阶段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主要由华为、
数据来源: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及中国国家专利数据库。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核心技术类型
1987-1998年1999-2006年2007-2019年
合作企业、合资公司、科研机构、高校、客户组成。其中高校
与研究所共同组成了华为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落,开发种
则由华为、组件供应商、代加工企业组成,应用种由合作企
业、合资公司以及客户组成。通过由客户与合作企业、合资企
业等传递的市场、需求信息决定研究方向,然后通过由华为计
划处、总体办、干部部等内部支撑体系通过为华为中央研究部提
供人才、资金、知识、信息等资源支撑,以此支持华为的研发,
并通过与组件供应商、代加工企业的合作制造出相应产品,最终
经由华为、合作企业及合资公司将产品分销给用户(见图3)。
华为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了以华为、组件供应商、科研机
构、高校、合作企业以及客户为主体,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及开放式创新文化与外部开放式创新平台相互促进的开放与共
享机制,以通过建立多种类型竞合共生平台与异类单元进行分
工合作的竞合共生机制,如图4所示。
通过与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或建立合资公司、建立研究所
或分公司与国内高校进行合作研发、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等方式
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华为建立了简单的外部创新网络,并通
过外部创新网络与各个主体进行创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集聚
创新资源,加速资源流转;通过合作研发,双方共担创新成本
与风险,减少了资源占用、成本投入以及研发风险,极大地提
升了企业的研发效率。另外,华为先后成立中央研究部、知识
产权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保证了知识、技术成果的及时专利
化、标准化,加强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随后,在企
业内部建立开放式创新企业文化,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和整合业
界的各种资源,为华为开放式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华为通过建立企业合作及合资公司、以及与高校、科研机
构之间的合作研发等方式为主的竞合共生平台,与其他单元建
立了分工合作式的竞合共生关系。由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信任程
度较低,各单元之间的共生模式以资源分离模式为主,资源主
要存在于各单元外部,通过竞合共生平台进行流转。
得益于华为创新生态系统开放与共享、竞合与共生机制所
起到的集聚创新资源、加速资源流转、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
提升研发效率、构建和谐发展环境等作用,华为成功掌握了语
音编解码、接口控制、时钟同步技术、集成电路等技术,完成
了基带芯片通用非核心组件技术突破
这一阶段的华为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供应商、华为、运营
商、高校、竞争者、科研机构、政府、用户等主体组成(见图
5)。其中研究落由高校与研究机构组成,开发落由华为、
供应商、竞争者、运营商组成,应用种则由运营商与用户组
成,它们既是华为产品的应用者,同时也为华为产品的产品创
新提供新的创意与建议,促进华为产品的优化与完善。对内,
华为通过引进IPD集成产品开发等管理系统进行研发体系改
革,使华为内部研发体系与国际接轨,支撑华为国际化研发进
程。对外,通过在国内各地建立研究所及分支机构,与国内各
企业、高校进行合作研发、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进行国内资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企业核心技术突破机制
2020年第10
整合。此外,通过在世界各国建立研究所、与世界各高校合作
建立网络学院、与世界先进企业合作进行授权培训的方式进行
web技术的三个关键技术人才国际化,为华为创新提供充足且优质的人才资源。还通过
与供应商、竞争者、运营商等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合作、建立合
资公司、技术研发平台、联合研发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创
新平台进行国际化研发,同时用户也参与其中,为华为创新提
供创新灵感与建议。而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政府、产业联盟、标
准组织的参与则为华为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撑,并为华为知识产
权提供保障。
国际化研发布局阶段,华为建立了以华为、运营商、用
户、供应商、竞争者、高校、科研机构、标准组织、产业联盟
为主要创新主体,内部开放式创新企业文化、内部资源共享机
制以及内部创新平台相互促进协调并支撑华为外部开放式创新
平台运行的开放与共享机制,以及通过建立多种类型竞合共生
界面保持与同类单元以竞合发展式为主、与异类单元以分工合
作式为主的竞合共生机制,如图6所示。
对内,华为进行内部研发体系改革,建立了以IPD集
成产品研发流程体系为主的内部创新平台,以适应开放与
共享的潮流与趋势;建立了内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创新
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与华为开放式创新文化一起为华为创
新生态系统的运转提供了基础支撑。对外,华为与竞争
者、供应商以及运营商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开放式创新平
台,进行产品、技术的合作研发,共享创新资源。通过参
与国际标准组织以及产业联盟,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积
极融入创新环境。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合作进行授权培训或
建立培训中心,双方共享员工培养经验,共同培养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通过在世界各地建立研究所并与国内外高校
进行合作研发、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合作建立网络学院,
进行人才与知识、技术的共享,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华为采取开放合作的国际化战
略,遵循广泛合作原则[31],与竞争对手建立长期战略关系。
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签署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以及建立联合研发
中心、开放式实验室等方式,双方建立基于资源分离模式以及
资源共享模式的竞合发展式的竞合共生关系。此外,华为与供
应商、运营商、科研机构、高校、用户等异类单元则通过建立
合资公司、联合创新中心、网络学院、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式
创新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竞合共生界面建立了同样基于资源分离
模式与资源共享模式的分工合作式的共生关系。
通过这两种机制,华为创新生态系统为其基带芯片技术突
破集聚了大量创新资源,并加速其创新资源的流转,提高了创
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华为创新、发展构建了更加和谐的外部
环境,降低了华为的研发风险与成本,提升了华为研发效率,
使得华为在基带芯片各项组成技术上获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
各项技术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完成了基带芯片通用核心
组件技术的突破
在这个阶段,华为的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供应商、竞争者、
运营商、其他企业、华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用户、产
业联盟、标准组织、开源社区以及中介机构等主体构成。其中,
研究落由高校与研究所组成;开发落除华为、供应商、竞
争者、运营商以外,用户也开始直接参与到华为的产品研发过
程中,成为其开发落中的一员;应用落则同样由运营商与
用户组成,如图7所示。政府与其他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一起,
为华为提供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服务,成为华为创新
的外部支撑。而科研机构、高校、供应商、运营商、竞争者以
及用户等创新主体则与华为内部研发一道,通过多种方式共同
进行人才培养、协作研发,共同建立国际技术标准。同时华为
通过加入开源社区、标准组织及产业联盟等国际组织,积极参
与国际标准制定,并进行技术前沿追踪。
这个阶段华为最终建立了与同类单元采取合作为主,竞争
为辅的竞合发展式的竞合共生关系以及与异类单元之间合作分
工式的竞合共生关系,并采用资源共享、资源分离以及资源重
叠的共生模式的竞合共生机制,如图8所示。
华为创新生态系统开放与共享机制吸纳了更多的创新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