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运⾏C程序的步骤与⽅法
1.5 运⾏C程序的步骤与⽅法
⽤ C 语⾔编写的程序是源程序。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执⾏⽤⾼级语⾔写的指令,必须⽤编译程序(也称编译器)把 C 源程序翻译成⼆进制形式的⽬标程序,然后再将该⽬标程序与系统的函数库以及其他⽬标程序连接起来,形成可执⾏的⽬标程序。
在编写好⼀个 C 源程序后,怎样上机进⾏编译和运⾏呢?⼀般经过以下⼏个步骤:
1. 上机输⼊和编辑源程序。
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程序,如发现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最后将此源程序以⽂件形式存放在⾃⼰指定的⽂件夹内(如果不特别指定,⼀般存放在⽤户当前⽬录下),⽂件以 .c 作为后缀,⽣成源程序⽂件。
2. 对源程序进⾏编译。
1. 预编译: ⽤ C 编译系统提供的 “预处理器” (⼜称为 “预处理程序” 或 “预编译器”)对程序中的预处理指令进⾏预编译处理。例如,对于
#include <stdio.h> 指令来说,就是将 stdio.h 头⽂件的内容读进来,取代 #include <stdio.h> ⾏。 由预处理得到的信息与程序其他部分⼀起组成⼀个完整的、可以⽤来正式编译的源程序,然后由编译系统对该源程序进⾏编译。
2. 正式编译: 对源程序进⾏检查,判定它有⽆语法⽅⾯的错误。如有,则发出 “出错信息”,告诉编译⼈员认真检查改正。修改程序后重新进⾏编
源程序能直接执行吗译,如果还有错,再发出“出错信息”。如此反复进⾏,直到没有语法错误为⽌。这时,编译程序⾃动把源程序转换为⼆进制形式的⽬标程序(后缀为 .obj)。
3. 进⾏连接处理。
经过编译所得到的⼆进制⽬标⽂件(后缀为 .obj)还不能提供计算机直接执⾏。必须把所有的编译后得到的⽬标⽂件连接装配起来,再与库函数相连接成⼀个整体,⽣成⼀个可供计算机执⾏的⽬标程序,称为可执⾏程序(后缀为 .exe)。连接的⼯作是由⼀个称为“连接编辑程序” 的软件来实现的。
4. 运⾏可执⾏程序,得到运⾏结果
注意事项:
如果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应当重新检查源程序,出问题,修改源程序,并重新编译,直到⽆错为⽌。
有时编译过程未发现错误,能⽣成可执⾏程序,但是运⾏的结果不正确。⼀般情况下,这不是语法⽅⾯的错误,⽽可能是程序逻辑⽅⾯的错误,例如计算公式不正确、赋值不正确等,应当返回检查源程序,并改正错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