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2 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得过程,能够进行有关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进行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
通过如图所示,在Rt中,∠90°.
1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于多少?
2)如何表示sincostansincostan
(此时学生已明确正切、正弦、余弦是比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抓住学生的探索心理,提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何特点,揭示课题
处理方式:此处学生讲,教师听,在听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出新课内,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正切、正弦、余弦定义加深掌握,复习的同时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适合学生胃口,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活动内容2:
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处理方式:学生很容易到四个锐角,分别是30°,60°,45°,45°,学生总结,内容简单.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从学生理解的内容入手,发现三角尺中的锐角.
二、探究学习,感悟新知
活动内容1通过如图所示,在Rt中,∠90°,∠30°,那么abc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处理方式:利用勾股定理得到a2b2c2,紧接着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以得到2.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寻特殊角,与课题呼应.同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活动内容2刚才大家能够快速地得出了相关结果,现在我们继续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出示)
1sin 3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2cos 30°等于多少?tan 30°呢?
处理方式:给学生2分钟思考的时间,然后学生回答.在学生的回答的过程中,既要求学生说出结果,同时也要说明如何得到的.有学生可以说出,顺着学生思路得到,最后留两分钟时间快速记忆.用一分钟时间集体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 通过对sin 30°,cos 30°,tan 30°值确定,既求出了值,又能根据产生的新问题为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自学埋下铺垫.
活动内容3接着思考:sin 60°,cos 60°,tan 60°呢?
处理方式接着上题的图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最后回答.在学生的回答的过程中,既要求学生说出结果,同时也要说明如何得到的.有学生可以说出,最后留两分钟时间快速记忆.再用一分钟时间,把30°,60°的三角函数值全部提问,再次活跃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 通过对sin 60°,cos 60°,tan 60°值确定,既求出了值,有增加了对概念的理解.
活动内容3接着求45°角的三角函数值.
工具: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
利用工具探究tan 45°,sin 45°,cos 45°
(已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不妨设直角边为a,则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
处理方式接着拿出工具,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最后回答.让学生讲解,设其中一条直角边为,则另一条直角边也为,斜边为.由此可求.
设计意图: 通过对sin 45°,cos 45°,tan 45°值确定,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探究总结的能力.
小结:填写表格
三角函数值
sin α
cos α
tan α
30°
45°
1
60°
处理方式最全三角函数值对照表:为了帮助学生们记忆,我们观察表格中函数值的特点,按列规律,看分子,看分母,三分钟时间记忆.提示学生,你会选择横向记忆,还是纵向记忆呢?说出你的理由.比如30°,45°,60°角的正弦值分母都为2,分子从小到大分别为1,随着角度的增大.那么30°,45°,60°角的余弦值和正切值怎么记忆,学生自己总结.三分钟后同组同学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 通过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到规律,方便记忆.
三、例题解析,应用新知
活动内容1基础应用
(根据刚才推理的函数值计算下面例题,多媒体出示例1
1 计算:
1
  2.
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做题,实在不会的看表格,同时记忆一遍后做题,然后选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最后多媒体出示完整解题过程,给学生留半分钟进行思考,纠错.(下附解题过程)
解:(1
    2.
设计意图: 例题的解答,即检测了学生对特殊三角函数值掌握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用的乐趣!
活动内容2巩固训练
1
2
3.
处理方式:让学生做,同组内互相检查,说出体会,然后选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最后学生在黑板出示完整解题过程,给学生留半分钟进行思考,纠错.
设计意图: 加深对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记忆,并且规范完整解题过程.
活动内容3变式训练
(根据刚才推理的函数值发展思维计算下面例题,多媒体出示例2
2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
(结果精确到0.01 m                                     
                                                                     
处理方式:先让学生读题思考,比如学生不理解题意,就帮着
学生对照图形理解,在图形中到边,角,然后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确定高度之差,适时辅导,最后集体,由老师板书再板书到黑板上.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
.
所以,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约为0.34 m.
设计意图:例题的解通过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