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Wiki)网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俞熹,乐永康,苏卫锋,张新夷*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网站建立 200433)
摘要:实验中心的网站要求展现的知识点多,更新快,功能强,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使用基于维基(Wiki)的网站系统[1]在建站、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维基(Wiki),实验教学网站,物理教学
一、引言及Wiki简介
教学网站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实验教学中心都投入很多精力来建设和维护网站。这些网站各有特,在实验教学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验教学网站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实验内容更新快;而且,不同的实验课程又都有自己的特,功能需要特别定制。由于人力资源有限,由专人管理和维护网站,很难做到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了解,加上
沟通上不很畅通,极易导致更新不及时。为了使我们的网站能真正服务于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经过反复比较、研究,我们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大胆采用基于维基(Wiki)的网站系统[1],该网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我们所知,目前国内尚无其它实验中心采用这一网站系统。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Hyper Text,文件中除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外,还包括了一些具体的链接。这些包含链接的文件被称为超文本文件)系统,中文译名为“维客”或“维基”,其代表应用是知识库的合作编写。Wiki使用简便、内容开放,与其它文章内容固定的互联网应用形成鲜明对照。一般认为,Wiki正式诞生于1995年,迄今已有大量活跃的Wiki站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统是全书[2,3],从2001年1月开始至2008年11月,英文条目的积累超过了260万条。而这个网站的维护完全是由使用者提供的,它是一部人人可参与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正是因为人人参与了编辑,所以更新快。快,是Wiki网站的一大特,wiki-wiki在夏威夷语中本来就是快的意思。
我们于2007年5月决定建设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的Wiki网站,由一位熟悉计算机和Wiki语法的老师设计并搭建了网站的框架,对实验中心的全体教师作了一次2小时的培训后,
老师们就“边学边用”,开始分头编辑相关网页,到2007年7月1日网站[1]正式开通,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截至2008年12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拥有3000多名注册用户,页面总点击量115万余次,平均每日访问量在2000次左右。网站已拥有1000多个页面,可供下载的相关文件、资料数超过3000个。目前,网站的应用已经融入到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各个领域。实验教材的更新和补充都由教师自行完成,学生通过网络选实验、查看讲义和各种参考资料,预习或进行实验讨论。学生在网站上针对该实验直接提问,————————————————
* 通信作者
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可随时作答或参加讨论。也有同学把自己的实验感想和经验上传到网上,也有教师把点滴心得写成“教学笔记”上网,实现共享。我们也常常把实验中心一些有关管理的建议、提案、规定等放在网上,共同讨论或作为资讯公布。网站使用简便,快速而富有活力,充分体现了人人自由编辑的好处。使用方便,初学者很容易掌握,是Wiki网站的第二大特。
下面具体介绍我们决定使用基于Wiki网站系统的一些理念,列举我们中心采用Wiki系统的相
关措施和经验,以阐述维基(Wiki)网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二、为何要使用Wiki系统?
对于实验中心需要什么样的网站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在这里特别要提出几个我们的理念,正是这些理念使得我们最后决定使用Wiki系统。
1. C2C (Custermer to Custermer) 的革命
在Internet刚出现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的网站应用是一对多的模式在运作,即:一家公司提供服务,所有的访问者享用资源。而现在进入了web2.0 时代,即:所有的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服务的过程中,也要同时为服务网络提供资源,被称作C2C的革命。传统的实验室网站的建站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站对用户提供服务、发布信息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的应用了,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的是一个低成本、快速高效、能自我完善的系统,而Wiki正是一个基于C2C理念的共同建站、共同维护的系统。
2. 实验中心网站是一部活页书,而且始终是最新版本
我们认为实验中心网站首先是一部百科全书,必须要提供丰富的营养,才能吸引学生。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对实验资料的更新和维护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学生们也是“喜新厌旧”的:一方面,新的实验、新的学生、新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另一方面,上学期做过的实验,可能已经不适合这学期的学生。即使是一个经典的实验,我们的理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既是一部书,又是一部活页书,既可以自由调整和增加资料,同时又可以在系统中随时“还原历史”。过时的可以收掉,要用时可轻而易举地到。Wiki系统保存了每次编辑的修订记录,在系统中点击[修订记录]链接,既可到历史上每次编辑过的版本,也避免了由于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网络资源在C2C的模式下,用得越多成本越低
用户越多,网站也建设得越快越完善,好的网站又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形成正反馈。因此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Wiki的进入门槛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Wiki系统中,几乎所有页面都开放给所有的访问者,我们将编辑权限交给每个教师、学生甚至是外校的访问者,这样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编辑,网站管理员(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只需要建立网站框架,一段时间稍作一次调整。一个老师或者同学写错一个
字,另一个阅读者可能很快就会替他改正;一个人的实验遇到问题,很快会有人给于帮助或提供资料;“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也是为什么网站内容极其丰富,并且真正做到实时更新和实时互动,与时俱进。
这里很自然会有一个疑惑:既然所有的编辑权限都开放了,那么如果出现一个“坏人”,或者非故意做错事的人,岂不是会把页面完全破坏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起先我们也有相同的疑惑。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在我们网站运行近一年半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破坏事件,反而是有很多次发现,由于编者的疏忽而犯的文字错误,读者会指出并帮助修正。再如[2]这样庞大和敏感的系统,同样还是采用相同的模式在运行。当然即使出现了恶意破坏事件,Wiki系统具有自身保护机制,可以迅速地完全恢复到被破坏前的状态。当然,管理员也可以对相关页面、目录等作一定的权限设置,可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4. 现成、快速建站、上手容易、系统免费并公开源代码
目前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网站,采用的是DokuWiki[4]系统,该系统原来较多应用于多人协作式写作与维护的中小型知识库系统。其特点在于语法(如输入://斜体// 将显示:斜体),简单、形象、通俗(参见图1),用法习惯比较接近于普通文本(如Word),基本没有
入门限制。一般学生几分钟就能够上手注册新用户和开始编辑页面。
功能更强的Wiki系统还有如采用的MediaWiki系统[5]等。这些维基系统和相关插件都是完全免费,完全公开源代码的,其安装文件和源文件均可以从其网站上直接下载。这样一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站,Wiki的建站快,开发成本基本没有。
5. 便于扩展功能及安装插件
Wiki系统的源代码是公开的,它还提供很多扩展功能的插件,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需要做自己的模板(如我们网站用的访问计数器)和编写设置所需功能的插件(这一工作由网站管理员完成)。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常用到插件,如公式编辑器(math)插件[7],其语法兼容LaTeX 的math语言[8],可以方便地实现复杂公式的显示,如图1所示。
图1 公式编辑器生成的公式
(在Wiki中输入:<m 32>delim{|}{{1/N} sum{n=1}{N}{gamma(u_n)} - 1/{2 pi}
int{0}{2 pi}{gamma(t) dt}}{|} <= epsilon/3</m>)
三、应用举例
1.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一台能够运行DokuWiki[4]的服务器(可以和其他网站合用服务器),这样能够对校内外提供服务。从一开始,我校的信息化办公室就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专门提供了一台服务器供我们建立网站。这台服务器上运行的是Redhat[9]的CentOS Linux[10]操作系统,如果不习惯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话,DokuWiki 也完全可以安装在Windows的服务器平台上,只要安装了Http[11]和Php[12]的服务程序即可。
2. 如何安装和上手
不同于其他网站,维基系统安装完成,即可上线。网站内容是在上线后,在系统内编辑完成的。基础内容通过文本编辑方式就可以完成,使用少量简单的控制符还可以加强文章显示效果;对于链接的文件、图片等均可以上传后完成,还可以方便地使用内部链接;外部链接的引用直接写入即可。对于新用户,只要看一下网站上的“新手入门Flash教程”[6],一般10分钟
的学习和练习即可上手,多用几次就熟练了。
基于Wiki的开发性和共同维护的特点,主管网站建设的老师仅仅是建立了网站的框架结构,将教务信息和课程信息等页面创建好。大部分建站任务是分配到各课程负责人手中,再由各课程小组将任务细化,分配给每个主管老师,进行完善。我们在网站建设之初,由于调动了所有老师的积极性,所以几乎在一夜之间,网站的信息量就形成了规模。从系统运行至今,所有老师仅仅经过一次2小时的统一培训,这真正是一个“边用边学”,“边学边用”的系统,因为简单,又和大家已经熟悉的语言编写规则接近,甚至能做到“即学即用”。
3. 在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基础”是我系面向全校理科、工科、医科学生开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该课程同时有112名学生,分别在7个不同的实验室上课。绪论课上两周,第一周主要讲数据处理,第二周主要讲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做实验、写预习报告。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都相当陌生,会产生大量的问题,而老师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与学生沟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将绪论课的课件和参考文献放到网上,还针对绪论课开设了专门的讨论区。在第一学期的前三周时间里,就有67人次参与了讨论,其中包括学生提问,学生和
老师回答问题,提供补充资料、参考书目等。同学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放在网上,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而这次很全面、很充分的讨论记录也可以为以后的学生提供帮助。以后几个学期,已经很少有同学提出类似的问题。一些常见的问题都可以在绪论课的讨论区中到答案,这样也给老师提供了方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