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习题
7.1 单项选择题
7.1.1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 )阶段的任务。
a.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分析 d. 系统规划
7.1.2 磁盘文件是一种( C)
a. 输人文件 b. 输出文件 c. 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7.1.3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 D )。
a. 权 b. 模 c. 除得的商 d. 除得的余数
7.1.4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 C )。
a. 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 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 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 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7.1.5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 共享文件 b. 非共享文件 c. 中间文件 d. 处理文件
7.1.6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 B )阶段就开始。
a. 系统设计 b. 系统分析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规划
7.1.7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 A )。
a.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 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 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 固定属性的数据
7.1.8 石 是一种(D)。
a. 缩写码 b. 助忆码 c. 顺序码 d. 区间码
7.1.9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
a. 很合适的 b. 合适的 c. 不合适的 d. 常用的
7.1.10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 界限校验 b. 重复校验 c. 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7.1.11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 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 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 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 每日的数据输人量
7.1.12 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 D)。
a. 组织机构图 b. 功能结构图 c. 业务流程图 d. 数据流程图
7.1.13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 顺序文件 b. 索引文件 c. 直接文件 d. 输人输出文件
7.1.14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 B )。
a. 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 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c. 文件排序中被移动位置的记录的百分数
d. 文件中记录随机变动的程度
7.1.15 校验输人月份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 C)。
a. 视党校验 b. 数据类型校验 c. 逻辑校验 d. 界限校验
7.1.16 输出设计应由( B )。
a. 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b. 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
c. 程序设计员根据输人数据完成 d. 系统设计员根据输人数据完成
7.1.17 在工资子系统中,更新模块主要是为了更新( C )。
a. 中间文件 b. 扣款文件 c. 主文件 d. 输人文件
7.1.18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应在( A )。
a. 系统分析阶段进行 b. 系统设计阶段进行
c. 系统实施阶段进行 d. 系统评价阶段进行
7.1.19 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 D )。
a. 管理业务流程 b. 数据流程 c. 表格分配关系 d. 计算机的处理流程
7.1.20 系统设计过程中应(B )。
a. 先进行输人设计,后进行输出设计 b. 先进行输出设计,后进行输人设计
c. 同时进行输入输出设计 d. 由程序员进行输人输出设计
7.1.21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A )。
a. 程序设计 b. 文件设计 c. 输人输出设计 d.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7.1.22 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D )。
a. 抄写错 b. 易位错 c. 传输错 d. 原数据错
7.1.23 概念模型描述的是( D )。
a. 与数据库物理实现有直接关系的数据库
b. 已确定了采用何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c.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d. 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
7.1.24 某种代码由3位字符组成,每位可选择8种字符,则代码的总数是( D )。
a. 1000 b. 24 c. 6 561 d. 512
7.1.25 代码传输时所作的校验计算应在( D )进行。
a. 发送端 b. 接收端 c. 发送端和接收端 d. 传输线路上
7.1.26 系统设计阶段中进行新系统边界分析的目的是( C)。
a. 为了确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之间的分工 b. 为了划分子系统
c. 为了确定系统的人机接口 d. 为了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
7.1.27 程序设计说明书由(C )。
a. 程序员编写 b. 系统分析员编写 c. 系统设计员编写 d. 用户编写
7.1.28 用于描述系统目标及其与功能模块关系的图称为(C )。
a. 系统结构图 b. 数据关系图 c. 功能结构图 d. 系统流程图
7.3 名词解释题
7.3.1 模式定义
数据库设计中用数据库描述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的过程称为模式定义,例如用FOXBASE中的CREATE命令定义数据库结构。
7.3.2 功能结构图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功能结构图是按系统功能的从属关系构成的图表,它从功能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结构。最上层是系统的目标,越下层功能越具体
7.3.3 主文件
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它需要长期保存,并不断更新。
7.3.4 对照校验
对照校验是将输人的数据与计算内已有的一个文件核对,检查某些数据项是否正确。
7.3.5 处理文件
处理文件,又称事务文件,用于批处理更新,其内容包含下一次更新文件所需要的全部记录。
7.3.6 数据关系图
数据关系图也称输人一处理一输出图(IP图人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由哪里输人,经过什么处理,得到哪些输出数据
7.3.7 控制总数校验
控制总数校验是指先由人工对输人数据进行累计,然后将这个数与由计算机累计的值进行比较。
7.3.8 区间码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于区间,然后用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这种码中数据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义。
7.3.9 周转文件
周转文件是用于存放固定个体变动属性数据的一种数据文件。例如工资处理中的水电费扣款,其数据记录个体基本不变,而属性值是变化的,因此可以先打印出一部分数据,再由人填人一部分数据来完成。它的数据收集是一个周转的过程。
7.3.10 系统的响应时间
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指从作业请求开始,经过系统处理,到获得应答结果的时间间隔。
7.3.11 界限校验
界限校验是指检查输人数据的内容是否位于规定范围之内。
7.3.12 重复校验
重复校验是将同一数据先后输人两次,由计算机程序自动给予对比校验。
7.3.13 多面码
多面码的特点是在码的各个部位上反映了事物多方面的特性。
7.3.14 系统的吞吐量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
7.3.15 模块化
模块化是指在系统设计中将信息系统设计成由若干个规模较小的、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模块的方法
7.3.16 处理流程图
在处理流程图中人们将信息系统流程图中的部分处理逻辑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不仅列出了处理功能的名称,而且使用各种符号规定了处理过程的各个步骤。
7.3.17 代码
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
7.3.18 文件设计
文件设计就是根据文件的使用要求、处理方式、存储的数据量、数据的活动性和设备条件等合理地确定文件类别,选择文件介质,决定文件的组织方式和存取方式。
7.3.19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统可以连续工作的时间。
7.4 问答题
7.4.1 数据库设计具体包括哪三部分设计?
7.4.2 上下关联区间码和多面码都属于区间码,试述它们的异同之处。
7.4.3 能不能说从数据流程图到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一种单纯的符号改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