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教程input输入语句和int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七年级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小学升入初中,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全面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经过个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这学期程序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本学期经过前面一节Python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编程的意义,掌握了Python的基本语句print的简单应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编程的细节要求不是很清楚,所以一旦程序运行提示出错便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修改程序,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一情况。本课是一堂日常课,准备时间不到两天。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想通过编程设计两个整数加法计算器这一任务,引导学生进行“input”输入语句和“int”函数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编程流程,学会研究分析程序语句的格式、功能以及程序的运行结果,并进行录入习惯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讨论研究及编程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input、int、赋值等术语的含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层次的实践任务,感受编程的流程,理解语句的用法。
(2)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感受编程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加深对编程过程的了解,获得编程成功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input输入语句”与“int函数”格式及用法。
【教学难点】
编程流程及基本思维的训练。
1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三条print语句:
print(‘Hello world’)
print(3.14)
print(2*3+7)
提出问题:参照以上三行内容回顾思考上节课所学的print语句可以输出哪些信息?(字符串、数字、表达式的值),引导学生通过书写温习上节知识,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营造课堂气氛
二、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在使用计算器算数的时候,是不是需要随时输入数据?(是)
如果我们要编程设计一个计算器,就需要在程序中加入输入数据的命令:input()输入语句,今天咱们就来学习input()输入语句和int()函数。
三、出示学习目标
老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任务
四、实践探究
(一)探求新知
1、学习input输入语句:
老师出示任务“设计程序制作两个整数相加的加法计算器。”
1.1和学生一起分析编程流程:
输入第一个加数赋值给变量a
输入第二个加数赋给变量b
两个数相加sum=a+b
输出运算结果sum
1.2编程
要求学生对照学习小助手和流程录入程序代码,并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2
1.3结果分析
和学生一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input()语句输入的是字符串。
1.4学习int()函数。
指导学生修改程序,并运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int()函数可以将非整型数据转化为整数类型。
(二)知识小结,强化记忆。
Input()语句:输入字符串类型的数据
Int()函数:将非整数类型的数据转化为整数
+:1、加法运算符
2、字符串连接符
=:赋值运算符
(三)综合应用
师生一起探究编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小笑话:鸡一屁股坐地上了。阅读小笑话,开心一刻算法、编程序。
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未完成的同学修改程序。
运行验证程序的准确性。
在轻松的氛围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运行、验证程序获得成就感。
五、作业
布置拓展探究性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件展示作业
1、运行鸡兔同笼程序时,我们输入的鸡兔总数和总脚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输入数据不合理时,我们要提醒用户输入错误并终止程序运行,该怎样修改我们的程序?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小学升入初中,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全面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经过个一个
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基本功有
3
了很大的提高,为这学期程序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本学期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编程的意义,掌握了Python的基本语句print的简单应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编程的细节要求不是很清楚,所以一旦程序运行提示出错便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从何处下手修改程序。课堂教学设计中应适当关注这一情况。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编写两个整数相加的加法计算器这一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一简单的任务,循序渐进地掌握了input语句和int 函数。在综合练习环节设计了编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计算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两人一组探究算法的Python描述,了解了算法在编程中的重要性,通过编程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前编写了部分print语句代码,其他的关键语句让学生以填空、修改、补充的形式填写完整,既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完善了程序的交互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Python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Python的兴趣。
《input输入语句和int函数》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课堂任务的设置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
4
(一)把好任务设计关。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首先,“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第二,“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不同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第三,“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第四,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
举例说明”的顺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转换。
int函数啥意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转换。
角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Input语句和int函数评测练习
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