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张表”工程的高校教师数据治理实践*
作者:刘雅琴 毛文卉 熊鹰 李凯 刘晓兰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1年第02期
        摘 要:針对高校数据存储分散、采集格式不一、质量较差等现状,文章提出采用“一张
表”工程进行教师数据治理的办法,探讨“一张表”工程的建设过程与难点,及其应对策略;解析“一张表”工程的核心——“一张表”平台的建设框架及实践效果,通过数据清理与数据交换实现基础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填报、数据管理、业绩管理等数据应用,实现数据的“一次填写,多级审核,共享互通,重复使用,自动填充”。
        关键词:“一张表”工程;高校教师数据;数据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3-0048-04
        一、高校数据管理现状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以来,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大力投入,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类业务系统逐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信息化服务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也显著增强。随着各业务系统的持续运行,积累了大量教学科研等相关数据,但由于业务系统更重视数据的采集与业务管理,在数据管理和建设上存在一定的滞后和短板,导致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及利用。在数据存储方面,数据存储分散,部分数据存储在各业务系统后台的数据库中;部分数据以文档等非结构
化形式由院系管理人员或教师存档;部分数据没有利用数据库进行管理,甚至没有电子化存档。在数据采集方面,采集方式不一,部分数据通过业务系统采集,部分数据由院系整理,部分数据依赖教师上报。在数据质量方面,由于数据口径不一、数据重复上报,导致数据质量较差,数据存在不完整、不准确、不一致、重复的现象。在数据标准方面,由于数据采集存储分散、采集格式不一,导致数据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无法得到统一管理。在数据利用方面,由于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不足,导致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难以为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1]提出,为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需制订出台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高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数据治理工作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为应对上述问题,高校“一张表”建设势在必行。“一张表”工程主要解决教师反应强烈的学校各类数据分散、不准确、不一致、反复填表等突出问题,通过数据治理、数据共享和交换等手段,理清、核准学校基础数据,规范基础数据的采集、审核和更新工作,实现数据的“一次填写,多级审核,共享互通,重复使用,自动填充”。
        二、“一张表”工程建设过程
        教师基础数据建设是“一张表”工程的必备基础,而如何获取数据、获取哪些数据,是工程建设面临的两大难点问题。
        一是存储于业务系统的数据,可通过数据共享方式,从校级数据中心获取。这部分相对容易解决,主要是解决数据质量和同步频率等问题,从技术上可以解决。
        二是未存储于业务系统中,但又属于基础数据,未来要在教师办事、数据统计中需要的数据,这部分数据需要让院系或教师个人上报。但在没有业务驱动力及技术平台支撑的情况下,单纯要求院系或教师上报数据,工作阻力大,难以获得广泛支持。通过调查研究,院系在数据采集方面,主要有两大业务需求,其一是核算年终业绩,其二是向各业务部门提交数据报表。因此,依托院系,通过平台建设,辅助院系进行年终考核及数据上报,可采集到各类基础数据,解决如何获取数据问题,同时通过梳理年终考核及数据上报的数据需求,也能明确了解到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一张表”工程建设涵盖大量基础数据的建设及使用,数据覆盖面广、数据量大,同时涉及各业务部门及院系,是一项体量较大的工程,建设过程也相对复杂,需要对各单位进行摸底调研,整理数据及业务需求,划分数据来源,建设数据标准。
        1.表格清理
        在现实中,数据是通过表格表现出来的,各业务部门出于管理需要,每年会向院系单位下发表格以采集数据,但由于业务部门间的管理壁垒及其业务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会出现同一数据向一个部门甚至多个部门反复填报的现象。因此,需要统一收集各业务部门填表需求,对表格进行清理,整理并归并其采集数据,根据表格及表格内数据的不同类型,将表格按照用途或类型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在线采集:一是办理事项类的表格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在线化,将办事过程中填写的数据持久化,保存下来;二是对和业务关系紧密的表格及数据,通过完善业务系统功能、在各业务系统内部建立数据采集维护功能,将数据保存在业务系统后台数据库中;三是对以上两种途径无法覆盖的表格及数据,建立专门的数据填报平台,由部门或教师在线填报,将数据保存下来。通过以上三种途径的数据采集后,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基础数据库等抽取上述表格中的基础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形成一张数据采集总表,纳入“一张表”管理。
        2.院系需求
        将教师年度考核作为“一张表”工程建设的抓手,就必须对院系年度考核需求进行调研。
年度考核的核心是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包括教师的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各类业绩数据,以及根据业绩计算分配绩效的算法公式或规则。各院系所属学科、研究方向、管理机制等各有不同,因此各院系业绩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案均存在差异,但其共性是,考核要求填报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教师及院系所关注的基础数据(主要是教职工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成果数据)。因此,分别对各院系考核需求进行解读研究,从中判别各类基础数据,细化并落实每项数据及其字段,并分解为院系数据需求及业绩计算规则,同时可对每个学院的规则通过计算公式进行灵活配置,将数据建设与业绩管理统一纳入“一张表”建设内容。
        3.数据治理
        “一张表”的核心是数据,与普通的数据治理相比,“一张表”涉及的数据范围更广,数据量更大,对质量要求更高。在数据治理实施前,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数据范围,二是如何明确数据来源,三是如何提高数据质量。
        关于数据范围。“一张表”采集的数据不是越多越好,不是简单地把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汇总到“一张表”,或者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数据标准来收集整理数据,而应该是需求导向,根据需求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例如教师办事填表常用的数据、部门要求填报的数据、教师年
度考核需要的数据等。数据的范围也是动态的,根据需求的变化可不断扩大或精简数据采集范围。
两个表格核对重复数据
        关于数据来源。数据采集范围确定后,数据来源就是重点,要确定每项数据从哪里来、源头在哪儿、由谁负责,才能保证数据可获取、可维护、可追溯。根据数据现状,可将数据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于业务部门,且通过日常业务办理,存储在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如人事系统的人事数据、教务系统的教学数据等,这类数据可通过学校基础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与交换,共享至“一张表”中,这样避免了数据的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也较有保证;另一类是业务部门未通过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这类数据无法通过数据库采集,常以文档等非结构化形式由院系或教师个人存档,有的甚至没有电子化存档,这类数据应建立数据填报平台,由院系或教师按统一标准录入。
        关于数据质量。数据汇集到“一张表”后,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有三个措施:一要遵循“谁录入谁修改,谁产生谁负责”的数据管理原则,明确数据权威源,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一致性;二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和入库机制,确定审核数据的人员及审核内容,通过审核的数据正式入库;三要采取“倒逼”机制,通过将数据展示给教师本人,共享给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使用,让更多的数据晒在阳光下,倒逼数据权威源对数据校准。
        三、“一张表”工程总体架构
        数据治理完成后,有了完善且高质量的数据,就要研究“一张表”的具体应用。根据上述分析,和“一张表”相关的主要有三类系统,一是业务信息系统,二是网上办事大厅,三是“一张表”平台。前两个系统较为传统,核心是解决反复填表的问题,设计时遵循方便录入、易于操作、展示全面的原则即可。“一张表”平台是“一张表”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它既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展示平台,又是一个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填报、数据管理(含个人数据中心)和业绩管理等,具备灵活的配置能力和服务能力,平台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平台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现层。数据层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将学校基础数据库数据,同步至“一张表”平台数据库。应用层主要包含数据管理、数据填报、业绩管理三大系统。展现层为教师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展现、分析等功能。
        数据管理系统,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对教师和院系提供数据维护服务。对教师而言,它是个人数据中心,教师可查看个人各项数据,并对其进行维护,如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等。对院系而言,它是院系的基础数据库,院系可在其中查看本院系教师的各项数据及数据统计情况,同时根据业务部门收表需要,导出相应数据。数据管理遵循“谁录入谁修
改,谁产生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因此,对于校级数据中心来源数据,在查看的同时,提供报错机制。教师若发现数据有误,可对其报错反馈,相关管理人员核实信息后,在业务库源头对数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数据经由校级数据中心再回到数据管理平台,形成闭环。
        数据填报平台,对教师和院系提供数据填报及审核服务。基于一次填报业务,教师在平台填报个人数据,已有数据自动填充,教师无需重复填报,仅需补充缺漏数据即可。教师核对个人数据并提交,提交后院系各级管理人员在线审核,审核通过数据作为已核定数据归档入库,供后期使用。整个填报业务流程线上处理,各方人员可在线查看填报数据详情、业务流程及其状态,避免手工填报、人工核对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业绩管理系统,支撑教师年终业绩考核业务。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根据院系考核文件,在系统中为每个院系配置考核方案。考核方案由若干考核项组成,可在线灵活配置其考核参数、考核指标及其计算方式等具体内容,考核方案作为业绩计算引擎的计算依据。第二,业绩计算。系统实现业绩计算引擎,根据在上述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填报系统中的教师个人数据和学院设置的考核方案,系统实时计算出工作量或业绩,展现给教师。第三,教师确认业绩并分配。系统将参与考核的教师的数据及其业绩展示给教师本人确认。由于科研业
绩、教学业绩都可能是科研团队或教学团队共同创造的,因此需要教师本人对业绩进行二次分配,分配给直接创造业绩或对业绩有贡献的教师个人。第四,管理人员审核业绩。业绩确认及分配后,教师将确认及分配结果提交到相关管理人员审核,例如教师个人科研业绩要经过学院科研秘书审核,教学业绩要经过教学秘书审核,相关管理人员审核完成后,完成年度教师业绩考核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