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 面对普高热以及本科的大规模扩招, 高职的教学就必须贴近市场需求, 突出特,更快更好地塑造更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特 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高专教育旨在培养既要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专业技能,既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又要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广用途的人才。然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在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人才定位问题是一个适时更新的问题。只有准确为高职高专人才定位,才能明确高职高专教育方向。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生机,出路在于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而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突出高职特:重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以够用”为原则。因此学生的学习就要在以基本理论作支持的前提下,多上一些实践技能课。下面笔者根据在高职高专院校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体会,浅谈几点个人意见。
1 程序设计类课程要广泛传授,但学生要精通基础的学习
谈到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我们可能就会想到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的确,我们学习到的语言真不少,像C,C十十,VC,Java等,但回头想想,实际起关键作用的、真正学得踏实的也就是C语言了。不管是基于DOS版的还是Windows版的,通过C语言编写大量的小程序,我们系统地了解了编程的实质,然后再触类旁通地学习其他语言就比较容易了。这表明,语言都是差不多的,重要的是“编码的思想”,具备了该思想,语言就只是工具了,用什么工具实现则差异不大。该思想的形成是需要推敲的,然后“一理通百理”,不然只是浮于表面的学习,知道再多的语言都没有用,都不能拿来做真正的开发,都不能了解“编码”的内涵。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环节,也就是首先通过一种工具,能够解决问题。接着我们要了解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由此看来,“数据结构”这门专业基础课是必不可少的。不懂数据结构,很多工作就是“蛮干”,而且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复杂到不可能解决的地步。认真学习“数据结构”并多作尝试,通过熟悉的语言去实现里面的算法,才能享受到世界的奇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可能大多数将来不是从事“编程”工作,但这些课程包含的很多开发软件的思想案例,肯定会让学生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很多东西,对以后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或者深造大有帮助。“数据结构”里面有很多方法对解决生活中其他问题很有启发,并与“数据结构”的学习互为补充。
2 数据库类课程以了解数据库的特性为主
sql软件是什么软件掌握简单的小型数据库的开发研究,抛弃较复杂数据库的学习,让学生熟知数据库的涵义,更有实践价值。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从事办公自动化的工作,在应用中都离不开数据库,最终总得个地方来“操纵,存储,分析数据”,因此数据库的课程是少不了的。这一类的科目也是繁多的,考虑相关的应用及理论需求,像VFP,Access等就是很好的数据库的课程学习,同时在学习中实践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多。以上数据库已能够提供合适的操作方式和操作工具,让学生充分实现对小型数据库的操作存储和分析。当然也有学校开设如SQL等数据库的课程,可能多数学生掌握的难度就大了,独立使用的能力和可能性也少很多。
3 硬件及网络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起航的舵手
计算机作为一种“有头脑又勤快”的工具,“聪明”的人类对它的使用是“无孔不入”。作为我们的
教学就要“迎接挑战”,为学生的明天翱翔得更高更远制造更坚挺的翅膀。例如计算机的维修维护,网站的建立与维护,网络的安装检测维护等技术行业,更是学生发挥自己的“广阔天地”。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的实践实习以及就业是要到电脑公司里去的,因此,一些硬件课程与网络课程的讲解讨论以及动手实践就是非常重要的了。例如学习一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之上的计算机维修与维护,在基本编程思想基础上的简单的网络编程,多媒体编程等,就是很好的为直接顶岗很有指导意义的课程。高职院校除了设置合适的实验室,还要建立广泛的实践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仿真”和“真”的空间里更全面地锻炼自我,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胸有成成竹”地面对社会。
4 文化基础课是必要的理论支持和继续学习的坚强后盾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数学和英文当然是基础。数学是坚强的理论后盾,是开发思路和完成系统思想的基础性工具和逻辑性指导。英语除了作为一项社会交流的技能外,还有查看英文资料的重要价值。不单是指书上的资料,还有网络上的大量资料。”众人拾柴火焰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到网络等可利用的资料库寻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就会即刻解决问题还能避免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英语作为一种能够广泛交流和获取知识的应用工具,必要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这样,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突出了实践性,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但仍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意义。
我校教学模式的构成如图1所示。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本着让学生“毕业后直接顶岗生产,更快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原则,在教学中贯彻“理论和实践并重”,优化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设置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性和能力的培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让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一名出的“蓝领”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田建荣.关于高等教育学术性、职业性问题的思考.
[2]从市场的角度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计算机教育,2004,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