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框架的高校智能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张弛 沈亦军 张琛 孙欣欣ssm框架简单吗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01期
摘 要:为了解决传统纸质版和电子版实验报告不易保存、不易管理、不易统分、内容抄袭、样式排版不统一等问题,结合实验报告管理实际流程与内容,设计并开发一款基于SSM框架的智能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该系统有效融合空间向量模型算法对实验报告文本进行相似度检测,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实验报告内容抄袭、分数汇总、格式排版、在线预览、在线批改、在线评语反馈、可视化数据统计与分析等问题,极大地减轻了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应用是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补充,对提升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实验报告;SSM;空间向量模型;抄袭检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1-0107-04
0 引言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多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借助网络化的优势开始运转,其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的兴起,为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能。在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与2018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中[1],明确提出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与教育管理的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与创新创造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三全两高一大”的“互联网+教育”智慧大平台,扩大教育信息化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与信息素养,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引入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有效管理,不但是教师实验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也是衡量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2]。
目前,各高校的实验报告管理以纸质版与电子版混合的形式存在,纸质版实验报告延续以往的管理方式,电子版实验报告则以word或pdf电子文档形式代替传统纸质文档[3,4]。虽然,在报告形式上发生了转变,但是在报告批改、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弊端依然存在。因此,面对传统纸质与电子形式的实验报告不易保存、不易管理、不易统分、内容抄袭、样式排版不统一等弊端[5-10],虽然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都将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纳入智能化实验室建设之中,但是具体到各个院校实际需求,现有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校本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与解决。传统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不但缺少对实验报告内容的抄袭自动检测功能、师生评语交流互动功能、实验项目总结与反思功能、数据智能可视化分析等功能[11],还存在系统功能固定化,并发性不高、安全性不强,无法满足高校实验教学实际对于实验报告的管理需求,最终导致高校引入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用流于形式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本系统采用SSM框架软件开发技术,融合向量空间模型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具备抄袭检测、在线批改、数据自动分析与可视化、报告打包下载等功能的智能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以期实现对实验报告的高效管理,减轻教务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工作与学习负担,实现对实践实验教学的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
1 智能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背景和必要性
合肥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实验中心创建于2003年,拥有专业实验教学人员11人,承担院内六个专业约1700人的实验教学任务。传统的实验报告管理模式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由班长收集班级每位学生的纸质或电子档实验报告,而后统一交给实验任课教师;教师在收到报告以后以手工的方式逐一对电子版实验报告分数批改、评语批注,并对每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成绩逐一进行统计、汇总;最后,教师将分数、评语进行反馈,并对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存档等操作。这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处理过程包括实验报告的收集、批改、统计、分析、反馈、存档等环节,由于教师所带课程数量和班级人数较多,且存在报告处理环节复杂、反馈周期长、存储可靠性差、报告内容抄袭、评语难反馈、存档难查阅等问题,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而且效果往往也不好。学生由于每学期课程繁多,每门课都存在若干个实验报告撰写任务,对实验报告的管理、问题的反馈、实验结果的反思等都难以记录,使得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务管理部门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对实验教学缺乏长期、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学校实验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因此,急需一款智能化的实验报告管理系统来解决传统方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2.1 SSM框架
SSM框架是Spring、SpringMVC、Mybatis三种web软件开发技术集成的简称[12,13]。该框架采用基于MVC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将系统划分表示层(View)、业务逻辑层(Control)、数据持久层(Model)三个层次。其中Spring技术是一种轻量级、开源化的框架,通过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片(AOP)两个核心功能,对容器中的各个组件之间的调用和重用进行管理,为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种轻量级解决方案;SpringMVC框架是集成于Spring组件的一部分,它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提供控制业务逻辑的跳转,负责系统MVC层次的分离;Mybaitis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表对象关系SQL语句映射框架,提供了对数据库操作和访问的轻量级参数和结果封装,通过该框架能够以面向对象和SQL语句结合的方式访问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这三种框架技术相互搭配、灵活运用,能够帮助程序开发人员进行快速系统开发。
2.2 向量空间模型算法
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是一种综合利用文本局部和全局信息对文本进行向量化表示,并使用向量空间坐标中的夹角或位置关系来衡量文本间相似度的一种算法[14-16]。该算法自20世纪70年代由Salton等人提出后,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文本检索系统中,算法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证明,实践中得到较为理想的检索结果[17]。
2.3 报告生成与预览技术
系统主要功能围绕对高校实验报告的管理,使用百度开发的web前端富文本编辑技术(UEditor)实现实验报告的在线录入和编辑,该文本编辑器是一款轻量级、可定制、所见即所得的仿word编辑器在线文本编辑技术;报告生成使用开源JsPDF插件,该插件能够将学生录入的实验报告内容按照固定格式转换为pdf文档。教师端对报告批改采用了swfTools在线预览技术,该插件可以自动将word、pdf转化为swf格式的在前端以动画方式进行预览,为教师进行报告分数批改、评语录入等操作提供方便。
3 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本系统开发基于eclipse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前端界面设计与实现采用基于W3C标准的html+css3+JavaScript的UI设计体系,并在设计中引入Jquery+layUI对UI界面进行优化设计。用户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端浏览器即可打开系统,打开系统操作界面后,即可通过浏览器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根据用户从浏览器中传递的操作指令,对接收的指令进行解析、查、返回等操作,最终将查到的相应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经过客户端浏览器渲染后展示给用户,这个过程如图1所示。
3.2 系统功能设计
智能化实验报告管理系统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与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本系统根据现实中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而设计,按照用户角将系统划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和相似度检测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的功能根据实际用户使用需求完成对应操作,相似度检测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相似度检测接口,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2.1 学生模块
学生在实验前登录系统查看要求,并在实验结束后在线或离线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其中离线撰写的报告可以直接复制到系统中;学生端可以点击重复率检测按钮,系统后台会自动调用文本相似度检测模块对提交的报告进行相似度检测,当重复率小于教师设定的阈值时,系统将提交到服务器端,当重复率大于阈值时,学生可以在线修改,可以暂时保存供以后修改。当需要提交的实验报告超过事先设定的截止日期以后,系统会将报告自动提交,以当前的重复率展示在教师端,为教师判定是否是抄袭提供依据;并且在此模块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答疑互动功能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留言互动,查看、讨论实验报告批改评语。
3.2.2 教师模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