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aic人类进化与饮食变迁 
2012-08-31 09:19:18|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6500万到50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灵长类动物,类似今天的鼠狐猴(mouse lemurs)和眼镜猴(tarsier),它们的体重在2磅左右,主要以食虫为生。5000到 3000万年前,这些灵长类动物的饮食逐渐转变为果实类为主,草食为辅。约1000到7000万年前,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家族共同祖先开始出现。7000到 5000万年前,是灵长类进化的繁荣期,也是人与猿分道扬镳的分岔时刻。DNA证据表明,人类与大猩猩(gorilla)和黑猩猩(chimpanzee)关系最为密切。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打此分岔后,肉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开始起着重大作用。在这个时候,约450万年前,最早的人科-原始人(proto-human)化石被保存了下来。这一化石称之为Ardipithecus ramidus,直译作为“根猿” (root ape)。它的进化位置属于最早的人类,他们尚不能直立行走,骨骼解剖和牙齿结构非常类似于现代黑猩猩。约 370万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直立原始人,他们生活在南部非洲,故也称为“南猿”,身高约4英尺,如著名的“露西”骨骼就是证明。300到200万年前,南猿线开始分为亚支,最终导致智人(Homo sapiens or modern man)的产生。在环境压力下,智人产生了“适应性辐射”(adaptive radiation)又形成
了几个不同的人种。他们的食谱以本草和水果为主,肉类为辅。230到150万年前,“真正的人类”--能人(Homo habilis or handy man)的出现,因为他们有了石器工具和石器文明。他们靠采集植物和狩为生,身高4-5英尺左右,体重在40到100磅之间,仍然保留了爬树的能力。他们的食物来自野生植物、腐肉和猎物。他们属于小团体居狩猎和采摘,其社会组织结构更像黑猩猩。由于他们具有相当先进的“生产工具”,一般肉类是他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70到23万年前,人类进化成直立人(Homo erectus),他们的身高(5-6英尺)与现代人类相似,但脑容量仍较小。他们狩猎大大超过了能人,这使肉类在饮食中扮演更重要角。对直立人牙齿化石微磨损(microwear)研究表明,他们的牙磨状态与肉食动物鬣狗(hyena)相似。应当承认,植物仍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这时,他们有了更为典型的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外部特征也接近现代人。直立人最先使用了火。火的利用,加上其它先进石器工具,大大增了狩猎效率。约90万年前,冰川期出现,全球气候变冷,大型陆生动物,如大象、有蹄类动物、河马和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在欧洲明显增加。这些动物可能是从非洲向欧亚大陆迁徙过去的,直立人为了捕猎他们,随之而来,最后分布欧亚大陆。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狩猎和植物采集都有明显的季节性,故直立人将这些不易腐烂的物品,如坚果、鳞茎、块茎等食物储存起来以备冬用。为了适应寒冷和日照较少的环境,直立人体质也
发生了相应变化,如肤较浅,以便让阳光比较容易穿透皮肤,产生较多的维生素D,还有脂肪层和汗腺的进化。40万年前,直立人开始进入中国北部,他们是杂食,食谱包括植物类的野生水果和浆果等,动物有各种鸟类、蛋、昆虫、爬行动物、鼠类和其它肉食型哺乳动物。50万至20万BC,古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的出现。古智人有数种变种,延续时间并不太长,因此,他们是现代人向直立人的过渡。50到20万年前的古智人以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为代表。现在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尼安德特人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傍支,他们最终终穷途末路。
14到11万年前,出现了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即智人。利用火加工食品,如烧烤等等,是智人一个显著标志。13到12万年前,沿海居民开始吃海鲜,主要是软体动物。公元前4万到 3.5万年前,所谓的行为现代人(behaviorally modern human beings)出现。他们拥有石器艺术、骨制艺术,洞穴绘画等等,还有精心制墓穴和随葬品。4万到1万8千年前,农业开始问世,在这之前人类普遍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约3万年前,克罗马农(Cro-Magnons)出现,他们被认为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他们通过大量狩猎,肉类消费量上升,竟占总食物的50%。他们在开阔茂盛的草原上狩猎的大型哺乳动物,如猛犸象、马、野牛和驯鹿。他们还储存蔬菜以备严冬食用,他们的被服也有了改进。公元2万年前到公元9千年前被称为中石器
时代(Mesolithic),在此期间,弓和箭的出现,羚羊、鹿等中小型动物被广泛猎杀,与此同时,野生植物的种殖(包括小麦和大麦等谷物)和野生动物的驯化工作广泛展开。公元前1万年,人类开始了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这一时期以一系列“农业革命”为标志。农业和畜牧业在人类社会中正式出现,人口迅速增加。一般认为,智人的狩猎和采集式生活方式需要至少10平方米英里养活一个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仅需0.1平方米英里就可以养活一个人,效率提高了100倍以上。由于人口迅速增加,狩猎增多,加上冰川期结束,加速了许多大型物种的灭绝,而草原上的野草和谷物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些谷物和草本也成为人类的候选食物。绵羊、山羊和猪得到了驯化,人类还开始耕作,种植小麦、大麦、豆类、水果和坚果等作物,而肉类消费量大大下降。公元前5千年,农业已经蔓延到所有角落如欧亚大陆、中东、美洲等所有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农业的问世以来,人类的饮食结构再次发生了变化,植物对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大幅增加,从旧石器时代的65:35到新石器时代的90:10。
营养对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必将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与智力发育。500-700万年前的灵长类,如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小昆虫、蛋和其它小动物,他们的饮食中至少有95%的热卡是来自水果、树叶和秸秆等植物,其它的5%则
来自于小动物。单单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热卡的需求仍低得惊人,但膳食中纤维含量却大大超标,达每天200克(现代人每天20克左右)。古猿依靠结肠纤维发酵,可以产生超过50%的热卡。总脂肪摄入量,特别是提高血清胆固醇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大大低于现代人的水平,胆固醇的摄入量也非常最少。牙化石证据表明,人类与猿分道扬镳后,嚼磨食品,如坚果和植物种子,消费逐渐增加。这种变化可以增加植物脂肪(主要是非血清胆固醇)的摄入量,促进食物的吸收,同时还有其它次要营养效果。随着饮食中肉类的比例越来越大,人类得到的动物蛋白越来越多。饮食中的动物脂肪增加,不仅意味着额外的能量,同时也增加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智人(Homo sapiens)颅容量是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旧石器时代,通常人类获得他们能量的65%来自水果和蔬菜。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对谷物依赖增加后,水果和蔬菜的能量供给减少至45%或更少。因此,由水果和蔬菜提供的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大幅下降。新石器时代,谷物的比重越来越重,肉类的比重越来越少,其结果造成了W-6:W-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减少,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也减少了。工业化时期的饮食与石器时代相比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滚铣的使用减少谷物为基础的食品中的纤维含量,使纤维摄入量远远低于狩猎采集时代。冷压萃取技术促进的植物油(如玉米,向日葵,红花)消耗增加。牛肉和其它商品性肉类刺激了
畜牧业的发展,家畜成了动物性脂肪的主要来源,这种脂肪除作为能量外,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20世纪后期,工业化国家的流行食品包括大量商品化的成品食物。这类食品的自然属性和来源已经非常模糊,它们全部由食品厂生产。当代营养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热量,但享受高热量食品是有不利健康的副作用的,过度肥胖(hyperadiposity)和肌肉骨骼缺陷症,还可以诱发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总之,人类饮食的变迁大致是:从本草为主肉食为辅饮食,到肉食为主本草为辅,到肉食为主谷物为辅,再到谷物为主肉类为辅,最后发展到现在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值得一提的是,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推动智力进化的进化选择压力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动物肉类的长链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脑的发育也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活动与动物性脂质饮食成为人类特殊的精神营养(psychonutrition)。这种精神营养也许是人类脑容量扩展和智力发展的真正动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