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流程下的原型设计——你的原型真的有价值吗?
今天为⼤家分享的是来⾃UI中国会员- 南⼭可的「规范流程下的原型设计——你的原型真的有价值吗?」
前⾔
在前段时间翻译的IDEO出品的《以⼈为本的设计指南》中,正好讲到了构思到原型的阶段,恰好我在进修的IDF设计思维课程也到了原型设计部分,因此准备出⼀篇原型相关的⽂章,分享所学同时也曝露⼀些⽬前国内设计⾏业存在的⼀些畸形现象。这会是⼀篇⼤长篇,读者⼀定要做好准备。
标准设计流程下的原型
原型作为设计流程中的⼀个关键部分,被⼴泛应⽤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注意是各个阶段,⽽不仅仅是原型设计阶段。
重温⼀下,设计思维共有五个阶段,共情(理解⽤户)、定义(定义问题)、构思(构思⽅案)、原型、测试。如果你没有阅读我翻译过的往期⽂章,可能不太清楚。设计思维是IDEO(全球性的设计服务企业)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与实践输出的⼀份设计流程研究成果,其最初⽬的是⽤于解决社会级难题如教育、贫困等。后来被⼴泛的应⽤于各个设计领域,尤其是偏体系化的互联⽹产品设计中。这个流程涵盖了系统化思考设计问题的所有部分,只要你在尝试⽤设计解决问题,那么就能从这个流程中获得参考价值。
事实上,设计思维在海外设计教育中⼀般都是最早传授的关键课程,它教会我们如何系统化的思考及运⽤设计⼿段解决问题。
虽然原型阶段在设计思维流程中占领着⼀个关键部分,但原型并不被局限于某个阶段,⽽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设计阶段都能使⽤的⼀种设计⼿段。例如在理解⽤户的阶段,当我们进⾏⽤户访谈时,可以很轻易的使⽤草图等低保真原型来传达观点,进⼀步提⾼沟通效率。
规范流程下原型与测试的轮动机制
在规范的设计流程下,原型承接前期的调研⼯作并开启后续的测试⼯作,且原型和测试之前经常处于⼀个轮动机制下,即不断的修改原型并投⼊到新的⼀轮测试中。如下图。
理解——定义问题——探索⽅案——原型(拆解局部)——测试——原型——测试——最终原型(汇总)
我们的原型设计
⽽反观我们的原型设计,包括设计⽹站上传的设计师作品,及⼀些产品⼀步到位给出的原型,⼜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理解——定义问题——探索⽅案 —— 最终原型
举个简单的例⼦
我曾经对接过⼀个产品经理,很随意的把原型甩给设计师,要求设计师直接开始UI设计。事实上在这之前产品经理按照常规流程,发起了⼀次需求评审会,然⽽涉及到开发、产品、运营、设计、boss等多个不同职能不同⾝份的⼈同时介⼊的情况,此时的评审更像是菜市⼝吵架,体决策是⼀种极其低效的形式,⼤部分意见都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最终草草收场。
所以当我正式拿到原型后,发现原型从交互细节的遗漏、到布局混乱、再到信息架构混乱等多个严重问题。此时我不是应该考虑说⼀句MMP,⽽是应该思考这背后的流程有问题还是⼈的问题?是因为产品经理能⼒不⾜,逻辑思维能⼒不⾜,做事不严谨?有这⽅⾯原因,但只是其⼀,后来我发现,这是⼀种原型的滥⽤,这个产品经理并不理解真正的原型应该如何发挥在设计过程中的作⽤,可以说,当下很多设计⼈员包括PM并未真正理解原型这种⼯作⽅法,或者⽚⾯畸形的理解了原型设计。那么原型的真正意义和作⽤是什么?
⼀图胜前⾔,⼀个原型胜过⼀千次会议。——IDEO
原型的⽬的和意义
⼀句话概括:原型是所提出解决⽅案的简单实验模型,⽤于快速,廉价地测试或验证概念,设计假设以及其概念化的其他⽅⾯,以便设计师可以做出适当的改进或探索可能的⽅向。原型可以采⽤多种形式,⼿绘的草图或者精致的线框图。它们都能表⽰你的思考过程,都代表着你的想法。
正如上⾯所⾔,原型最本质的作⽤,也是它最⼤价值化的⽅向是测试与验证。事实上原型⽤于测试是原型概念最初提出来的⽬的,甚⾄这种⽅法⼀直融⼊在我们的⼯作甚⾄⽣活中。在你进⾏交流时是否会⼿舞⾜蹈甚⾄拿出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没错这就是原型的早期⾯貌,也就是草图阶段。
但在当下的互联⽹产品设计领域,原型更多情况下被拿来作为直接交付物,⽽且往往从想法直接跃进到⾼保真原型,中间的过程,原型测试的功能都被你吃了啊??原型⼯具确实成了产品经理、交互设计的基本能⼒范畴,但它们⼤部分⼈并没有正确使⽤原型这⼀⼯具。⼤部分情况下,个⼈判断、臆测成为了原型的主要依据,没有繁复的测试,没有持续的验证,更多的是来⾃对竟品的复刻,以及最常规的解决⽅案案例。
进⼀步,原型作为⼀种创建模型的⾏为,在我们花费宝贵的时间和⼈⼒去开发成熟的产品之前,原型可以作为⼀种低成本验证产品可⾏性及体验的途径,从基础的草图到线框图再到可交互的⾼保真原型,每个阶段我们都能持续测试、验证,直到我们确信,已规避⼤部分问题,可以正式启动产品的开发。这则是原型更具有效益的意义,即规避风险的同时节约成本。
在上⾯的案例中我讲到,产品经理设计的原型存在⼤量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他设计原型期间进⾏规避,如果从想法到草图再到低保真原型,仔细的思考⽅案,持续的与设计团队沟通验证,最终会规避百分之⼋⼗的问题,即减少了设计修改的成本,更有可能避免上线后修改的巨额成本。
那么原型具体有哪些⽬的?
01探索和实验
原型本质上是⼀种测试⼯具,因此探索功能或⽅向,实验⼀些想法是它最主要的⽬的。在开始具体的设计之前,不妨搭建⼀个简单的原型,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或功能,然后测试它,你不需要标准视觉质量的界⾯,甚⾄只需要纸上绘制的草图就能完成这个⼯作。
02学习和理解
通过创建原型来增加沟通效率,学习他⼈的见解,理解他⼈表达的观点是⼀个常⽤⽅法,很多时候⼈们并不知道它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放在它们⾯前,你来不及开发成熟的产品,但可以试着做⼀个简单的原型来展⽰你的想法。
03⽤户测试和体验
原型可以与⽤户或利益相关者直接接触,⽽不停留在⼝头上。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持续的收集更真实的使⽤体验,接触体验,从⽽为未来的设计⼯作提供依据。
04激励和推销
没错,在没有成熟产品之前我们就能通过原型来获得同事、⽤户、乃⾄投资者的认同,在早期及时的推销你的想法,以确保它真的能引起⽤户的兴趣,然后就开搞去开发真正的产品。
05交付对接
事实上,这是我们最常⽤的功能⽅向,即原型到视觉稿的交付于对接。但这只是原型的⼀部分功能,且相较于原型的测试和验证功能,它并没有那么关键。⽽现在,这个功能俨然快成为原型仅剩的功能了,在我们的⽇常⼯作中!
事实上,现在的产品经理或者交互及UI设计师,在逻辑思维及对产品的思考⽅⾯都有较⼤的提升,但逐渐的,⼤家过于
事实上,现在的产品经理或者交互及UI设计师,在逻辑思维及对产品的思考⽅⾯都有较⼤的提升,但逐渐的,⼤家过于盲⽬的信奉个⼈思考、个⼈判断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这就很容易陷⼊“习惯陷阱”,不会深⼊思考⽽是盲⽬的选择第⼀时间意识到的所谓最简单的⽅案、不仅没有创新,且容易忽略⼀些死⾓问题⽽造成损失。
越来越多的把⽤户挂在嘴边,在⾏为上却愈发远离⽤户,没有测试和验证,却以为⼼⾥认为的⽤户就是最终⽤户,⾃⼰的想法就代表⽤户,你不是⽤户,你甚⾄不是⽤户之⼀,你只是你。
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花费精⼒在那些令⼈振奋的新想法,集思⼴益并为实现这些想法进⾏计划-直到我们在启动它们之后才意识到,我们出⾊的设计没有吸引我们的⽤户。换句话说,我们以解决⽅案为基础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当它们错误时,则会导致⼤量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原型设计有助于防⽌这种情况。快速且频繁地进⾏原型设计是检验您的假设,了解⽤户并改善您的想法的最佳⽅法。原型可以是任何东西,从餐⼱纸上的草图到⾓⾊扮演:可以使您的想法切实可⾏的任何事物。原型设计有助于使⼈们倾向于采取⾏动(⽽不只是思考)和创造偶然性的机会,这是创造真正有⽤和⾰命性解决⽅案所需的创新⽕花。
当然,原型设计并不是永远那么尽善尽美,如果你陷⼊下⾯的⼏个误区,很容易好⼼办坏事,浪费时间等成本在⽆意义的原型⼯作上。
原型设计中的六个陷阱
01⽌于最简单的想法
我们习惯于把第⼀时间想到的⽅案当做最终解决⽅案,但⼤多问题都⽐表⾯上更复杂,⼈的⾏为⽅式,环境限制等因素可能会导致问题发展的和你期望的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原型进⾏测试和验证避免资源的浪费。虽然,很多时候都有⼀些市场上经过验证的⽅案,但设计师不应⽌于此,否则,设计没有进步,永远都是复制。
这⼀陷阱⼜可以被称为习惯陷阱,在《上瘾:让⽤户养成使⽤习惯的四⼤产品逻辑》中就提到过习惯的⼒量,我们长期以来建⽴的世界观认知,经验习惯导致我们产⽣下意识的⾏为和想法,其⽬的是避免过多的思考负荷,⽤最简单且已知的⽅式来实现⽬标解决问题,但这并不利于创新,也⽆法进⼀步提⾼效率或体验。
因此设计师必须逼迫⾃⼰推迟判断,避免迅速到解决⽅案的诱惑,⽽是持续的思考,去探索更多可能。
成功进⾏原型制作的关键之⼀就是通过多种模型探索不同的⽅法,规避可能的错误,汇集验证后的想法成为最终原型。
02:过于专注你的原型
ui设计师资格证怎么考不仅是交互设计师和产品经理,越来越多的UI设计师也开始在个⼈产品设计中使⽤原型设计⽅法,且设计师所创建的原型极其容易陷⼊过度设计的误区。类似沉没成本,在原型上花费的时间过多,认真处理设计细节,导致对原型过分专注,对其赋予更多价值,并因此⽆法放弃和及时修改。这导致设计师忽略原型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国内设计⼈员很少将原型⽤于测试的弊病。
因此,在设计早期阶段,应当快速制作原型(低保真),要求原型具有能够测试到的细节就⾜够,不要
投⼊过多精⼒,这样可以防⽌你或者你的同事过度依赖原型。沉溺于其中⽆法⾃拔,导致成本资源的浪费,及错误的版本上线。
03:浪费时间在讨论上
你应该避免的另⼀个问题是花太多的时间来介绍和解释想法,⽽花很少的时间来做事情以及解决问题。快速创建原型并证明它是否可⾏,若是不可⾏那证明这个想法存在漏洞,你将从中学习到⼀些东西。在对接和沟通时,如果感觉快要陷⼊持续的“我觉得,你觉得”的⽆意义沟通时,快速创建简单原型来辅助决策,验证想法的可⾏性。⽤原型进⾏解释,提⾼效率,避免⽆意义的沟通。
04:⽆⽬的的原型
创建完全⽆⽬的的原型是⼀种浪费⾏为。原型的意义在于测试和验证假设,测试我们的想法以寻求⽅案或解释。为了设计(视觉)⽽设计的原型很可能会缺乏重点,出现两种问题,细节过多(浪费时间)或细节太少(测试⽆效)。
在创建原型之前,请问⾃⼰:“我为什么要创建这个原型?”,请确保您有⼀个中⼼⽬的(即测试我的假设或测试我的解决⽅案的可⽤性等),然后构建您的原型就可以达到这个⽬的。
决⽅案的可⽤性等),然后构建您的原型就可以达到这个⽬的。
05:失败导致丧失信⼼
进⾏原型制作时,你会经常经历“失败”这⼀过程,尤其是在测试你的假设时,不可避免会经常出现失败的情况。失败会导致负⾯的⼼态出现,甚⾄导致设计急切的寻⼀个勉强凑合的⽅案。然⽽事实上,失败恰恰是原型的意义所在,它帮助我们验证了假设,避免了未来更⾼成本的错误。失败不仅仅是失败,更是学习机会。
失败越快、成功越快。—— IDEO的创始⼈David Kelly
我没有失败,我刚刚发现了10000种⾏不通的⽅法——爱迪⽣
将原型测试失败的想法重新构想成⼀种学习⼼态,错误和失败是成功的必然因素,将它们作为养料,共同促成最终的成功⽅案。
06:将原型视为浪费时间
通过不断为每个想法和假设构建原型,您是否会浪费时间?很多时候,不习惯“设计思维”的设计师和团队认为原型制作是浪费时间和资源。他们问:“制造原型会不会使我们慢下来?” “ 在我们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放在⼀起之前,我们会更好地专注于屏幕吗?”
虽然我们在前期花费了⼀定时间制作原型,但长远来看,通过原型设计,我们能够了解我们的想法是否会奏效,并能够进⼀步完善或调整它们……或者当我们意识到纸⾯上看似好的东西⽆法解决时,便放弃它们。从长远来看,我们将能够更快地到理想的解决⽅案,且能以更低成本实现⽬标。
IDEO⾸席执⾏官蒂姆·布朗(Tim Brown)最好地说:“他们放慢了我们的脚步,加快了我们的速度。”
如何选择合适的原型
原型事实上有三个保真度,虽然我们通常只会使⽤低保真和⾼保真两种规格,但原型的确有更细致的划分。原型保真度是指其完整性即详细的程度。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开发阶段,完整性有不同的标准。
⼀般可概括为三种保真度,即低保真、中保真、⾼保真。
低保真:低成本,粗糙可以快速构建的草图
中保真:稍微更详细,仍然粗糙但更接近实际⽅案,如纯线框图
⾼保真:更接近上线产品,⾮常详细且耗时。
低保真原型
低保真原型易于执⾏且成本较低。此外,它们所需的时间更少,对设计团队的“宝贵”程度也较⼩。(意味着不会产⽣沉没成本效应)这使您可以快速发展⾃⼰的想法,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遍历多个版本,⽽不会浪费很多资源。在项⽬的早期阶段,您应该主要使⽤低保真原型,在那⾥您需要测试许多假设。在此阶段,您可以使⽤低保真原型来消除解决⽅案中的主要问题,并评估和验证解决⽅案假设(即确定其是否满⾜团队的内部需求以及⽤户的需求)。
低保真原型可能包括草图,纸质模型,简单的情节提要、故事板类纸质原型。您将根据要创建的解决⽅案的类型来选择原型的类型。
那么何时需要低保真原型?当您需要快速廉价的进⾏测试并探索各种⽅案时使⽤。
中保真原型
在研究了⼀些早期模型并解决了最显性的问题之后,您应该退出原型设计阶段的分歧模式(发散思维探索⽅案),转向
在研究了⼀些早期模型并解决了最显性的问题之后,您应该退出原型设计阶段的分歧模式(发散思维探索⽅案),转向完善和测试更精细的细节。为了进⼊下⼀阶段的原型制作,您需要为原型添加更多细节和改进,使它们更接近最终产品。
由于上述原因,中保真度原型的开发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可能会更昂贵。这就是为什么在继续使⽤中保真原型之前,应使⽤低保真模型测试并消除⾜够的早期问题和假设。
何时使⽤中保真原型?当您需要使⼈们对解决⽅案或部分解决⽅案的外观有更好的了解时,并且当您已经测试并验证了⼀些早期假设时,请使⽤中等保真度原型。中保真度原型⾮常适合⽤于完善解决⽅案,同时仍为更改⽅向和测试选项提供了空间。这意味着它有丰富的细节可⽤于测试,同时仍然提供了设计师进⼀步修改优化的空间。
⾼保真原型
⾼保真原型是在继续执⾏解决⽅案之前进⾏的最后测试。修改的可能性较少,且将⽤于和开发及设计⼈员对接。它们允许以精细的细节准确表⽰解决⽅案的外观。更妙的是,它们可能包含许多预期的功能。⾼保真模型甚⾄可以包含所需的所有功能元素,尽管我们可能会使⽤不太理想的机制或技术来执⾏这些功能。⽐如使⽤视频或者可交互软件(principle)。
什么时候使⽤⾼保真原型?当您需要测试完整解决⽅案的所有动态特性并出于功能,视觉和体验⽬的对其进⾏分析时,请使⽤⾼保真原型。
所以,当各位设计师在设计提案中将你们的界⾯去⾊化⽽成的原型命名为低保真原型的时候,我想你该来这⾥重温下原型的种类这⼀科⽬。
原型有哪些常⽤⽅式?
虽然原型常⽤于测试相关的⼯作,但它的⽤途不限于此,事实上原型有以下主要⽤法,在设计⼯作中遇到对应的情景都可以使⽤原型来解决问题。(国内更多的将原型⽤于交付对接,这也是⼀个⽤法,⽽下⾯讲到的则是其他⽤法)
01共情原型
通过快速原型来理解⽤户,共情⽤户。使⽤移情原型可以理解问题以及⽤户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在对设计问题和⽤户有⼀些基础研究和了解之后,您会发现使⽤同理⼼原型是最好的。它们在帮助您深⼊探究某些问题或领域时⾮常有⽤。因此,在构建移情原型之前,您需要弄清楚您想深⼊探究⽤户或环境的哪些⽅⾯。然后,构建可以有效评估这些⽅⾯的原型。我们表述想法时写写画画的草图既是这种原型,⽤于理解和传达观点。
02测试类原型
这是原型最主流的⽤法,即通过反复迭代原型,来收集反馈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个满意的⽅案。事实上原型阶段的下⼀步就是测试阶段,测试的⼏个必要条件就是测试⼈员、⽬标⽤户、交付物(⽤于测试的产品原型)。
03决策原型
⽤于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盾想法,通过展⽰原型来和⼤家⼀起评估想法,并推动决策。将原型呈现给设计团队或者⽤户、⽼板,辅助决策。没错,有时候给甲⽅提供产品图的就是决策原型,⽤于提供依据以推动决策。
⼋种常⽤原型
原型本质是⼀种⽤于测试的模型,并没有完美通⽤的模版,你可以使⽤任何⽅式来创建原型,纸笔或者软件。下⾯提到的是常⽤的⼋种原型设计⽅法。
草图和图表
草图是最简单可⽤的原型形式,你不⽤追求太过精致的⼿绘技巧,只需要通过草绘的形式表达你的想法和观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