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学科教案设计模板
第1篇: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化学学科教案设计
教学能力之化学学科教案范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二.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探索实验、分析、对比、归纳、自学等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课前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
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五.教学过程:
[复习]液体分散系的分类方法及胶体的概念。
[展示]一瓶豆浆、墨水及混浊的泥水,观察。一会儿泥水变澄清。思考原因。
[板书]
2、胶体的性质 (1)相对稳定性
[阅读]P22第三自然段。
[学生实验]取烧杯盛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1mL~2mL。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观察所得红褐液体Fe(OH)3胶体。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展示]CuSO4溶液、新制红褐液体Fe(OH)3胶体、泥水。[提问]观察它们三者的外观。有何发现?
ui设计师资格证怎么考[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学生表述] Fe(OH)3胶体中不一条光亮的通道。
[提问]现在有泥水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如何将不溶性的泥土杂质除去?
[讲述]过滤即可到达目的,说明NaCl中的Na+、Cl可以通过滤纸,而颗粒较大的泥土颗粒无法通过滤纸,说明悬浊液的分散质颗粒大于溶液分散质。
[学生实验]过滤泥水与Fe(OH)3胶体,填表(课件)。(注意:胶体可透过虑纸)[板书](2)丁达尔现象
[转引]这种在光线的照射下,出现明亮的光路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经常出现。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等。
[观看幻灯片]图2-7 图2-8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正好适中,当光线照射时,一部分的光照射在胶体分散质颗粒上发生散射,被我们眼睛的观察到;另外一部分光线穿过颗粒,照射到后面的颗粒上再散射。所以在一条线上有无数个光源在发光,因此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明亮的光路。
[讲述]胶体除了丁达尔效应以外,还有的另外的性质,如布朗运动。
[讲述]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布朗运动。
[讲解]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板书](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讲述]胶体颗粒带电能使胶体更加稳定,不易凝聚,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我们除去胶体颗粒外面的电荷层,胶体将会很快因为相互吸引而最终沉淀下来。
[讲述]胶体稳定的原因: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②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思考]u形管中放Fe(OH)3胶体,通电后观察现象:
-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逐渐变浅,这表明 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板书](4)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阅读]科学史话与科学视野 [演讲]胶体与生活生产。[小结]略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1)除去水中碘水中的碘;()(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答案:1.(B)(D)2.(D)3.(1)萃取(2)过滤 [作业]P25
5、6 附板书设计:
2、胶体的性质 (1)相对稳定性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丁达尔现象
(3)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
(4)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六.教学反思
(以下赛优为您推荐关于本课相关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
关于胶体的定义
胶体的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ThomasGraham,1805—1869)提出的,他在研究各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性质及能否通过半透膜时,发现有些物质,如某些无机盐、糖和甘油等,在水中扩散很快,容易透过半透膜,而另一些物质,如蛋白质、明胶和硅胶类水合氧化物等,扩散很慢或不扩散。前者容易形成晶态,将其称为晶质;后者不易形成晶态,多呈胶态,他将其称为胶体。这种分类没有说明胶体的本质,因为胶状的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态,而晶质也可以变成胶态。直到20世纪初由于超显微镜的发明及后来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对胶体体系才逐渐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经典的胶体体系是高度分散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这种分散质粒子远大于一般经典化学所研究的分子,可以是胶态,也可以是晶质。由这一概念出发,胶体体系的不稳定、不易扩散、渗透压很低等不同于经典分子分散体力的性质,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解释。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定义中的粒子大小范围并非严格标准,实际上,粗分散体系有许多性质与胶体相似,所以广义的胶体常常把粗分散体系也包括在内。另外,粒子不一定在所有三维方向上都处在上述大小范围内,许多体系的粒子只在二维方向(如片状粘土粒子),甚至一维方向(如纤维)上处于胶体范围内,但 其体系同样显示出胶体的特征。
胶体为什么会有丁达尔现象。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
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第2篇:教师资格证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Teaching Aims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Vocabulary ….2.Target language …(grammar sentences.)
Teaching Method Audio-lingual methods.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Revision Task1: Dictation(听写)Task2: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 do something to revise the key knowledge.Step2 Presentation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the key vocabulary…say a sentence or two about each kind of : ….Step3 Listening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