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数据库导论
1.联系的类型:
一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实体集E1与实体集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
一对一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最多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实体集E1与实体集E2的联系是“一对一联系”。
多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实体集E1与实体集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
2.关系数据库中,数据操作包括查询和更新。
3.数据库系统用户主要有三类: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BA)。
4.能够完成E-R图与关系模式的相互转换。参考教材P17、P24。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基础
1.投影运算是对单个关系在列方向上的选择运算,其基本思想是:从一个关系中选择所需要的属性列重新组成一个新关系。
2.关系R经选择运算得到关系S,则S是R的子集。
3.关系的度=关系的属性个数。
4.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m,n,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数为mn。
5.SQL用NULL来表示空值。
6.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候选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
7.SQL数据类型LONG的字长为32位。FLOAT的字长为64位。
8.在关系中,如果一个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那么这个属性(或属性组)称为候选码。由关系的所有属性构成的候选码,称为全码。从关系的候选码中选择一个用来唯一标识元组,选择的这个候选码称为主码。
sql自学难吗9.把两个关系按照给定条件以一切可能的组合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关系,称为条件连接。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1.第三范式要求每个非主属性非传递依赖于码。
2.函数依赖的类型:
函数依赖:设X、Y为关系模式R的属性子集,如果R的任意两个元组对应于X的属性分量值相同,则对应于Y的属性分量值也相同,则称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例如,在关系模式R(学号,姓名,年龄,性别)中有:学号→姓名(学号相同可推得姓名必相同),(学号,姓名)→年龄(学号、姓名相同可推得年龄必相同)。
完全函数依赖:如果X→Y,但Y不函数依赖于X的任意真子集。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部分函数依赖:如果X→Y,且Y函数依赖于X的某真子集。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对于上例中的关系模式R,有(学号,姓名)→年龄,学号→姓名,故(学号,姓名)→年龄是部分函数依赖,不是完全函数依赖。
传递函数依赖:如果X→Y(Y不是X的子集),Y→Z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记为X→→Z。如果Y→X,则X←→Z。例如,在关系模式R(学号,班级,专业)中,学号→班级,班级→专业,故有学号→→专业。
3.第二范式要求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
5.能够将关系模式分解为3NF的模式集。参考教材P60。
6.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实质上就是概念的单一化。
7.数据流图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能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表达数据和处理的关系。
SA方法即结构化分析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采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系统。
8.关系模式的判断:
1NF:所有属性不能再分的关系模式。
2NF: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R是2NF。
3NF:R是2NF,且每个非主属性非传递依赖于码。则R是3NF。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
1.在关系数据库中,选择存取路径主要是指确定如何建立索引。
2.数据库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需设计数据流图(DFD)。数据流图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能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表达数据和处理的关系。在数据流图中,用符号“→”表示数据流。
设计局部E-R模型的关键就是正确划分实体和属性。
3.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称为数据库系统生存期。
4.对于两个实体间的1: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的原则:将1方的主码放到n方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中作为外码,联系属性一并加入到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型中。
对于两个实体间的1:1联系,转换关系模型的原则:只要在一个关系模式中增加另一个关系模式的主码,省略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模型。
5.DD即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对数据流图的进一步详细描述。它以特定的格式记录系统中各种数据、数据元素以及它们的名字、性质、意义及约束条件等。
6.聚簇,是为了提高某个属性(或属性组)的查询速度,把在这个或这些属性上有相同值的元组集中存放在一个物理块中,如果存放不下,可以存放到预留的空白区域或链接多个物理块。
7.E-R图中的冲突有三种: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8.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对数据流图进一步详细描述。它以特定的格式记录系统中各种数据、数据元素以及它们的名字、性质、意义及约束条件等。
第五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DDL、DML、DCL的含义:DDL(数据定义语言);DML(数据操纵语言)、DCL(数据控制语言)。
2.基本SQL语句:
CREATE| DROP| ALTER DATABASE:创建、删除、修改数据库。
CREATE| DROP| ALTER TABLE:创建、删除、修改基本表。
CREATE| DROP INDEX:创建、删除索引。
CREATE| DROP VIEW:创建、删除视图。
3.列级完整性约束是针对属性值设置的限制条件。SQL常用的列级完整性约束有:DEFAULT、NULL、NOT NULL、UNIQUE、CHECK。
4.视图是由基本表或已定义的视图导出的虚表。视图的作用:视图能够隐蔽数据的复杂性,简化用户的操作;视图可以对机密的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5.在关系数据库中,选择存取路径主要是指确定如何建立索引。索引的作用:可以明显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可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可以加快连接速度。
6.因为SQL语言与主语言具有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SQL语句可以产生或处理多条记录,而主语言一组变量只能存放一条记录。所以,使用主变量不能满足SQL语句向应用程序输出数据的要求。为此,嵌入式SQL引入游标,即为用户开设一个数据缓冲区存放SQL语句的执行结果。用户通过游标逐一获取记录并赋给主变量。
7.SQL语言提供了以下谓词:
BETWEEN…AND:介于两者之间
NOT BETWEEN…AND:介于两者之外
IN:在其中
NOT IN:不在其中
LIKE:查匹配的(支持使用匹配符)
NOT LIKE:查不匹配的
IS NULL:空
IS NOT NULL:非空
EXISIT:存在量词
NOT EXISIT:不存在量词
ANY:任意一个存在量词
ALL:全称量词
8.SQL聚集函数主要有:
COUNT:对检索的结果计数。
AVG:求检索出的某一列值的平均值。
SUM:求检索出的某一列值的总和。
MAX:求检索出的某一列值中的最大值。
MIN:求检索出的某一列值中的最小值。
9.SQL提供了二条语句实现数据控制功能:
(1)利用GRANT语句向用户授予操作权限。如:
GRANT SELECT ON ST TO PUBLIC的作用是:把ST表的查询权限授予所有用户。
(2)利用REVOKE语句从指定的用户处收回授予的权限
10.对基本表,能够利用SQL语句表达下列操作:
(1)利用SELECT语句实现基本条件检索;如:SELECT * FROM S WHERE Sno='20130134' AND Sex='男';
(2)利用DELETE语句删除元组;如:DELETE S WHERE Sno IS NULL;
(3)利用INSERT语句插入新记录;如:INSERT INTO S VALUES('20121256','王中','女',
19);
(4)利用UPDATE语句修改元组。如:UPDATE S SET Sname='赵萍' WHERE Sname='赵平';
11.创建表时,为了禁止某列属性值重复,需要使用UNIQUE约束。
12.条件连接实际上是在两个关系的广义笛卡尔乘积上进行的选择运算。
13.SQL数据操纵功能包括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种数据操作语句。其中,数据查询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统计、分组、排序、检索等操作;数据更新是指数据的插入、删除、修改等数据维护操作。
14.SELECT语句中对查询结果按列分组的子句是GROUP BY;排序子句是ORDER BY。
第六章:数据库保护
1.数据加密可采用置换的方法,即将明文字符按不同顺序重新排列。
2.ORACLE行级安全性由视图实现。
3.对数据类型的约束属于静态列约束。
4.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5.若只允许事务T读取和修改某数据对象,则必须为T加上排他锁。
6.ORACLE支持的角由数据库管理员定义。
7.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就是控制数据库,防止多用户并发使用数据库时造成数据错误和程序运行错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当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可能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因此数据库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事务T1修改某一数据后,将其写回磁盘。事务T2读同一数据。由于某种原因T1被撤销,这时T1修改过的数据已恢复原值,这时T2读到的数据称为脏”数据。
8.在多个事务请求对同一数据封锁时,总是某一用户等待的情况称为活锁。解决活锁的方法是采用先来先服务的方法。
9.SQL事务控制语句ROLLBACK的作用:回滚事务。
10.事务故障的恢复采取的主要策略根据日志文件,将事务进行的操作撤销。
11.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相对应,那么,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空或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实现参照完整性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外码能否为空值的问题。处理策略:根据参照完整性规则,定义外码允许为空值。
(2)在被参照关系中删除元组的问题。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的语义来选择以下处理策略:级联删除、受限删除、置空值删除。
(3)在参照关系中插入元组时的问题。处理策略:受限插入或递归插入。
(4)修改关系中主码问题。处理策略有二种选择:不允许修改主码(可通过删除元组后再插入新元组的方法间接修改主码)、允许修改主码(同时必须保证主码的唯一性和非空性)。
(5) 修改被参照关系的元组时的问题。处理策略有三种选择:级联修改、拒绝修改、置空值修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