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
中小学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
■张
帆
摘
要: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来实现对中小学生编
程思维的培养是当下教育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下,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探索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中小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以小学Scratch 编程、中学Python 编程学科为例,探讨编程思维对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生;编程思维;教学
引言:编程思维的核心既不是编程语言也不是数据结构,而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寻规律、建立解决模型运用算法来完成的思维形式。通过编程思维的培养,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拥有更加严谨的思维逻辑,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与计算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编程内容的分析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很少会涉及专业化的编程语言课程,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机中的软件,掌握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际引导意义。
而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逐步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锻炼。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引入编程内容,形成编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逻辑思维,就成为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探索。而基于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要素,在中小学所开展的编程课程内容又存在细微的差别。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学习使用Scratch 编程,中学用Python 编程,两者虽然就编程系统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编程思维的培养上,却具有一定的衔接性。
二、对于编程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编程思维的培养要将中小学区分开论述,不仅仅是基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的能力不同,也是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对于学生编程思维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一)Scratch 编程
小学主要使用Scratch 编程,Scratch 本身是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研发的一款少儿编程工具,这款编程工具相对于普通的编程工具而言,省去了对于键盘、英文的考核要求,而是程序命令的输入,就可以实现程序代码的编程。而程序命令与参数的设置,又是通过一个个积木形状来完成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便于接受、便于操作,也便于学习使用。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三点,一是对于问题的探索和启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基于编程平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创作,教师可以给学生
设置一个情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来完成,以游戏的形式完成对教师“语言指令”的具象化表达,进而逐步掌握编程中“条件”、“顺序”、“逻辑”等一些内容的理解。二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编程思维的提升奠定基础。三是对于程序的调式,通过调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具体到实际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编程设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修改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对于程序中的制定内容进行修改,形成学生心中的“bug ”,让学生到这些“bug ”并自主完成对“bug ”的修改,进而
学会在程序完成后要修正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能够快速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促使学生产生正向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来。
(二)Python 编程
Python 是一种相对而言高级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解释型、面向对象、动态数据类型的设计语言。相对于小学的编程课程,Python 编程更符合中学编程教学的具体要求,能够通过编写代码以及语法来形成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特点,即“简单”。该语言实际上蕴含了较为复杂且大量的函数库应用,本身作为一个脚本语言,“简洁明了”,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作为编程入门使用。
由此可见,在中学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应用型,相对小学的思维性,中学生需要借助编程语言的学习,来将问题“指令化”,将指令划分为若干个可执行的“剧本”,进而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学编程课是学什么的
整体来看,无论是Scratch 程序还是Python 语言,实际上都只是辅助学生形成编程思维并进行锻炼的工具,对于当下的教育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计算机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人工智能已然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和编程思维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基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编程思维的培养主要还是围绕计算思维来展开,在计算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整体培养,本文通过Scratch 程序和Python 语言,对于中小学编程思维的培养做了简要阐述,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探究,为编程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1]林惠兰.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编程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2018(15):126-127.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学校)
8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