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的可视化
作者:冯哲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7
        摘要: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不断挖掘,使新闻行业从原有固定模式向数据叙事模式转变。本文依据传统报纸时政新闻行业发展,总结了大数据时代下报纸时政新闻存在的弊端,并从以轴为时间,完成纵向梳理、标定地域,对比横向关系、解读内容,促使信息之间的动态互动进一步强化三方面,论述了报纸时政新闻的可视化解读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可视化
        前言:
        大数据具有多样化、数据信息量庞大等特点。其中,数据信息的庞大主要指大数据中信息数据处理量较大,并且日渐增长。一般来说,大数据时代下的报纸新闻主要包括图片、文本信息等。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之一,衬托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报纸中的时政新闻出现了弊端与优势共存的局面。
        一、大数据时代报纸时政新闻存在的主要弊端
数据可视化什么意思        时政新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国家颁布新的政策和发展方针;第二,国家信息的宣传工作;第三,地方性政策和发展方针;第四,舆论信息的引导,这几方面也是时政新闻的价值所在。但从目前我国新闻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开展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并不顺利,主要体现在语言太过僵硬化、公式化、概念化,导致读者对时政新闻失去兴趣。另外,很多新闻工作者在时政新闻撰写中抱着应付态度,导致时政新闻质量下降严重。时政新闻涵盖信息面广泛,可挖掘的信息量也较多,但如何从庞大的信息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时政新闻,一度成为新闻媒体为之困惑的问题。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时政新闻做出了很大调整,却没有让时政新闻的内容得到根本保证。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时政新闻工作者们在报道中加入了大数据,这一改变引起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合理应用数据图表来实现时政新闻的可视化,可以让读者们抓住时政新闻的关键点,对新闻进行全面解读,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
        二、报纸时政新闻的可视化方式解读
        (一)以轴为时间,完成时政新闻的纵向梳理
        传统新闻报道中强调即时性和真实性,让数据之间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快,并体现出逻辑联系。针对于数据新闻,主要是突出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新闻内容遵循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内容深度,对是什么进行分析。因此,轴为时间,以完成纵向梳理,在数据梳理基础上将时政新闻中的所有关系突出出来,以便于让读者理解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相关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时政新闻的可视化。例如,《广州日报》以时间作为主要突破口,严格按照官方媒体的报道情况进行,以轴为时间,获取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一年中发生的重大时政事件,并对其进行有效梳理,利用图表,将国家总理开展的一系列政务活动进行总结,向人民众展示了国家领导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足记,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易读性。
        时政新闻的可视化,要比单一的文字报道更加吸引人,在报道方式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大数据时代中,报纸时政新闻可以将单个时政新闻当做其中一个数据,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合理的关系梳理,对有效数据进行筛选,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时政新闻变得更加清晰化。这种方式打破了时政新闻的传统面貌,展现出一代国家领导者经典形象,突出其一心为公,永远以人民利益为主,让时政新闻既能遵循传统经验,也能实现吸引受众突破口的精确定位。
        (二)标为地域,对比横向关系
        通过地图与图表的有效结合,已成为时政新闻可视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厦门日报》为例,在2013年的一处头版部门,巧妙利用了地图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本土地区与其他省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可读性很高,赋予了时政新闻极强的说服力。在新闻可读化方式运用中,厦门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所在地区经济发达,之前时政新闻的版面大多以数字形式呈现,并不具有说服力,而且容易让讀者产生疲倦感,最终放弃阅读。另外,在时政新闻传统表述形式中,没有将相邻空间概念完整的体现出来。针对于上述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引入了可视化解读理念,在时政新闻中加入了相应图表信息,包括厦门地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柱状图等,以地域为标,收集邻省数据,通过横向对比,对不同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在一张平面图表上完成所有指示,让读者看后对新闻内容一目了然。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可视化解读有效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为读者提供生动、清晰等新闻消息,有利于时政新闻的传播,也能提高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促进新闻行业发展[2]
        (三)解读内容,促使信息之间的动态互动进一步强化
        想要让纸质媒体在网络中将静态数据转化为动态数据,首先要对信息图表的表现形式进行准确定位,这种表现形式可以代替鼠标点击功能。信息图表想要成为时政新闻中的内容,要将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动态互动进一步强化,这其中包括定位切口的有效强化以及交互性图表的建立等。静态交互图表的建立需要多种图表之间的相互配合,过程较为复杂,但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可行的一种方式。在发散式信息解读过程中,不同的动态信息可以通过纸媒形成有效的前后对比、相互叠加与关联等,最终将信息转移到网络平台中。例如,今年我国的洪涝灾害普遍,南北方皆有涉及,《人民日报》为了将受灾范围清晰表现出来,利用了静态交互性图表将受灾地区展示出来,其中运用到的图表形式多样,以图形、图解为基础,对洪涝灾区进行全方位发散式解读,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中,报纸时政新闻存在语言太过僵硬化、公式化、概念化等弊端。因此,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较高的时政修养,更要具备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思路,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时政新闻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如何打破传统,还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建平,马瑞. 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03):152-153. [2017-08-08].
        [2]卢长春,李秋华. 数据新闻实践国际前沿动态——2016年数据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 新闻界,2017,(04):41-47. [2017-08-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