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方式在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中贯穿西方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0-06-04T08:51:55.733Z  来源:《学院》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苏英
[导读] 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新课程标准将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
张苏英浙江省嵊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新课程标准将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与此相应,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所以,在高中新课标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各个方面给学生讲解和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同时还指出,借助非语言交际教学、英语第二课堂等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掌握英语语言。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新课程标准渗透英语国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09)10-0035-02
有一则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位初到美国的日本留学生将自己的面部化妆后去参加化妆晚会,误
闯进一个美国家庭,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而被杀。 “Freeze!”在这里的意思为“站住”“不许动”,在美国是尽人皆知的日常用语。想必这位留学生学过“freeze”的基本含义“冰冻”、“结冰”,但由于不了解该词在美国的文化含义,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如果这位日本留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得多些,就不会遭受这样的不幸了。由此可见,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对高中学生来说,从高中阶段开始他们大量接触英语语言材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这些英语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因素。《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见新课标将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
与此相应,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例如:
—— Do you want another drink?
—— _________.
A.I don’t think so. B.No way. C.Not at all. D.I wouldn’t say no.
该题选自 2009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浙江卷),答案为 D。考生若想答对此题,要清楚西方人交际表达方式,因此不可能选 A、B或C。浙江卷整张试卷语言材料选自英语国家经典著作、主流媒体和中学生经常阅读的书刊等,题材广泛,涵盖人文、社会、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等方面。由此可见,如果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因此,在高中新课标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各个方面给学生讲解和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同时还指出,借助非语言交际教学、英语第二课堂等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真正掌握英语语言。
一、在日常交际中体现文化
在交际中,说话人未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会导致交际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还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日常口语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使学生懂得交际规
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西方礼貌用语和互尊互让、平等待人的文化心理。英语中充满了 Thank you、Please这类礼貌用语。表示拒绝时,要说 I’m afraid、Sorry;西方人不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此很少说 You should do..,而代之以委婉用语,如 Would you mind doing..?在表达建议时西方人很少用祈使句,而用 How about doing..?主动提供帮助时用 Would you like me to..?因此,教师需要求学生牢牢把握“礼貌”原则,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西方人士交谈的规则。
其次,英美国家人士对年龄、婚姻、收入等问题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话题涉及个人隐私,询问个人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西方人的谈话禁忌,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做到尊重他人的文化。如教师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初期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 income;第二个词中 W代表 weight,A代表 age,R代表 religion,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weight的几种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二、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介绍文化
语言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最能反映英美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内涵。一个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很多是通过词汇和短语表现出来的,所以,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否则会在语言上犯严重错误,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是与某些名著有关,了解这方面的文中英语的词汇、习语、谚语等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完全对应,有的则只是部分对应。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如“龙”在我国被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的帝王的象征,炎皇子孙都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但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龙”却是像鳄鱼类的陆生动物,能够“喷烟吐火”,是具有四足的凶残怪物。又如中国人常用“眼红”一词来表示嫉妒,而英美人却用“ green-eyed”;再如英语中关于“狗”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常常用来指代人,往往隐含着褒情善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可真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每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
三、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
语法规则虽然是一些程式化的、约定的东西,但也包含有文化的成份。例如,英语中的格、数、性、体、人称、时态、语态、语气等
语法范畴都有强制性的运用规则,而汉语的语法则多是非强制性的,有时可以省略,这种差别可以从英语国家的历史、民族性格、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加以解释。虽然这些解释对于实际运用英语并不会起到很大作用,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语法规则,甚至可以为学习英语增添一些情趣。
教师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应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 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罢了。 “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是疑问句,实质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请求,按照西方人的风俗习惯,提出请求常用问句形式,以表示有礼貌。
四、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文化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NSEFC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涵盖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普等知识。因此,高中阶段文化教学应侧重文化知识教学,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掌握背景知识的多少影响其能否正确理解课文,有时甚至歪曲原意。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文化知识教学应扩大背景知识介绍,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国文化,培养学生对待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和观念。
例如高中英语 Module l Unit I Friendship 一课介绍安妮日记,文中谈到了“ Her family was Jewish. So they had to hide or they would be caught by the German Nazis”,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德国纳粹党要残杀犹太人。笔者便在课后安排他们观看《奥斯维辛》和《南京大屠杀》影片,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了其热爱祖国、发奋学习的热情。
五、非语言交际教学体会文化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包括肢体语言,主要有体态、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中也包含着重要的文化因素,如果不理解就会造成运用不当,使谈话双方感到尴尬,有时甚至还会引起麻烦的后果。因文化背景的差异,一种文化当中的所谓常识和习惯在另一种文化中往往会具有大相径庭的含义。例如,一种文化下的人表示同意的体态语“点头”,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会被理解成表示异议的举动。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 Body Language一课就专门讲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人们的“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见面彼此握手表示友好,而在俄罗斯、法国、阿拉伯国家男人见面都是彼此亲吻。
六、开设英语第二课堂了解文化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渗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作详细的介绍外,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能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特有的物品和图片等,让学生借此了解国外有关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人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英语经典影片、贴近现代英美人生活的电视短片,或是向他们推荐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英文读本等,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英美文化,加深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参观一个圣诞节的活动,发现圣诞节背后的宗教文化内涵。圣诞节是纪念性的宗教节日,届时西方人会举办许多祝福活动。圣诞节绝不只有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圣诞弥撒、罗马教皇新年文告、圣诞仪式等,这才是完整的圣诞,也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圣诞。学生只有体验到这些活动(如观看相关的新闻报道、专题片等)才能明白,圣诞节绝不只是一个有趣的节日,而是有着其浓厚宗教含义的节日。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对 Christmas的正确认识。此外,邀请中外英语专家做有关“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召开英语晚会等也是帮助学生创设多样化语言环境,学会正确运用英语语言的有效途径。
语言学家格林说:“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不了解文化,想要轻松地学习、熟练地运用体现该种文化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做到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又可以通过了解语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可能使其形成对待不同文化现象的正确观念,减少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或交流障碍。使学生不形成一些错误观念,如对自己的文
化妄自菲薄,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或对自己的文化妄自尊大,对外国文化排斥甚至仇恨,使两者互相贯通,共同促进。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2 陈申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
3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 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 宋飞 .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外语教学, 1998(2)
5 莫兰 .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