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场所检查表(卫生健康部门)
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名称: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地址: 场所联系人: 电话:
集中医学观察人数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要点 | 检查情况 | 复查情况 |
1.场所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居住生活区保持一定防护距离,远离污染源。场所规范划分“三区两通道”,分区明确、标示醒目。工作人员生活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半污染区、污物(染)通道等保持物理隔离,洁净和污染通道严禁交叉;设置防护用品穿戴专用间(区)、除脱专用间,内设监控视频;隔离人员等候办理入住手续处设置1米排队间隔线;高风险岗位与低风险岗位工作员的办公区(工作、会议、培训、核酸采样)、就餐区、住宿区独立分开(物理隔断)。医疗废物暂存间设置规范。 | 是□否□ | |
2.隔离房间通风条件良好,使用空调时,如有新风系统则全天运行;排风系统须正常运作,全天运行(如卫生间窗口与外界直接相通则开窗通风);房间配备足量的洗手、消毒物品;房间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带袋耳的黄医疗废物袋,房间内提供带盖式垃圾桶,桶内均套上医疗废物包装袋 | 是□否□ | |
3.在房间内醒目位置张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健康十必须》海报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包括:出现“十大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或其他身体不适时主动报告医务人员;约定取餐时间、扔垃圾时间;开门前先关窗,开门时间尽量缩短,开门前先通过门上的“猫眼”观察走廊无其他隔离人员时才开门取餐和扔垃圾;取餐时、开门扔垃圾时、办理解除隔离手续期间务必戴口罩;除取餐、扔垃圾、健康监测及医务人员要求外不开门、不到走廊散步、不串门。卫生间没有窗口或者窗口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可自然通风的,排气扇24小时通电排气;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窗口常开不关闭;地漏口定期加水并在不需要排水时用盖子遮挡压实密封,防止下水道气流反流进卫生间(房间)。 | 是□否□ | |
4.电梯内设置醒目提示,配备手消毒剂、防污纸,指引乘坐人员进行手消毒,取防污纸按电梯按钮。 | 是□否□ | |
5.组织区级人民医院院感科医务人员、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每周至少1次到隔离场所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巡查“三区两通道”规范设置情况,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废物处理等。 | 是undefined否□ | |
6.配置充足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心理医生、护理人员等。医务人员与观察对象不低于2:50的比例。配备必须的防护物资和医疗器械(含急救药品等)、医务人员能熟练操作并定期检查,熟练掌握心肺复苏(CPR)。 | 是□否□ | |
7.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重要岗位感染防控关键点技术指引》管理工作人员。 | 是□否□ | |
8.按《广东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第一版)》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污染、消毒、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现场教学与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做好记录。 | 是□否□ | |
9.工作人员须进行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后方可上岗(对已在高风险岗位工作但未加强免疫接种的尽快轮换离岗接种)。 | 是undefined否□ | |
10.首次参加隔离管理工作、轮休后或重新上岗的人员须核酸检测阴性(24小时内)后方可上岗(对于刚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次的,其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在其接种疫苗48小时后进行)。 | 是□否□ | |
11.建立驻点工作人员科学合理的轮换工作机制。店长、感控督导员等重点岗位人员不能频繁轮换(工作周期宜1个月)、轮换时做好交接工作。不得整批轮换新手工作人员上岗,可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 | 是□否□ | |
12.对工作人员建立信息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疫苗接种情况、日常健康监测等,逐日记录日常健康(体温、“十大症状”、核酸等)监测结果;根据工作人员的精神心理情况适时开展精神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并按评估结果进行干预。 | 是□否□ | |
13.高风险岗位人员与低风险岗位人员落实名单管理,在“一码通”上分类设置并及时更新。 | 是□否□ | |
14.高风险岗位人员(即进入医学观察区域接触观察对象及其污染物等人员为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送餐人员、清洁消毒人员、协助搬运入境人员行李进入客房的工作人员等)严格按“四件套”(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全流程疫苗接种)管理;其他不在高风险岗位名单内的人员原则上不进入医学观察区。 | 是undefined否□ | |
15.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严格实行“两点一线”管理(工作地点—居住地点之间点对点),签订《不接触社会面承诺书》(内容至少包括不参加大型聚餐、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保持1米社交距离等),报备往返交通路线、交通方式。 | 是□否□ | |
16.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每间隔1天检测1次核酸,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每7天检测2次核酸(间隔2天以上),及时录入“一码通”。进行核酸检验采样时首选采集鼻咽拭子。 | 是□否□ | |
17.隔离场所感控督导员日常在清洁区工作(使用绿工作证),负责整体感控督导工作,纳入高风险岗位进行“四件套”管理;非必要不进入医学观察区,进入医学观察区工作时按二级防护标准穿戴防护用品(使用红工作证),工作后采取7天封闭式管理,7天内健康监测无异常回归低风险岗位管理。原则上在医学观察区增设兼职感控督导员1名(大型隔离点至少按每200名隔离人员的比例设1名),负责医学观察区域各项感控工作的现场督导。 | 是□否□ | |
18.隔离场所感控督导员对工作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核酸检测采样、食物派发、清洁消毒以及垃圾收集过程等全程监控,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包括穿、脱防护用品等)操作,降低感染风险。感控督导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感控措施评估。注意监控:①高风险岗位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时的气密性检查,佩戴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等;②高风险岗位人员作业完成后除脱防护用品时,必须每间1人依次脱除防护用品,严禁多人同时在更衣间脱除防护用品。 | 是□否□ | |
19.高风险岗位与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不得串岗(严禁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进入医学观察区后返回低风险岗位工作并按低风险岗位人员管理)。 | 是□否□ | |
20.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务、送餐、消毒以及收取垃圾人员等)在进入医学观察区工作时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 是□否□ | |
21.按规定对环境物表、污水、空调冷凝水进行核酸监测。 | 是□否□ | |
22.送餐(送物)、健康监测(核酸采样)、收取垃圾不同步进行。 | 是□否□ | |
23.场所管理人员熟悉监督要点,明确消毒工作责任人,加强楼道、楼梯等重点区域的消毒工作,建立消毒工作记录台账,做好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包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74-2021)》中《表A.1预防性消毒过程记录表》的项目。 | 是□否□ | |
24.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垃圾,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规范打包后,外喷洒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再装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再消毒(逐/双层包装、逐层消毒)。 | 是□否□ | |
25.定期清理化粪池固体沉淀物,化粪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时有效氯40mg/L以上),消毒1.5小时后化粪池出口污水总余氯量达6.5-10mg/L,每天至少对污水余氯检测1次(工作人员对污水消毒及余氯浓度监测时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 是□否□ | |
26.医疗废物收运公司按时收运医疗废物,与收运公司做好收运交接工作并及时记录收运重量。 | 是□否□ | |
27.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后,所住房间应在48小时内完成消毒。阳性人员所住房间在其转运后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包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74-2021)》中《表A.2终末消毒过程记录表》的项目),同时对环境及物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监测;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 是□否□ | |
28.当隔离场所14天内检出3名以上阳性人员时,或新增关切变异株航班涉及多个入境人员,或可能出现隔离场所感染事件时,在岗的工作人员暂不轮换直至本批入境人员解除隔离。 | 是□否□ | |
29.工作人员在隔离人员到达隔离场所下车后指引其进行手消毒,然后戴一次性手套(工作人员协助进行或监督)。 | 是□否□ | |
30.指引隔离人员自取行李(确有必要的,由工作人员协助),小件贵重行李自带不离身,大件行李由工作人员先进行喷洒消毒。 | 是□否□ | |
31.确有需要时,工作人员协助入境人员取送行李。每协助1人后,工作人员对手、行李车进行消毒后再协助下一人。 | 是□否□ | |
32.向隔离人员派发入住指引和告知书,并指引隔离人员按地面1米间隔线排队等候登记入住,排队等候期间避免互相交谈;为避免人聚集,可先隔离(先入住房间)再办理入住手续。 | 是R否□ | |
33.对申请同住一房的人员严格按照要求甄别并按程序报批。(申请“同住一房”人员包括:四类特殊人员、三种特殊情形涉及人员、夫妻,且原则上只能一个陪护;均需提供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阴性证明,并由本人或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医务人员评估同意后由集中隔离场所负责人审批并向属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报备)。 | 是□否□ | |
34.不同批次航班的入境隔离人员,原则上不安排在同一隔离场所内的同一楼层。 | 是□否□ | |
35.隔离人员经过健康筛查后,实行分类管理。对患有基础性疾病史或可能危及生命疾病征象疾病的人员,安排在低楼层、靠近值班室的隔离房间,驻诊临床医生要予以重点关注,每日查房,增加随访次数,每天交接班时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对有高风险基础疾病的病人,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急诊、专科医生开展二线定期巡诊,每周至少查房1次。 | 是□否□ | |
36.对低风险国家或地区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为第1、2、3、7、12、14、15、18、21天分别检测1次;对高风险国家或地区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为第1、2、3、7、10、12、14、15、18、21天分别检测1次;上述第14天、21天采取平行检测,双采双检双试剂;其他分不同时段采样检测;第14天双采双检的采样工作上午完成,分送不同公立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同时采环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方可以解除集中隔离。采样时采集鼻咽拭子,单采单管。在进行健康监测、核酸采样等操作时,确保对面、隔壁房间门不同时打开。(如果疾控中心判定有密接人员等特殊情况时核酸检测频次及隔离时间按疾控中心要求进行)。 | 是□否□ | |
37.入住后第2天的核酸检查若检出有核酸阳性人员,同航班人员第5天加检1次核酸;隔离期间检出1例阳性或以上,同楼层所有人员当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不同楼层同一户型14天内发现2例或以上新冠肺炎个案的,该同一户型所有人员当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 是□否□ | |
38.对隔离人员每天2次(上午、下午)测量体温和详细询问有无“十大症状”(可通过如问卷星打卡勾选形式、电话询问形式、纸张填报形式等),及时录入“一码通”(上午监测结果最迟于11时前录入、下午监测结果最迟于19时前录入),记录齐全规范。 | 是□否□ | |
39.一般在入境人员入住时完成基础健康信息登记、流调,并在24小时内首次精神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同时第7天和解除隔离前1天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精神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可通过如“问卷星”、电话询问、纸张填报等形式),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分类处理,并及时录入“一码通”。(本土疫情的密接、次密接人员精神心理健康风险评估在入住后24小时内完成,可视情况开展第2、3次评估)。 | 是□否□ | |
40.加强对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监测。对从非洲、东南亚入境者(含经其他国家或地区中转入境),在第1、14天开展末梢血疟原虫抗原检测。做好隔离场所及周边蚊媒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 | 是□否□ | |
41.规范转运诊治。对初检阳性者(含海关检测)立即“复采复核”(核酸、抗体同采同检,使用不含裂解液的采样管采鼻咽拭子3管、口咽拭子3管;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血3管,每管5ml)。对复核结果仍为阳性者立即联系市四医院“转运组”转运(转运前指导阳性者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对有“十大症状”者及时采样检测核酸,对核酸阳性者立即联系转运,核酸阴性者增加检测频次;罹患其他疾病者经驻点医务组评估确有需要的,闭环转运至南海区人民医院或顺德区人民医院诊治。 | 是□否□ | |
42.房间门口隔离人员抛弃的垃圾每天收运2次,每次收运完毕后,对收运路径(包括电梯按钮等)进行1次消毒处置;所收集到的垃圾放入医疗废物收运公司提供的黄周转桶内(对于新入住人员,在未获取首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信息前原则上暂不对其产生的垃圾进行收集)。 | 是□否□ | |
43.隔离期间检出1例或以上阳性入境人员时,隔离场所管理层开展内部风险排查(排查在场所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性)并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 是□否□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