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健康信息统计工作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2022年卫生健康信息统计工作情况和2023年的安排部署,作如下报告。
一、充分肯定信息统计支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回顾2022年,我们面对YQ防控和事业发展双重重压,以智慧化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攻坚克难、
奋勇前行,信息统计取得显著成绩。一是信息化助力YQ 防控科学高效。我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支撑YQ大规模核酸筛查“采、送、检、报”全流程业务,全市X家核酸检测机构、家疾控中心、辆核酸检测车LIS 系统与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完成接口对接,上传核酸检测结果万人次,1小时内上传率达%,共享核酸检测结果信息达人次。二是信息化助力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全市大力推进数字化医院向智慧化医院转型,不断升级完善电子病历系统,规划建设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智慧应用,创新建设“5G+”急救、影像、护理,建成家二星级智慧医院和家一星级智慧医院,医院服务能力、诊疗效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1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使用统一的基卫信息系统、健康档案云平台,积极拓展应用中医馆平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家庭医生签约等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全市建立个远程影像协作网、个远程心电协作网,累计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等服
务余万例次。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实现了基层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信息化助力众就医体验不断改善。针对众就医“一院一卡、重复办卡、互不通用”的烦心问题,统一发行420万张居民电子健康卡,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得到市委、市政府、省卫健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家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通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线上报告查询等服务,智能导诊、候诊提醒、自助开单、电子发票等新功能不断上线,患者平均等候时间降低至30分钟以内,有效缓解就医“三长一短”问题,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市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家三甲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到三甲医院的线上问诊、续方开药以及送药到家等互联网诊疗服务。四是信息化助力行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积极打造“智慧卫监”综合监管新模式,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建成市级医疗“三监管”平台,建立闭环稽核运行机制,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筛查,实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全程、动态、精准监管,全市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推行“互联网+医废监管”,建立市级医疗废物在线监管平台,实现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流转、运输、暂存的全过程、无死角、全天候信息化动态实时监管。五是统计分析助力卫生健康科学决策。全市按照“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的要求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责任体系,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统计数
据质量审核,确保数据客观、真实反映我市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成效。不断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应用,依托四川省统计数据采集与决策支持系统,对比分析全省、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绩效
考核、专科发展等方面特亮点,准我市发展劣势和问题,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提升全市医院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信息化统筹谋划、互通共享、应用发展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各单位统计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适用性差,统计人员填报工作量大,多头填报、重复填报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思想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全市的信息化发展缺乏统筹谋划,建设管理分散,业务系统林立,整合共享不到位,距离“一盘棋”“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发展要求差距较大。部分单位思想上消极被动,虽然实干有余,但守旧居多、闯劲不足,既无前瞻统揽、纵横联动的顶层谋划,也无多元投入、激励约束、风险防控等保障机制,个别县区信息化发展暮气沉沉停滞不前,机构信息化建设差异显著。
二是建设投入保障不到位。县级财政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到位,智慧医院、集成平台、互联互通测评建设推进迟缓,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难以立项,已建平台项目(如,县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日常运维、功能升级和安全测评费用无资金支持,信息化高质量发展难以持续深入。
三是建设应用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各业务科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服务管理创新和事业发展的意识
意愿不强,主动参与信息化项目设计、建设实施、应用管理的深度力度不够,与信息化创新应用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全市信息化建设“推进艰难、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现象仍未根本改观;信息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能力水平有待改进提升。
核酸结果查询平台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三县没有信息中心,信息统计股也仅1-2人,除负责信息、统计职能外,还承担着项目管理、基药管理或监督执法等工作。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没有设置统计专职岗位,统计人员大部分是兼职,由于任务繁重,统计人员变动、流失现象频繁。全市5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信息骨干人员有转岗、混岗、调离或跳槽、辞职情况,缺乏信息领军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既懂医疗卫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招不来、用不好、留不住”现象普遍。互联网医院服务与绩效、职称挂钩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与数字化流程重塑、服务模式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动2023年卫生健康信息统计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和众新期盼、党委政府新要求,我们要以“四化建设”为统揽(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统筹集约、共建共享,重点推进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夯基,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一要优化信息共享传输通道。我们要围绕“打通信息
孤岛、破除数据烟囱”这一重点、难点任务,推进全省远程医疗“一张网”向机构拓展、向基层延伸,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托5G 智慧影像专网、基卫专网接入全省远程医疗“一张网”,加快疏通市县之间、机构之间、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大通道。
二要推进市级全民健康平台升级。我们要依托智慧城市项目加快升级市级区域全民健康平台和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中心,汇集卫生健康行业数据资源,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湖。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和利用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行政决策、医院管理、临床科研、患者服务提供数据赋能,激活健康医疗数据应用价值。
三要强化信息标准应用。我们要坚持标准先行,强化标准应用,推进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集成平台等建设标准规范落地落实,从数据生产源头提升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质量水平,X医院要示范提升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能力,力争在2023年度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中,达到4级乙等水平。
(二)聚焦便民,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
一要大力发展一批互联网医院。YQ期间,我们集约高效建设了一批互联网医院,有序合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全市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积极开放医疗金融资源,以“整体打包、机构分担、共建共享”的模式,支持建设X区域互联网诊疗平台项目,以入驻政务云平台的方式,集约建设互联网医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