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
作者:朱子丹
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26期
    上世纪90 年代,德国职教界就曾高度关注过“引导型教学法”。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一个完整的行为活动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收集信息、制订计划、选择并实施方案以及完成信息的反馈和成果评价,需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随着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时,要精心打造适合现代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只有在有效任务的推动下,才能启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首先要注意任务的吸引性,所设计的任务要能够综合应用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制作一份宣传材料,通过任务设计,自主合作完成任务,重在引导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EXCEL 中对数据的计算、统计等功能。在EXCEL 数据统计中,教师可以运用流行的网络热点,如非诚勿扰男女生支持率、NBA 比分等。其次,在打造任务时,要尽可能利用多媒
体信息技术。比如,计算今年伦敦奥运会各个项目金牌总数,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子任务中以获奖运动员照片为背景图片。第三,在打造任务过程中,要做好任务模块化设计,将计算机任务教学逐步推进,具体来说,任务的模块要合理,难度要适宜,任务要突出重点。此外,反思与总结也是任务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让学生制作宣传材料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使用Word 表格计算,教师通过反思与总结来发现学生学到哪些方法及存在哪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性,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教师在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时,应遵循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先模仿后探索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个性的良好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也应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当好学生的“向导”和“咨询师”,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Photoshop”中“图层”的内容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法,只会是用单一的方法来表现,既跨不出课本的条条框框,也走不出课堂,无法唤起学生寻生活中其他案例的积极性。为此,可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借助一些新奇、好玩的画面互相遮盖来表现不同的图层,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照着课本上的例子“模仿”操作一遍,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对图层的理解,联系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画面或例子来尽情表现图层。改进后的教法,可以唤起学生的体验和观察意识,并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多样化的图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图层概念的
认识。同时,教师可乘机带领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分析图层的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图层的特征创作画面。学生的创作激情一下被点燃,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跃入眼帘,学生都竞相展现着自己的美妙构思。
    三、实施课堂绿评价,激励学生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评价本身是一门艺术,是学生体验成功、不断进步的有效手段。绿的评价应该注重过程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要发挥评价的表扬激励、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创新。例如,学习完PowerPoint 的内容后,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合作态度以及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四种评价方式,其目的是通过个人自评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组内互评体现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合力作用,通过组间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评价别人,教师点评则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任务完成中各小组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接受提醒与引导,在点评中不断收获进步与自信。
    四、结束语
零基础学电脑制作表格
    综上所述,行为引导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收集信息,感觉所要学习的知识及未来的工作环境,自主合作完成任务,积累实践经验,旨在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总结和反思,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之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