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中国江南地区的繁荣与近代化失败
作者:钟溢
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6
        18世纪并驾齐驱的核心区中国江南地区和英格兰地区,在18世纪之后的道路却截然不同,英格兰利用自己的优势摆脱了原始工业化的桎梏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本文将对18世纪的江南地区和英格兰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寻这两个地区在18世纪共有的繁荣景象和在此之后走向不同道路的原因。
        关键词 江南地区 英格兰 繁荣的18世纪 近代化的失败
        18世纪,中国正处于大清王朝的盛世之下。历经三代,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繁荣。而在西方,一系列的变革也正在发生,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开展,改良蒸汽机面世,法国大革命爆发。然而,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世界的两个部分,却在之后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未来。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最为繁荣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整体情况与工业革命的中心英格兰的对比,阐明18世纪之后大分流的产生。
        一、江南地区的繁荣
        江南地区,既是一个地理区域,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文化区域。就明清时代而言,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江南地区,合理范围应是今苏南浙北,与本来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致相若。[1]
        本文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江南地区的繁荣进行分析:
        (一)人口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处于长期而稳定的增长状况下,这一地区一定处于一个繁荣而稳定的时期。1680年,江南地区的人口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明朝顶峰时期的数量。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人口大约有2000万,之后江南地区的人口一直以0.3%的速度均匀增长。到1820年,人口数量大约增长到3653万。[2]
        而直到1850年,英格兰的人口增长率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此时,英格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而在18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王国总人口数不足1000万。就人口而言,英格兰地区并无江南地区繁荣。[3]
        (二)城市化率
        城市化水平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另一个数据,高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繁荣的表现。据李伯重的推断,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整体城市化水平达到20%,在18世纪,江南地区大约有700万城市人口。[2]这一数据与里格力得出的18世纪英国城市化比率基本相同,1670年,英国城市化比例为13.5%,这一时期略不及江南地区,而到1750年英格兰的城市化水平为21%[4]与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基本持平,在整个18世纪我们所比较的两个地区其城市化水平应当是基本相同的。
        (三)代表行业
        纺织业是18世纪江南工业中最大的部门,从产值和从业人数来看,这一部门的规模仅次于农业。
        就生产规模而言,1850年整个江南地区的棉布生产量达到10000匹,两个世纪江南地区的棉布生产量翻了一番。[2]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同样发展迅速,明代后期江南四职业的生产规模大约为54万匹,而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扩大到1400万匹,增长达25倍。
        1785英国棉布生产量仅有4000万码。[5]尽管在1850年,这一数字飞速上升至22500万码,然而在整个18世纪,江南的棉纺织业生产量远远高于英格兰地区。
        也因此,在这一时期,仅从纺织业来看,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并不弱于英格兰。
        二、江南地区的失败
        然而,在18世纪之后英格兰和江南终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本文将对这些失败进行一些分析。
        (一)增长模式
        近代经济的增长模式分为两种,斯密型动力和马克思型的动力。斯密提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较高生产率。而这种动力,正是18世纪江南地区发展的动力。18世纪,江南地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经济作物的大面积增种和手工业的发展。尽管这一地区的农业种植依旧以水稻为主,然而水稻的生产量已然自给不足了。
        马克思型动力,则是指通过扩大再生产,改变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迅速扩大生产资料生产所占比重。英国工业革命无疑是这种增长方式的典型表现。
        单一依靠扩大手工业分工无法使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观察江南地区18世纪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地区轻工业发展迅速,而重工业的发展可谓寥寥,在18世纪有所发展的重工业可能仅有造船业一种。[2]
        (二)煤与铁
        煤和铁的应用是评价经济很重要的标准。尽管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中国就有就有把煤提炼成焦炭用于炼铁的记录。然而一直以来,煤炭在江南的使用一直是小规模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在于煤炭的输入费用极高,江南缺煤,所用之煤大多来自山东,成本之高自不需多言。第二则是因为大量的人口使得人力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动力源。煤炭在这个时期的江南并不必要。
        而英格兰的早期发展,与纽卡斯尔煤田的开发不无关系,到18世纪末,这一煤矿的年产量已经突破200万吨。煤炭的大量使用为英格兰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德比郡的啤酒业、整个英国的钢铁业,都是这一煤矿开发的受益者。[6]
        另一个问题是铁,铁作为重要的材料,也受到中国的重视,然而从13世纪开始,中国的
铸铁行业就不再有所进步。虽然英国的钢铁质量直到1780年才赶上中国的钢铁质量,却后来居上,远远地超过了中国。而且中国本身是一个贫铁国,铁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逊于奔宁山脉的。
        煤与铁的缺失,代表着能源和材料的落后,没有能源和材料,重工业的发展自然无从谈起。
        三、总结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在18世纪,江南地区与英格兰相比丝毫不落下风,人口的数量与平均寿命、人员的生活水平、城市与工业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然而,由于自身条资源禀赋的不足和应对的不当,终究没有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现今,我国正处于现代化阶段,熟悉一些那个时代的历史,应当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1.
        [2]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92-
        400404-41738-40.
        [3] B.R.米切尔.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E.A.WrigleyPeopleCities and Wealth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Society.162.
        [5] 布罗代尔.15-18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关系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M].664.
        [6] Braudel Fernand.The structures of everyday lifeThe limits of the possible.Trans.Sian Reynold.New YorkHarper and Row1981410-414.
        [7] 彭慕兰.大分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8]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J].历史研究,2001.
        [9]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的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