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关系 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法两国封建王朝为争夺法兰西领地而进行的长达116年的旷日持久战。这场战争对于战败英国来说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但它同时也给英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它促使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实行宗教改革、推行英语,认识到了英吉利与法兰西的区别,最终形成了民族国家;在经济上,它给英国带来了经济上的转型,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并推动了日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它使英国议会制度更为完善,国家机器大为加强,为英国日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做了准备;在军事上,它推动了英国武术装备和战术思想向前发展,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终结,并使英国人认识到了海权的重要性。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本文试图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在经济、政治制度、军事上的进步性来浅析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百年战争  英国  影响
百年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争夺法兰西的领地而进行的一场长期战争。这场战争,从1337年打到1453年,历时116年,可谓旷日持久。不论对英国还是法国,它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在经济、政治制度、军事上的进步性来浅析百年战争对英国
的影响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百年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我们讨论英国,最根本的前提是它的存在性。然百年战争之前,英国人并无多少民族意识可言,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当时的英国并不是一个国家。战前的英国人并没有深切的认识到他们与法国人的差异,英吉利、法兰西不是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国家出现,它只是一些地理名词。在当时,英国人的概念都几乎没有形成,这也是他们没有民族意识的一个原因,当然了,还有两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宗教也由法国人控制、语言还未推广。这样的一个民族。是很难有自己的意识的。
但是,长期的战争却哺育了英国人的民族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与法国人的差异。中世纪罗马教廷是统治西欧的“大一统”基督教会,而当时欧洲已经存在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因此当时的人们毫无民族感情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和长期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集团;要么是对基督教的顶礼膜拜。人们对封建原则和宗教信仰的认同感,掩盖了民族的亲和性,抑制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从整个欧洲看,英法两国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因为自诺曼征服后的很长时期内英国的统治者大多为法国人,在亨利六世时,甚至出现了英法共戴一
王的局面。直到百年战争之前,英法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而这些,都使英国人的民族意识模糊。但因为两地长期相处,多少会有摩擦,英国人又有一定的民族意识萌芽存在。百年战争,很快使英国人站到了法国的对立面,以英吉利海峡为地理界限,英国人明确了自己与法国人的区别。这场战争虽然是英国攻打法国,但在英国却产生了严重的仇外情绪:“在对法作战几十年后,仇法情绪很普通,而且只有法国人的仇英情绪可以匹敌”“这国的人民把法国人视为宿仇,而恨入垓心,且常把我们法人叫做‘法兰西混蛋’及‘法兰西狗’”,这样的共同心理和共同的对外情绪,使得英国人有了共同的感情基点,割裂自己与法国的情感联系,产生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而这些,又都有利于英民族国家的形成。
我们说英国人是一个民族,那么它肯定得独立于其他任何民族,有了民族意识还是不够,因为战前的英国并不流行他们自己的语言——英语。“自诺曼人入据英吉利以来,学校儿童不准用祖国的语言,而必须使用法兰西文以为讲解谈话的媒介,上等人的儿童在摇篮时期起亦即习为法语”“无论是在首都伦敦还是巴黎,法语都是英格兰上层阶级的语言”,显然,在战前,法语和法国人一样,盘踞在英国,战争激发了英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那些被法国国王剥夺了地产的贵族和骑士越来越意识到了不能再与法国人为伍,不能再做他们的附庸了,于是,在英国开始抵制法语。首先是官话禁用法语,波瓦迭战后的第六年,国会通过了一法
律,宣告法语为本国不习知的语言,令法院的辩护及宣判悉用英吉利语言表达;学校也重英语,“学校的教材,以英语代替法语为讲解之用”“在英吉利的文法学校中,儿童已舍法语而用英语以为讲解之用”;社会上也掀起“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谴责,英格兰应该是英国人的”之类的爱国口号。不难看出,战争使得法国人和法语都难以在呆在英国,它们被驱逐出了英格兰;与之相对应,英民族自己的语言正在形成。
民族意识的觉醒、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地域、共同的心理素质及稍后谈到的共同的经济生活,使得民族萌芽产生并发展,到15世纪开始形成英吉利民族,同时出现了民族国家。这对于战败的英国,无疑是最好的补偿。
                       
在经济方面,百年战争也给英国带来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不管是哪个国家,经济一定是其存在的重要基础。英法对工商业发达的佛兰德尔的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战事的发展。为取得佛兰德尔纺织品生产城市的支持,爱德华三世曾在地底国家征战。但是的佛兰德尔需要英国的羊毛,英国又需要佛兰德尔的纺织品,因而,它们
之间有很强的经济联系。这种互有利益经济联系却被百年战争打败了,英国的羊毛无法再大规模的畅销大陆。面对堆积如山的羊毛,英国人开始发展起来自己的纺织业,扩大了本国对羊毛的需求。“英国工商业在15世纪也有很大的发展,过去以出口羊毛为主,转变为了以出口呢绒为主”,而这正说明了英国的纺织业在发展,它从一个重贸易转变为了一个重工业国;从一个出口原材料的国家转变为了一个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国家。从内衣决定外因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个好的趋向,对外的依赖性过大,本来就会带着软弱性和妥协性。事实也正是如此,之后英国纺织业的发展迅速,使得羊毛供不应求,促使了“圈地运动”    的到来,而圈地运动又为英国积累了资本,催生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总之,它是有利于英国经济发展的。
在百年战争第二阶段结束后,英国爆发了瓦特·泰勒起义,这场农民起义带着“人人平等,土地归大家所有”的主张,打的轰轰烈烈,使得反对封建贵族的思想深入人心。虽然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英国的农奴制也不可能再存在。同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大批的英贵族和骑士在战争中丧生,致使大批农奴获得解放。到15世纪时,绝大多数人口已经是自由的耕农,农奴制分崩离析,这都是有利于英国经济发展的。
战争所致的领主经济瓦解、大量农奴解放以及当时的黑死病流行,均使得人口锐减,还有大量的人被战死,这些因素,使得英国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可耕地,租金下降,农民也有了提升地位的机会。“田主及管事人正进退维谷之境,一半的自领地及一半的纳租地俱无人耕种……人烟断绝……而劫余的农民则方在反抗旧有的法律习惯,有时且对经济上可能的制度,亦加以攻击。”“在黑死后的首一个世纪因劳工缺乏而工资十分高贵”。这些,都发映了英国农民对经济的要求及在当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它还是有利于英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而大量自由人的增加,又为英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推动英国工业发展。
经济完成了从出口羊毛到出口呢绒的转变,呢绒生产由城市扩及到来农村,通过包买商把个体家庭手工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资本主义渐渐取代了自诺曼征服后的封建主义,催深了英国之后资本主义来势凶猛的发展浪潮。
因而,在经济方面,百年战争对英国最大的意义就是促使经济转型和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经济的变化,英国的政治制度也产生了极大变化,有了很大发展。
早在百年战争之前,英国的议会就已产生。从1265120日西门召开新议会使得议会产生后,英国的议会制度就在不断完善。1259年,为征集钱财对付同法国、苏格兰和威尔士打仗所需费用而召开的“模范会议”,又使得议会权利大增,制度进一步完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