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现状及其保护性开发研究
作者:张琳 曾琼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
摘 要:苗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传播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苗族的民间信仰和审美观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苗族服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只有对苗族服饰文化实施保护性开发,以开发为目的,以保护为手段,实现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之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时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本文通过对苗族服饰现状的分析,发现苗族现存问题,提出保护性措施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苗族服饰;变迁;保护性开发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4-0196-01
一、湘西苗族服饰现状
(一)湘西苗族服饰简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苗族约占33%以上。在湘西州这块有限的地盘上,长期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吸收,最终形成了一型(湘西型)、三式(花保式、凤松式、吉泸式),即传继了苗族服饰的母题,又独具多个苗族支系服饰的风采,这在国内其他苗区是不可多见的。
(二)苗族服饰变迁
1、传统生活服装日渐礼服化,逐步脱离现实生活。
由于当代服饰的简便与款式多样,湘西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不穿或少穿自己的民族服饰,而仅仅作为一种礼仪性的服装在庆典祭祀中使用。
2、服饰材料突破本土化,日趋多元化。
灯芯绒、平绒布不仅取代了自织的格纹布、花线布、平纹布,而且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常用布料。传统抽丝和染的绣花丝线也多为上海、杭州等地厂家生产的现代化纤线取代。本地自产布料、丝线等使用率大为降低,甚至逐渐消失。
3、传统手工技术落后,要想大量生产民族服饰,只得将现代技术和机器加入到民族服饰的制作当中。
随着化学原材料和先进纺织材料的进入, 使传统的棉花、蚕丝、织布、染料等传统手工材料制作活动减少, 而设计到服装制作的相关加工行业也开始减少,随之而来的,便是原来传统落后的服装制作方式被现代自动化制衣技术所取代。
二、苗族服饰不能推广的原因
(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影响, 使苗族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不再是小农经济,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各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苗族服饰在和汉族、世界民族的融合中发生了转变,苗族服饰已不再符合大众化的审美需求。
(二)制作过程复杂,制作时间长
苗服的制作需要制作人懂得的技艺有:点、工编织、十字刺绣、挑花、盘花。而制作一件苗服需要几年的时间,苗族女子从出生开始,母亲就帮她准备嫁衣。到了现代,苗族女子一般不愿意花几年得时间来制作一件衣服。
(三) 现代服饰的影响
现代服饰简单大方、样式艳丽,款式多种多样,而且机器大批量生产,使价格非常便宜。
三、苗族服饰的保护性开发
(一)更新设备和改进技术
湘西的传统苗族服饰, 大部分采用的是自织自染。一套简单的苗族服饰需要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再到刺绣、蜡染、裁制,工序复杂、所需时间长,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 可以以手工现代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引进设备,提高制作效率。
(二)加强苗族服饰图案的认知力度
南通网站制作公司 苗族服饰图案多种多样,有“抛功拨”——袖花。如“抛学啸棱”,汉意为“绫销红朵花”;“抛西勒拉学棱”,汉意为“小红朵蛇皮花”;抛声给学玖丢嘎”等四十余种服饰图案组成,为加强湘西苗族服饰的认知力度,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车身或车旁附以苗族服饰的花纹、图案。
2、针对旅游旺季及节日时节,政府适当地向游客或市民发放一些关于苗族服饰纪念卡片。
(三)与外来文化相结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的继承,推陈出新,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而至世界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苗族服饰自己的路子。
(四)保护和培养民间艺人
文化的传承、发展、壮大,无不和人息息相关,离不开人这一载体,传承人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起到了重要性的作用,保护和培养民间艺人迫在眉睫。
1、以政府起带头作用,企业加以辅助,民间组织及个人几方面共同
对于那些苗族服饰传承人及从业者建立健全档案机制,制定符合民间艺人切身利益的保护方案,设立民间苗族服饰专项基金。
2、开展有创意性的活动,提供场合使民间艺人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示自己的个人价值。
(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苗族服饰文化
作为民族物质生产的苗族服饰,要树立品牌,走出苗寨,迈进市场,就必须先解决信息闭塞的现状,以求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现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苗族服饰文化,具体措施为:
1、建立介绍苗族服饰的专业的网站。
2、拍摄苗族服饰的宣传片,在各电视台放映。
二、结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它的保护性开发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仅满足服饰在物质层面的具体表现,而且希望把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来传递它的文化价值,通过把将服饰的某些文化元素生活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服饰文化在日常化、生活化的发展中得到保护。如:建立博物馆,更好地保存精品苗族服饰;将传统苗族服饰发展为产业,成为苗族人民生存之道。对于灿烂的苗家服饰文化,我们应当珍惜现在,从细节入手,把苗族服饰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方志编. 凤凰厅志合订本 [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2]、杨正文. 苗族服饰文化 [M].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罗义. 论苗族服饰的开发 [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4(12)
[4]、张永发. 中国苗族服饰研究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王瑞莲. 浅谈苗族服饰的演变与款式花纹 [J].民族论坛,1994(4)
[6]、丁天. 浅谈苗族盛装的文化及其保护性与开发 [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4)
[7]、周成华.湘西苗族服饰简考 [N].光明日报,2005(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