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建网站
作者:郑爱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0期
作者:郑爱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0期
2004年秋季,山东省作为课改实验区,率先进入新课改,信息技术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我们地区采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信息技术课标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教育教学的利器?我陷入沉思中。
信息技术课程课本
随即,我在博客中国(后来的博客网)申请了教学博客,并将要讲的教学内容提前在博客发布,作业及时在博客公布评价。今天回头想想,教学内容的提前发布不就是当下的“翻转课堂”的应用吗?而作业的及时发布及评价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
作为当时刚刚流行的社会性交往软件,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们感觉非常新鲜,但它的交互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不够。于是我带领学生共同创建了济宁一中学生网站,我们申请了
域名www.jnyz(遗憾的是后来由于我外出求学,管理网站的学生毕业,网站和域名均告消失),在“学子联盟”上租用500M空间,空间及域名、论坛合计租金610元/年。网页制作使用了FrontPage、DreamWeaver、 Photoshop、Flash等软件。论坛下载了动网先锋的源代码,修订代码制作了“济宁一中论坛”。网站栏目包括校园动态、人文韵语、学习园地、心海导航等,内容由学校的团委及心理咨询室的教师们协助更新。学生们自行设计、自己管理的网站,尤其是网站的论坛内容涉及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因此引起了极大关注,吸引了众多眼球,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当时最高日发帖量达到了1647篇。
火爆的论坛也吸引了“黑客”的注意。几个月后的寒假,学生们还在享受着快乐的假期,突然一位学生举报:济宁一中学生网站被黑了!网站值班的学生迅速地做了简单的处理,删除了非法文件并证实:网站的主要程序以及主要的数据库都被删除了。第二天我们连夜将主站程序恢复,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又被黑客再次攻击。于是我们紧急集合,分析FTP攻击的可能性以及黑客的身份,着手网站的二次重建工作,并与服务商取得联系,逐个分析程序漏洞,终于确定了黑客的攻击手法:利用BBS上传漏洞上传黑软,升级权限,然后进行攻击。根据服务商提供的资料,排除了社会非法人员恶意攻击的可能性,确定为一中内部同学的恶作剧。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联系到黑客Horizon,果然是一中的学生。最后我们吸纳他进入一
中学生网站制作核心小组,负责网站的安全。下面这组照片中的同学就是学生网站设计与维护的核心人员,分别是闫林、宋英男、程东明、王骥鹏。照片拍摄于2004年10月,拍摄地点是我的办公室,这组看上去平淡无奇的照片曾经在我们学校引起过极大的轰动,因为作为网站制作的核心人员,这几位同学的照片出现在了网站的首页。他们在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数字英雄”的同时,也掀起了全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
学生网站设计与维护的核心人员
博客与网站论坛成为我当时教学的左右手。借助学校网站建设的东风,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学生的博客大赛和班级网页大赛,信息技术的学习真正变成了应用的过程。学生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有“信息”味,也更有利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论坛让师生交流摆脱了时空限制,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交流更加广泛。我非常珍惜和学生们共同成长的机会。无数个夜晚,我和学生们一起在线,辛苦经营我们共同的网上家园。一位署名Yakaxia的同学留言说:“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走出学校,忘记学校教给你的,剩下的才是教育’,我想等我走出校门之后,我可能会忘记我在课堂上学的三角函数、动能定理,但我不会忘记我在这里,在这个与传统课堂完全不
一样的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我想也许这个课堂会改变我们其中的一些人,这个课堂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我和学生在机房的合影
时光飞逝,当年的小伙伴们还记得这个特别的课堂吗?他们都去了哪里?前不久收到了当年“数字英雄”的消息。闫林,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起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北京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在读博士。宋英男,在西安交通大学读计算机本科,同时在读佐治亚理工的计算机硕士学位。王骥鹏,大三成立青岛凌睿软件有限公司,大四在母校设立凌睿奖学金,目前拥有多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程东明,高二辍学回家经营网吧。当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曾无奈写下《在网吧输掉的青春》。误入网吧深处的你,今天是否快乐?回头想想,其实人生有无数可能,“输”与“赢”要自己定义。
当信息技术课程遇上网络,有人赞叹,有人退缩。个人以为,过分的美化和妖魔化都要不得,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理论和模式之纷繁复杂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拨开层层迷雾,归根结底,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必须保证面向学生,与时俱进。网络忠实地记录下学生们的踪迹,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作为教
师,我们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陪伴并目送学生们的身影渐行渐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