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教学设计
课程背景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最近推出了第三版,更新了一些内容,课程安排与授课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理论和应用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熟悉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具体来说,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工作原理;
•熟悉计算机网络结构与通信原理;
•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熟悉Office办公软件套装的使用;
•掌握基本的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基础;
•具备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
1. 计算机系统基础
•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存储技术
•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启动与运行
2. 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的概念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
3.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发展
•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传输技术
•Internet与WWW
第二部分:Office办公软件
1. Word基础
•Word的界面布局
•文档的输入、修改和保存
•格式化文档
•制作表格、图表和邮件合并excel基础教程视频
2. Excel基础
•Excel的界面布局
•创建Excel工作簿
•基本公式与函数
•制作图表
3. PowerPoint基础
•PowerPoint的界面布局
•创建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的样式与排版
•图形插入与动画设置
第三部分:网页制作基础
1. HTML基础
•标题、段落、链接与图像
•表格、列表与表单
•CSS基础
2. JavaScript基础
•JavaScript基本概念
•变量与运算符
•流程控制语句
•事件与函数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课件演示、课外实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来说:
•课堂讲解: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巩固知识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课件演示:通过展示PPT、视频等方式进行演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吸收能力。
•课外实验:通过安排课外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评价:通过定期组织测试、作业和项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课程评价
通过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应用情况等,对课程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评价
通过对教师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结
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内容和方法均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而有的,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同时,对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反馈的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