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软件测试报告
1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XX软件的单元/集成测试..
1.2 系统概述
1.3 文档概述
本文档用于对XX软件的测试工作阶段成果的描述..包括对软件测试的整体描述;软件测试的分类和级别;软件测试的过程描述;软件测试的结果等内容..
2 引用文档
XX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XX软件设计说明》
XX系统接口协议》
3 测试概述
3.1被测软件的基本概况
使用的编程语言:XXX 汇编语言
程序行数:1590
子程序个数:11
软件测试项目流程
单行注释行数:669
注释率:约为42%
3.1.1. 测试小结
本次测试对XX软件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测试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软件静态分析;软件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分别对软件V1.00版本的代码进行走读..在此基础上软件开发人员对代码走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做了97处代码变更并提交了V1.01版本进行动态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针对发现的软件缺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交程序设计人员对原软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查..在软件测试中首先根据软件测试的规范进行考核;将书写规范;注释等基础问题首先解决;其次考核软件测试中的问题是否存在设计上的逻辑缺陷;如果存在设计缺陷则应分析该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故障..软件开发人员在以上基础上对软件的不足做出相应的修改;同时通过软件回归测试验证软件修改后能够得到的改善结果..
软件代码1.001.01版变更明细表:
编号
1.00版行号
1.01版行号
更改说明
1
19
22
注释变更
2
26
29
注释变更
3
29
32
注释变更
4
95
98
注释变更
5
108行后
113~116
增加新变量
6
171、172
180、181
命令字大小写变更
7
以下略
从上表可以看出;注释变更一共有15处;主要排除了对原程序的理解错误问题;根据程序的书写规范要求;一行多条语句改为一行一条语句的更改一共有42处;命令字大小写变更一共有7处;在代码走查中对冗余和无用的代码作了更改;将这些代码注释掉;此类更改一共有14处..上述4类更改一共有78处;这些更改对程序本身的功能没有任何影响;但从软件规范的角度来看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和规范性..
其余19处变更为代码变更;主要是在软件测试中发现原程序的可靠性不足;在不改变原程序功能的基础上相应的增加了新变量、新语句、新程序以提高整个程序的可靠性..
在动态测试阶段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此阶段发现的软件问题经软件测试人员修改;提交了V1.02版本;软件测试人员对此版本的软件代码进行了回归测试;确认对前阶段发现的软件问题进行了修改;消除了原有的软件问题并且确认没有引入新的软件问题..认定V1.02版为可以发行的软件版本..
3.1.1.1 静态分析小结
静态测试采用人工代码走查的方式进行..参加代码走查的软件开发人员有:略;参加代码走
查的软件测试人员有:略..代码走查以代码审查会议的形式进行..静态分析过程中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审查..静态测试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根据对软件汇编源代码的分析绘制详细的程序流程图和调用关系图见附件1
对照软件汇编源代码和流程图进行程序逻辑分析、算法分析、结构分析和接口分析;
对软件汇编源代码进行编程规范化分析..
通过静态测试查出软件的缺陷18个;其中
轻微的缺陷4个;占所有缺陷的22.2%
中等的缺陷11个;占所有缺陷的61.1%
严重的缺陷:3个;占所有缺陷的16.7%
上述软件缺陷见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
3.1.1.2 动态测试小结
动态测试使用的测试工具为XXX软件集成开发环境..
总共的测试用例数:143个..全部由测试人员人工设计..
其中单元测试用例138个;集成测试用例5个..
发现的软件缺陷有2个;都是在单元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集成测试阶段未发现新的软件缺陷..在发现的软件缺陷中:
中等的缺陷1个;占所有缺陷的50%
严重的缺陷1个;占所有缺陷的50%
上述软件缺陷见附件《软件问题报告单》
动态测试中代码覆盖率:
代码行覆盖率            100%
分支覆盖率              100%
程序单元调用覆盖率      100
3.1.1.3 回归测试小结
对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经软件开发人员确认后进行了代码更改;并对更改后的代码进行了回归测试..本报告中的数据是回归测试后的测试数据..
3.1.1.4 测试分析
下面将对此次软件测试中的所有缺陷以及改进设计进行分析..
1.静态测试中的缺陷分析:
1)4个轻微缺陷属于代码冗余;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加入了部分调试程序;在程序设计完成后未将这些调试代码注释或删除掉而造成代码冗余;但对程序本身的功能并无影响..修改后程序的效率得到提高..
2)11个中等缺陷属于注释变更;在原程序代码的注释中存在注释不准确的问题;会影响程序员对程序的理解;修改后的程序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3)重点分析3个严重缺陷:
第一个严重缺陷属于XX号的无效判别和相应的处理问题;程序对XX号进行无效判别时;判别界限并不完全;在本跟踪程序中XX号的有效数为01-104位表示;而判别无效时只判了为00的情况;没有判别大于10的情况..而且在为00时也没有作相应的处理;修改后的程序对设计进行了改进;详见改进设计分析3..
第二个严重缺陷属于程序设计中读取地址错误问题;经分析在调试中读取的数据是正确的;但是读取的地址与设计初衷不相符;修改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详见改进设计分析1..
第三个严重错误是近区/远区子程序判断与进入条件反了;经分析对程序的影响不大;但与设计初衷不一致;修改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详见改进设计5..
2.动态测试中的缺陷分析:
1)中等缺陷1个;在程序的注释中出现错误;将近区注释为远区;修改后问题得到了解决;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2)严重缺陷1个;在XX号无效的判别中;本应判断大于10;但误设计为0;修改后经回归测试问题得到了解决.. 
3.改进的设计分析:
因和产品相关;略
 
3.1.2 测试记录
a 测试时间:2005年8月5日至2005年9月17日..
b 地点:略..
c 硬件配置:P4CPU/2.0G;内存256M;硬盘1G
d 软件配置:Wondows 9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