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东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1、物流与运输是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是一个系统,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或者说子系统;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在保证物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运输距离越短越好;现代物流对
于服务的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
物流管理系统3、传统的运输活动、运输管理重视的是运输本身的合理化,并没有将其同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结合在一起;
4、物流管理是运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都是现代运输网相当完善以有才出现的,他们对应着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完善运输化的阶段;
5、货物运输系统正在逐渐融为社会物流体系额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交通运输与社会生产的物流结构是相互影响的;物流结构的变化对运输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运输业的进步则更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物流体系的变化;
物流的三要素:
1 流体;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物流中的“物”都要经过运输等形式实现空间的转移;因此总的来说,“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流体的两个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其
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 2 载体;载体是流体借以流动的设备和设施;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飞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等; 3 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 三者缺一不可
物流经济学说:
物流学科产生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特征:
1、系统化;2、总成本最小化;3、信息化;4、技术手段现代化;5、服务社会化;6、管理专门化;7、电子化;8、快速反应化;9、网络化;10、柔性化;11、标准化;
第二章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的特征:1、2集合性;3动态性;4适应性
1、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物流系统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
证将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在必要的时候、暧昧照必要的数量送达需求者的手中的这一物流使命的完成;
2、构成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和要素未达成物流的整体目的而发挥作用,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3、物流系统作为其上位系统的子系统而发挥作用;物流系统是企业经营大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其子系统;
4、物流系统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衔接配合离不开信息功能;
物流系统优化原则:
1、大量化原则;通过一次性处理大量货物,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2、计划性原则;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物流活动大道物流合理化的目的;
3、短路化原则;减少物流中间环节,以最短的线路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
4、共同化原则;通过物流业务的合作,提到单个企业的物流效率;
5、标准化原则;彼岸准话是指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作业以及物流服务标准化等;
6、信息化原则;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构筑起能够对物流活动相关信息进行高效率搜集、处理和传输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型:五大模型
1、物流中心库存集中型;这是制造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物流系统类型;库存集中放置在与工厂相邻的物流中心,配置在市场附近的配送中心只保有3天或一周左右的少量库存;
2、配送中心转载基地型;这种模式适时应及时生产、及时配送方式的一种物流系统;转载基地属于没有库存的配送基地;
3、高频率、小批量集中出库型;这种模式是将大批量货物的物流业务与多品种、小批量货物的物流业务分离开来,以提高多品种、小批量货物分拣和出库等作业的效率,便与实现机械化作业;
4、C类商品后方配置型;这里的c类商品是指出库频率使粉底的哪些商品;
5、工厂直达送货型;这是企业物流系统的一种极端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与第一种类型的物流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