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 流 系 统
【学习目的】
熟练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定义、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要素;了解物流系统的模式和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会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物流问题;适当了解系统的建模方法,会综合地进行物流系统的评价。能够结合实际对本章所列举物流系统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评价方式和建模;本章的教学重点可放在搞清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上。
第一节 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与物流系统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两个以上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的、能完成某一功能的单元之间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综合体,用数学函数式可表示为:
S=f(A1,A2,A3,…,An…)
式中 S —— 系统;
An(n≥2)—— 单元元素。
每一个单元也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系统与系统的关系是相对的,一个系统可能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一个子系统也可以继续分成更小的系统。在现实中,一个机组、一个工厂、一个部门、一项计划、一个研究项目、一辆汽车、一套制度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由定义可知,系统的形成应具备下列条件:
(1)系统是元素的多元函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2)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3)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保持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
2.系统的三要素
系统是相对外部环境而言的,并且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往往是模糊过渡的,所以严格地说系统是一个模糊集合。
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三要素组成。
首先,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劳力、手段、资源、能量、信息,称为“输入”;系统以自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将“输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转化和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产成品;最后,将经过处理后的内容向外部输出供外部环境使用,从而完成“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功能要素。如生产系统就是先向工厂输入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得到一定产品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3.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要素构成的各个基本环节所组成的,在这里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物流情报等是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的“输入”过程;系统对这些输入的内容进行处理转化,而后将其送至客户手中,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单一的运输或单一的包装等不能称为物流,只有基本的功能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物流和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输入的是输送、储存、搬运、装卸、包装、物流情报、流通加工等环节所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等资源,经过处理转化,变成全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整体优化的目的就是要使输入最少,即物流成本最低,消耗的资源最少,而作为输出的物流服务效果最佳。
4.物流系统服务性的衡量标准
(1)对用户的订货能很快地进行配送。
(2)接受用户订货时商品的在库率高。
(3)在运送中交通事故、货物损伤、丢失和发送错误少。
(4)保管中变质、丢失、破损现象少。
(5)具有能很好地实现运送、保管功能的包装。
(6)装卸搬运功能满足运送和保管的要求。
(7)能提供保障物流活动流畅进行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反馈信息。
(8)合理的流通加工,以保证生产费、物流费之和最少。
二、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增值服务功能
(一)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1.运输
运输又可以细分为运输与配送。
运输的主要业务包括集货、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路线和行程规划,车辆调度,商品组配、送达,分拣、拣选、配送方式等。运输的一般特点表现为:干线、中间运输、中长距离、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功能单一;而配送虽然业务与运输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其特点几乎与运输特点相背,表现为:支线、前端或者末端运输、短距离、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功能综合。
2.储存
储存又分为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储存的主要业务包括收货、检验、分拣、保管、拣选、出货,对库存品种、数量、金额、地区、方式、时间等结构的控制等。仓储管理的一般特点主要是对确定的库存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储存管理;而库存控制则主要是进行库存决策,确定储存用什么组合,有多少组合,什么时间组合,在哪里组合等。
3.装卸
装卸包括装上、卸下和搬运。
装卸的主要业务包括装上是将流体装入载体,与发送相联系;卸下是将流体从载体中卸出,与到货相联系;而搬运则是将流体从甲地搬往乙地(短距离),与载体的换装或者转移相联系。
4.包装
包装包括工业包装、销售包装以及物流包装。
工业包装的主要业务有:按照生产和销售需求规格用不同于产品的材料将产品包装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其特点是方便批量生产;销售包装的主要业务有:按照市场需求规格,用印有必要产品信息的包装材料将一定数量的商品进行包装,促进销售,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和销售;而物流包装的主要业务有:按照物流运作要求,用具有足够强度、印有必要物流信息的包装材料将一定数量的商品进行包装,以及包装加固、打包,以方便物流运作。
5.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包括生产型加工、促销型加工和物流型加工。
生产型加工主要业务有:剪切、预制、装袋、组装、贴标签、洗净、搅拌、喷漆、染,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生产性活动,目的是完成生产过程;促销型加工主要业务有:烹调、分级、贴条码、分装、拼装、换装、分割、称量,使得在销售过程进行的生产活动,目的是便于促销;而物流型加工的主要业务是:预冷、冷冻、冷藏、理货、拆解、贴物流标签、添加防虫防腐剂,这些工作有利于物流,能达到保护商品的目的。
6.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包括要素信息、管理信息、运作信息和外部信息。
要素信息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五个要素,涉及物流全局;管理信息包括物流企业或者企业物流部门人、财、物等信息,涉及物流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运作信息包括功能、资源、网络、市场、客户、供应商信息等,涉及物流过程与市场的信息;外部信息则包括政策、法律、技术等涉及物流环境的信息。
(二)物流系统的增值服务功能
物流增值服务是在物流基本服务基础上的延伸。增值性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便利性服务
简化操作程序,简化交易手续,简化消费者付费环节等。
2.快速的信息传递服务与快速的物流服务
快速反应是物流增值服务的核心,它比一般的运输业或仓储业效率要高,更能吸引客户,使客户在享受服务中,得到增值。
3.降低成本服务
我们所说的物流是第三利润源就在于“物流,特别是完善的物流系统是第三利润源”,其实质就是在为客户降低成本的同时,物流企业也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4.延伸服务
通过物流供应链以及完善的信息系统,其增值服务还可以对其上游和下游进行延伸,如提供上游企业在工商管理之外而物流企业所能及的诸如加工、流通等服务,提供下游企业在原材料供给、配送、开发等方面的服务,还可以提供像税收、报关、教育培训、物流方案设计等。
三、物流系统中的相互制约问题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存在制约关系,要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往往也要增加。比如采用小批量即时运货制,要增加费用。要提高供货率即降低缺货率,必须增加库存即增加保管费。这种相互制约关系随处可见。
(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约束关系。各子系统的功能如果不均匀,物流系统的整体能力将受到影响。如搬运装卸能力很强,但运输力量不足,会产生设备和人力的浪费;反之如搬运装卸环节薄弱,车、船到达车站、港口后不能及时卸货,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可能存在制约关系。如为了降低库存常采取小批量订货,但因运输次数增加而导致费用上升,因此运费和保管费之间存在制约关系。
(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存在制约关系,任何子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完善必须投入资金。如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加,必须购置硬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增加仓库的容量和提高进出库速度,就要建设更大的库房并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在实际中必须考虑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改善物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模式
一、物流系统模式简图及其内涵
物流系统的输入、输出、处理(转化)、限制(制约)、反馈等功能,根据物流系统的性质
不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一般情况如图3-1所示。
图3-1 物流系统模式简图
1.输入
输入就是通过提供资源、能源、设备、劳力等手段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统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包括原材料、设备、劳力、能源等。
2.处理(转化)
处理是指物流本身的转化过程。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活动
中的物流业务活动称为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具体内容有: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物流业务活动、信息处理及管理工作等。
3.输出
物流系统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手段和功能,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系统的输出,具体内容有:产品位置与场所的转移;各种劳务,如合同的履行及其他服务等;能源与信息。
4.限制或制约
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施加一定的约束,称之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限制和干扰。具体有:资源条件,能源限制,资金与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影响,需求变化,仓库容量,装卸与运输的能力,政策的变化等。
5.反馈
物流系统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把受系统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能够完成和不能
完成的各种信息、输出结果返回给输入,进行调整,做出评价,这就是常说的信息反馈。信息反馈的活动包括:各种物流活动分析报告,各种统计报告数据,典型调查,国内外市场信息与有关动态等。
二、物流系统化
物流是指从生产供应到消费资料废弃的一个范围很广的系统。这里主要就其中有关从生产到消费的范畴来研究所谓物流系统化问题,即把物流的各个环节(子系统)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1.物流系统化的目标(5S)
(1)服务性(Service) 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便宜。
(2)快捷性(Speed) 要求将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为此可以把物流设施建在供给地区附近,或者利用有效的运输工具和合理的配送计划等手段。
(3)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 虽然我国土地费用比较低,但也在不断上涨。特别是对城市市区面积的有效利用必须加以充分考虑。应逐步发展立体化设施和有关物流机械,求得空间的有效利用。物流管理系统
(4)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 应该考虑物流设施集中与分散的问题是否适当,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情报系统的集中化所要求的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的利用等。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