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管理名词解释
1.物流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需要,将运输、储运、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社会物流
属于宏观范畴,包括制造、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服务等。
3.企业物流
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它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以下不同典型的具体物流活动: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等。
4.企业物流管理
以企业物流为研究对象,以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回收物流管理、库存物流管理与
逆向物流为基础,并从物流营销服务、物流成本、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组织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企业物流的实际运作和发展方向。
5.生产物流
是指在企业产生过程中的物流活动。
6.配送中心
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节点,是集储存、流通、加工分货、拣选和运输为一体的
综合性物流过程。
7.流通企业物流
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和专门从事物
流的企业的物流,它为了客服产品生产
点和消费点之间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
而产生的一种物品运动方式,主要通过
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
物流手段,以最低的成本把特定的产品
和服务在特定的时间提交给特定的客
户。8生产物流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9.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所以,又称为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利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环境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要求,最终实现销售。
销售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简单地说,销售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
路径。
10.快速反应:简称(QR),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
11.配货作业:是指经过配货检查过程后,把拣取分类完成的货品装入容器和做好标志再运到配货准备区,待装车后发送。
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反向,为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12.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也叫第三方逆向物流模式,所谓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就是生产商在销售产品后,自己并不直接参与对回收产品的逆向物流工作,而是通过协议等形式将其产品回收处理工作中的部分或全部业务,以支付费用的方式由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在这种模式中,回收产品的逆向物流从回收、检测、分类到最后的处理环节都交由专业的第三方企业操作。
13.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14.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15.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16.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7.数据库系统:简称(DBS)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18.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和运作部门、企业间的物流联盟组织,也包括从事物流及其中介服务的部门、企业以及政府物流管理机构。
19.战略联盟:就是两上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有的观点认为战略联盟为巨型跨国公司采用,但这决不仅限于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战略,它同样适用于小规模经营的企业。当然,由于产品的特点、行业的性质、竞争的程度、企业的目标和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间采取的战略联盟形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性。
物流管理系统
20.物流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21.物流子公司:是指为了执行母公司的全部物流活动或部分物流活动而设立的企业。22.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
23.企业物流规划:就是为了完成企业物流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企业物流网络结构布局、功能设计、组织与管理等物流管理各方面的整体构思。
24.物流外包:即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
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25.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26.物流配送中心:实际上就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企业强化客户服务体制、削减流通成本、战胜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手段。新型物流中心则是一种全新的流通模式和运作结构,其管理水平要求达到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从而保障相关企业和用户整体效益的实现。
27.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
28.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29.绿物流: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需求主体和绿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
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商品和服务的绿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物流”里的绿,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它泛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思想和观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
30.产品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展现出一个引人瞩目特征,就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产品内分工,刻画了当代国际分工基本层面从产品深入到工序的特点。
31.物流配送中心的仿真:是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强调各个子系统的衔接、协调、均衡和高效,它以整个配送中心的效率为核心。
目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4)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4)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5)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5)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6)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7)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0)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10)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11)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11)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12)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2)
参考文献 (15)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