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运物流信息系统案例
一、 背景介绍
1、集团简介
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外运)成立于1950年,是以海、陆、空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为主,集海上运输、航空运输、航空快递、铁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汽车运输、仓储、船舶经营和管理、船舶租赁、船务代理、综合物流为一体的国际化大型现代综合物流企业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管理的189 家中央企业和国务院批准的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截至2003年底,中国外运在国内设有40家子公司,1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1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经营实体1000余家。在设有8个代表处,22家海外企业,并与400多家运输企业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网络。 中国外运自1998年开始,制定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企业发展战略,即《中国外运集团战略发展纲要》,致力于把中国外运从一个传统的外贸运输企业建成由多个物流主体组成的、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体系运作的、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2、发展历程
1950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成立,是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总代理。
1973年,中国外运与日本班轮公司合作,开辟了我国首条集装箱运输试运航线,开创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先河。
1977年,中国外运与铁道部和香港华夏公司合作,首次推出海铁联运服务,实现了铁路运输货物经香港中转,海运至世界各地的铁海联运业务。
1980年,中国外运开辟了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大陆桥通往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大陆桥运输方式。
1980年开始,中国外运总公司先后在美国组建了华运公司、华美航务公司;在加拿大组建了中国外运加拿大公司;组建香港的宏光发展有限公司、威林行业有限公司等4家独资子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共有19家,在国外注册的控股公司有8家。
1980年,中国外运率先在我国开办了国际多式联运业务,首次实现了"一票到底""门到门"服务。
1980年,中国外运与日本OCS合作,在我国率先引进航空快件业务。1986年,中国外运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DHL建立合资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快递企业。其后又相继与UPS等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国际空运网络。
1980年,中国外运在我国进行了挂式集装箱的首次试行,在满足货主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1994年中国外运开始贯标认证工作,截止到2002年底,包括集团总公司在内的90家企业先后获得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
1996年,中国外运贯彻外经贸部关于加强中国外运集团化管理的决策,将国内各省市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权上收,实现了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
1997年中国外运开始尝试资本运营,199910月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7619日,中国外运成为大陆首批参与海峡两岸直航的运输企业,并成为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
1997年,中国外运集团被批准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同年底,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1997128日,中国外运集团重组,进行了集团结构调整、业务整合、资产重组、人员分流等改革工作。
1999年底,制定了《中国外运集团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在21世纪初叶外运集团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方向,同年被确定为中央直属的180家国有重要企业之一。
20001228日中国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0亿元人民币。
20016月,中国外运与中国奥委会签订为期四年的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奥委会货代及物流独家高级赞助商。
20021120日,中国外运将沿海沿江十一家省市子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优良资产剥离出来,和四家专业子公司一起,共同组建成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2003213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融资总额5.03亿美元。
3、经营范围
  主要从事海、陆、空国际货运代理、船务代理、水路运输(含集装箱班轮和大宗散杂货运输)、船舶经营与管理、租船、集装箱租赁、多式联运、航空货运、航空快递、陆路运输、仓储码头、综合物流等业务。此外,还涉及进出口贸易、对外劳务出口、房地产开发、金融和投资等领域。
4、行业地位
根据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hina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ssociation)统计,中国外运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以处理的包裹数量计算,中国外运是中国最大的快递服务企业;从拥有船舶吨位计算,中国外运是中国第三大远洋船公司;根据中国船舶代理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外运是中国第二大船务代理企业。
5、企业资源
  截止到2003年底,中外运集团拥有员工总数40908人,集团资产总额达265.68亿元人民币。
拥有远洋船舶总运力200多万载重吨,平均船龄5.3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54条,其中:国际航线41条、香港航线3条、台湾航线2条、国内沿海、沿江航线8条。年运力70多万TEU;运营车辆4694台(包括集装箱拖车1500台),久凌汽车快运班车17条,部分班车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拥有135家仓储企业,占有土地物流管理系统1000多万平方米,存储总面积600万平方米,库房总面积290万平方米,69座保税和海关监管仓库,59个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1200余台,铁路专用线89股道,总长度67215米;自营合营码头20座,57个泊位,岸线总长4888米;拥有适合集团发展的IT信息平台。
6、组织结构
1 中外运组织结构图
二、问题与挑战
中外运和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一样,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做到今天基本上处于分散的状态。在每个业务阶段,环节上仍然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规范化的操作不到位、标准化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一) 中外运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业务模式的不断规范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外运以往的运作模式为:省市公司独立操作,集团做资产投资管理。所以每一个法人实体都独立在市场上运作,信息系统相对独立。1998年,中外运集团提出了二次穿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将中外运由传统的物流企业建设成为由多个物流主体组成的、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这需要做到人、财、物的统一。要实现这种统一,需要一个较完善的信息平台完成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