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OSI参考模型的特性及数据传输过程
OSI参考模型确立了网格互连合作的新除,并不断演进以适应网络技术的新发展。通过
学习OSI参考模型7层协议功能后,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OSI参考模型的特性:
•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
•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
•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
•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
osi参考模型的作用•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
•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
•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用户A向用户B发送数据时,首先用户A把需要传输的信息(data)告诉用户A系统的应用层,并发布命令,然后由应用层加上应用的报头信息送到表示层,表示层再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送往会话层,会话层再加上会话层的控制信息送往传输层。依此类推,数据报文到达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加上控制信息和尾层信息,形成数据帧,最后送往物理层,物理层不考虚信息的实际含义,以比特(bit)流(0和1代码)传送到物理信道(传输介质),到达用户B系统的物理层。
在B系统中,将物理层所接收的比特流数据送往数据链路层,以此向上层传送,并在传送过程中拆除控制信息以及尾信息,直到传送到应用层,告诉用户B,如图2-3所示。这样看起来好像是对方应用层直接发送来的信息,但实际上相应层之间的通信是虚通信,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一个产品通过生产线进行包装,每经过一个人或者程序将包装一层;将包装好的产品运输到目标地;在目标地想得到该产品,必须进行反包装(也就是拆除包装),将每经过一个人或者程序将拆除一层包装;最终得到产品。
图2-3数据传输过程
图2-4中的虚线表示虚拟传递,实线表实际传递。要将P数据从用户应用进程PA传向用户应用进程PB。
在发送进程PA中,首先要将P数据送到七层协议,加上七层协议(分别自低向高用数字表示分层协议)要求的控制信息PCI7,形成七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7;再将七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7传到六层,形成六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6,加上六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图2-4虚拟数据传递
PDU6传到五层,形成五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5,加上五层协议要求的控制信息PCI5,形成五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5。依次类推,到达数据链路层后,PCI2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控制头部信息和尾部信息,形成帧;将帧传到物理层,不再加控制信息,转换成比特流进行实际传送。
各层的协议控制信息PCIi,因协议和传送内容不同,分别有不同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比特流到达PB节点后,传送到其数据链路层,在帧中剥去PCI2开成PDU3,成三层形成SDU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